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一区,免费看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1区2区3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調劑信息

高校名稱 廣西醫科大學 所在省市 廣西
調劑專業 免疫學、生物學、基礎醫學等 是否有公費名額 未知
發布時間 2014-03-22 截止時間 未注明

2025考研復試標準班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根據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合格資格線預測,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該學院將有部分調劑名額,熱忱歡迎全國各地符合國家調劑政策的優秀考生調劑到該學院繼續深造。

一、專業方向要求

1、調劑要求:本科專業為醫學和理學的考生

2.專業名稱:

基礎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病理與病理生理學

病原生物學

免疫學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微生物學

生理學

3.研究方向:詳見http://jc.gxmu.edu.cn/nzcms_list_news.asp?id=766&sort_id=752

學院代碼
學院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研究方向
導師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1心血管生理與藥理
莫書榮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2心血管疾病基礎與藥理
謝露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3生物物理與激光生物學
莫華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4海洋藥物研究
龐輝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5不孕不育機制研究;疾病動物模型研究
梁志鋒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6糖尿病發病機制;心臟保護機制;腫瘤機制
黃勤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3
生理學
07衰老與相關疾病
黎靜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5
微生物學
01分子病毒學或病毒抗腫瘤
樊曉暉
001
基礎醫學院
71005
微生物學
021.新發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2.鼻咽癌基因組學
張增峰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1單基因遺傳病,醫學遺傳學
袁志剛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2蛇毒蛋白的抗癌效應和機制
胡啟平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3藥用植物分子生物學
吳耀生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4腫瘤抗原分子生物學學
周素芳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5蛇毒活性蛋白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及藥理學研究
張學榮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6基因工程藥物與基因診斷
凌敏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基因工程,病原分子生物學
藍秀萬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8腫瘤免疫,植物凝集素的開發應用研究
曾麒燕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9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在肝癌中的作用
林文珍
001
基礎醫學院
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0腫瘤標志物,蛋白質組學,基因工程
黃元姣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11.成年腦神經發生與學習記憶變化的相互關系2.發育神經內分泌疾
郭靈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2腫瘤免疫與腫瘤分子生物學
羅國容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3腫瘤分子生物學
謝小薰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4干細胞基礎與應用基礎——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
陳維平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5神經生物學、神經毒理學
楊伯寧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6應用解剖學與神經生物學
韋力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7體質人類學、人體組成學、人類群體遺傳學
鄧瓊英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8腫瘤分子生物學
莫發榮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09生殖醫學,優生與遺傳
謝丹尼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2
免疫學
01天然免疫細胞的抗原識別機制及其免疫調節劑的研制與開發
冷靜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2
免疫學
02腫瘤生物靶向診斷和治療
盧小玲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2
免疫學
03腫瘤生物靶向治療
趙永祥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1病毒抗腫瘤機制
樊曉暉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21.鼻咽癌全基因組學研究;2.新發呼吸道病毒傳染性疾病基礎與臨
張增峰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3病毒性肝炎與肝癌防治研究
方鐘燎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4新發寄生蟲病的防治與研究
黎學銘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5分子寄生蟲學
石煥煥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6華支睪吸蟲功能基因組學
李艷文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3
病原生物學
07原蟲免疫學
劉登宇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1心血管疾病基礎與藥理
謝露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2不孕不育機制研究;疾病動物模型研究
梁志鋒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3代謝綜合征分子遺傳學
潘尚領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4老年相關疾病
彭均華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5腫瘤干細胞與免疫抑制藥物研發
鄺曉聰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6心血管病理生理學;代謝綜合征分子遺傳學
劉承武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07蛋白質組學、泌尿外腫瘤
楊小麗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1單基因遺傳病,醫學遺傳學
袁志剛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2蛇毒蛋白抗癌效應和機制研究
胡啟平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3中藥復方應用研究
吳耀生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4腫瘤抗原分子生物學學
周素芳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5基因工程藥物與基因診斷
凌敏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6病原分子生物學
藍秀萬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腫瘤免疫,植物凝集素的開發應用研究
曾麒燕
001
基礎醫學院
1001Z1
★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8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在肝癌中的作用
林文珍

