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張軍研究員:現任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博導,浙江省“千人”,視網膜生理和疾病研究組主任。1997年獲華西醫科大學獲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博士后,師從楊雄里院士。1999年聘為上海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2003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任Research Scientist。2003-2018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Stroke,NINDS)任Staff Scientist,其間(2009-2011)擔任美國NIH國立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NEI)組織病理中心電鏡室負責人。在NIH任職期間,開展了視網膜突觸傳遞機制、視網膜局部環路和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等系列研究。作為國際知名的電鏡專家,于2019年初以3D電鏡“學科帶頭人”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負責組建溫州醫科大學高端電鏡中心。曾擔任多個專業期刊的編委、客座主編和審稿人。曾承擔和完成多項國自然、973、NIH和省市基金,發表的SCI論文多次被頂級期刊(Cell,Science等)引用。
【研究方向】
1.視網膜生理:視網膜突觸傳遞的結構和機制。
2.視網膜疾病: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機制和早期診治。
3.視網膜干細胞:干細胞來源小膠質細胞在視網膜損傷和疾病中的作用。
【主要研究成果】
1.首次證明NMDA受體亞單位在視網膜OFF和ON型節細胞上特異性表達,為青光眼模型OFF型比ON型節細胞更容易受損的病理現象首次提供翔實可信的理論依據(J Comp Neurol 2006;J Neurosci 2009,2016)。
2.獨自研發視網膜組織高壓冷凍制樣和高分辨率STEM三維技術,首次在納米水平三維重建視網膜帶狀突觸,為其神經遞質釋放機制研究提供了創新模型(J Neurosci 2014)。
3.首次發現視網膜雙極細胞接受A17無長突細胞的雙反饋性抑制調控,并證明分別由GABAa和GABAc受體介導(Neuron 2010; J Neurophysiol 2015)。
【報考及調劑說明】
1. 招收本科專業為生物學、神經科學、臨床醫學和眼科學,調劑方向為學術型。
2. 英語能力優秀者、有團隊合作能力者、有科研經歷者優先。
【聯系方式】
郵箱: zj9999@eye.ac.cn
郵件主題命名:考研一志愿考生/考研調劑考生+姓名+畢業院校名稱+專業
簡歷內容:
本科畢業院校、本科專業、考研成績、英語四/六級成績、本科成績、個人經歷、獲獎/懲情況、個人優缺點分析、個人照片、籍貫等。
歡迎生物學、神經科學、臨床醫學、眼科等專業背景的優秀同學加入視網膜生理和疾病研究課題組!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溫馨提示: 該信息自網絡渠道整理,沒有辨別其有效真實性,若對本信息有意向,請聯系院校老師核實。若有不妥,請聯系我們刪除。同時提醒大家,在調劑復試階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過程中涉及金錢等,切勿相信,謹防上當受騙。謝謝。 刪除信息請聯系 tiaoji@163.com
當前關注此學校的用戶
公眾號:考研信息網
查國家線、研究生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