二、學位點介紹

(一)基礎醫學學科學位點:

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包括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兩個三級學科

(1)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學科成立于1935年,是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2000年又成為廣西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001年被評為廣西高校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被評為廣西首批精品課程,2005年成為廣西重點學科,2008年成為博士后流動站(基礎醫學),2013年被評為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先后涌現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2名,廣西教育系統模范2名,國家特殊津貼3名,全國人大代表1名。

目前,本學科擁有教授8人(其中外聘1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助教2人,實驗技術人員9人;博士學位6人,留學回國人員6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2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1人,廣西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第一批培養對象1人。在科研上,針對廣西區域性疾病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形成3個長期的穩定研究方向:①神經生物學從功能學、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等角度研究錳中毒(廣西常見職業病)、放射性損傷和海洛因成癮(廣西高發病)對神經系統影響及防治的機制;②人類學是國內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主要涉及廣西少數民族體質、民族體成分與疾病關系等研究以及廣西少數民族分子人類學等研究;③臨床應用解剖學利用學科豐富的尸體標本資源與各醫院的外科醫生一起探討新的手術入路和方式,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課題,省廳級課題15項,主編/參編教材15部,發表論文約100篇,其中SCI收錄3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獎、三等獎各1項。

(2)組織胚胎學

本學科成立于解放初期,是較早獲得博士點授予權(2000年)、“廣西重點學科”(2005年)、“博士后流動站”(2008年)的學科。教學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績,“組織胚胎學”先后獲得四個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年)、國家級精品課程(2010年)、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立項項目(2013年)。

目前,學科逐步形成了一支樂于奉獻、學風端正、團結合作、結構合理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現有教師12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助教1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58.3%。5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具有碩士學位;留學歸國人員5人;碩士生導師6人,博士生導師2人。1名教師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名教師被獲為廣西高校“八桂學者”。2名教師成為2010年廣西科技廳創新團隊及2012年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骨干成員,1名教師獲得廣西高校“十百千人才工程”。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科不斷深化和拓展,形成了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穩定發展的3個科學研究方向:(1)腫瘤免疫學。該方向主要涉及廣西高發性疾病(肝細胞癌)相關抗原的篩選及鑒定、原癌基因、組織細胞培養等方面的研究。(2)腫瘤分子生物學。該方向主要研究內容為癌-睪丸抗原,在開發腫瘤免疫治療疫苗、深入認識由生殖細胞發育障礙所至的不育癥都具有學術意義和開發價值。(3)干細胞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該方向包括飼養層技術的研究,干細胞分離培養技術及分化誘導的研究,組織工程研究等。

近5年來,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①肝癌細胞中癌-睪丸抗原OY-TES-1的生物學及免疫學功能初探,NO:30760055;②腫瘤相關抗原GCF2在肝癌發生中的作用機理研究,NO:81060168;③細胞周期蛋白Cdc25C在肝癌中的生物學與免疫學功能研究,NO:81160824;④去甲基化增強OY-TES-1表達及特異性CTL殺傷肝癌細胞的研究,NO:81360371;⑤癌-睪丸抗原OY-TES-1對腦腫瘤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抗體血清學分析,NO:81360374),省部、廳級項目10項,科研經費總量300多萬元。發表SCI論文5篇,中文論文近百篇,省級科研獲獎2項。

2.病理與病理生理學

病理與病理生理學學科包括病理學和病理生理學三級學科

病理學(見第一臨床醫學院)

病理生理學

本學科于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評為廣西高校重點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在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全部教師均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碩士點導師隊伍中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導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在人才培養上,二十多年以來培養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四十多名,培養的學生在教學、科研以及醫療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養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32人,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人。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已形成了與臨床緊密結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隊伍。本學科先后在中草藥與炎癥、機體免疫、腫瘤干細胞分化、人類長壽與衰老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獲得較好成果。尤其是近十年來,本教研室結合廣西地區的地域和資源優勢,逐步形成了以巴馬地區長壽群體的分子遺傳學和廣西主要民族群體的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為龍頭,帶動衰老相關性疾病、原發性肝癌分子機制研究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近年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分別為2008年,廣西巴馬地區壯族長壽家系體細胞染色體端粒長度的研究,25萬元;2011年,廣西巴馬地區長壽群體的認知狀況調查及認知相關基因的多態性研究,55萬元;2013年,廣西巴馬長壽家系白細胞端粒長度的變化與炎性衰老的相關性研究,48萬元)、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博士啟動基金課題5項,獲廣西科技進步獎1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收錄23篇,在衰老研究和分子人類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影響,與上海復旦、美國耶魯、華盛頓和英國紐卡斯爾等大學均有良好的科研協作關系。

3.病原生物學學

病原生物學學科包括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兩個三級學科

(1)醫學微生物學

本學科于1986年獲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1年獲批為基礎醫學一級學科中自主設置目錄內專業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13年獲廣西高校重點學科。

目前,學科擁有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奮發向上的學術隊伍。共有教授及相當職稱4人:其中包括本校在編教授2人,外單位特聘崗位教授1名(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發呼吸道病毒傳染性疾病基礎與臨床”特聘教授)、廣西CDC兼職教授1名;在編副高職稱3名,包括副教授1名和高級實驗師2人,博士生導師2人(其中外單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5人(其中外單位兼職導師2人);講師5人;全部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本校在編教師具有博士學位3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針對廣西區域性疾病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以下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1.病毒抗腫瘤及機制研究;2.流感病毒進化及跨種間傳播的研究;3.抗呼吸道疾病病原感染的研究。科研條件成效顯著,首先,學校醫學科學實驗中心、基礎醫學院中心實驗室等公共平臺為學科提供開展微物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基本條件;其次,2005年與香港大學的建立科研合作,先后投入200萬經費建立專業實驗室之-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研究室,2012年獲廣西第二批特聘專家崗位后,將繼續加大投入建設實驗室;第三,在“十二五”期間,學科計劃將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設專項共200萬經費,建設病原生物學專業實驗室。與國內外開展學術交流,2004年以來,該們與香港大學建立長期的研究合作關系;此外,還與韓國、日本、臺灣、中山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有學術交流。近5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獲廣西科技進步獎1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篇,其中SCI收錄18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病原生物學是基礎醫學重要二級學科之一,在醫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尤其是廣西地處亞熱帶,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高發區,病原生物學學科為保障廣西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從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治高素質和高層次人才。30多年以來培養了一大批碩士研究生,并在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養(指導)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11人,畢業獲得碩士學位7人。

(2)人體寄生蟲學

本學科于1986年獲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1年獲批為基礎醫學一級學科中自主設置目錄內專業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07年獲省級精品課程,2013年獲廣西高校重點學科。

學科逐步形成了一支樂于奉獻、學風端正、團結合作、結構合理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現有在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及相當職稱4人(本校在編教授2人,廣西CDC兼職教授2名);在編副高職稱1名,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其中外單位兼職導師2人);全部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本校在編教師具有博士學位1人。

在科學研究上,針對廣西區域性疾病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主要形成以下3個研究方向:1、分子寄生蟲學研究:該方向主要從分子水平上對寄生蟲的分類學及致病機制研究;2、蠕蟲生物學與蠕蟲病:該方向主要從蠕蟲的生物學層面探討蠕蟲病的發生發展流行與防控;3、機會致病原蟲研究:該方向主要對廣西常見的機會致病原蟲如弓形蟲、人芽囊原蟲進行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近5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SCI收錄3篇;此外,近五年來所獲質量工程項目1項,近五年參編教材5部,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項。在人才培養上,30多年以來培養了一大批碩士研究生,并在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養碩士研究生16人,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2人。在科研條件建設上,學校醫學科學實驗中心、基礎醫學院中心實驗室等公共平臺為學科提供開展病原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基本條件;在“十二五”期間,學科計劃將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設專項共200萬經費,建設病原生物學專業實驗室。在學術交流上,2004年以來,該們與韓國、臺灣、中山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有學術交流。在社會服務上,人體寄生蟲學是基礎醫學重要三級學科之一,在醫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尤其是廣西地處亞熱帶,系寄生蟲病高發區,本學科為保障廣西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從事寄生蟲病防治高素質和高層次人才。

4.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廣西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是本校第一批獲得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本專業現有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素質較為精良的導師隊伍。本學科共有教師和研究人員26人,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1人,研究員2人、副教授10人,65%具有博士學位,95%以上擁有碩士學位,40歲以下的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30%。學科隊伍中,有9人為留學回國人員,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本學科是廣西高校重點學科,所在的的團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高校教學團隊。已經形成了以回國學者和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為主體的學術研究隊伍。

結合廣西區域地方特色開展科學研究,本學科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如下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廣西高發腫瘤標記物鑒定及其分子機制;廣西特產藥用植物分子鑒定及其藥效成分;生物活性物質基礎與應用;遺傳病及地方性特色病的分子基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教育廳等各類基金的支持下,上述研究領域均不斷取得新的研究進展。近五年本學科共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共27項,省級基金資助27項,研究經費共計1298萬元,發表SCI論文33篇,省部級科研進步獎3項。

5.免疫學

本學科于201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2013年,“免疫學”學科獲教育廳批準為“廣西高校重點學科”。該學科擁有穩定合理的學術隊伍和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目前免疫學學科共有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5人;講師5人;助教2人,技術員3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10人。其中“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1名,“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名,“廣西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名,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名,廣西杰出青年基金入選者1名,廣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名。

本學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免疫導彈治療肝癌”進行單克隆抗體攜帶抗癌藥物治療肝癌的研究,發展到今天的腫瘤生物靶向診治研究,經過30多年的努力,本學科目前形成了三個穩定和集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免疫、免疫治療和免疫診斷。(1)腫瘤免疫:研究如何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排斥,增強宿主的抗腫瘤免疫效應。(2)免疫治療:利用移植排斥反應的原理研制抗腫瘤疫苗,為腫瘤的生物靶向治療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3)免疫診斷:研究篩選出與免疫診斷相關的標記分子,研制新型免疫診斷的載體材料和制劑。

近5年來,學科在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承擔國家級、部省級科研項目27項,科研經費總量近一千萬元。其中“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3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百多篇,其中有四十多篇被SCI收錄。

(二)生物學學位點

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廣西醫科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是第一批獲得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本專業現有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素質較為精良的導師隊伍。本學科共有教師和研究人員26人,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1人,研究員2人、副教授10人,65%具有博士學位,95%以上擁有碩士學位,40歲以下的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30%。學科隊伍中,有9人為留學回國人員,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本學科是廣西高校重點學科,所在的的團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高校教學團隊。已經形成了以回國學者和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為主體的學術研究隊伍。

結合廣西區域地方特色開展科學研究,本學科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如下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廣西高發腫瘤標記物鑒定及其分子機制;廣西特產藥用植物分子鑒定及其藥效成分;生物活性物質基礎與應用;遺傳病及地方性特色病的分子基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教育廳等各類基金的支持下,上述研究領域均不斷取得新的研究進展。近五年本學科共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共27項,省級基金資助27項,研究經費共計1298萬元,發表SCI論文33篇,省部級科研進步獎3項。

2.微生物學

本學科成立于1955年,是較早獲得獲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981年)、“博士后流動站”(2008年)的學科。2007年獲廣西省級精品課程,近五年參編教材3部。

目前,學科擁有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奮發向上的學術隊伍。共有教授及相當職稱4人:其中包括本校在編教授2人,外單位特聘崗位教授1名(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發呼吸道病毒傳染性疾病基礎與臨床”特聘教授)、廣西CDC兼職教授1名;在編副高職稱3名,包括副教授1名和高級實驗師2人,博士生導師2人(其中外單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5人(其中外單位兼職導師2人);講師5人;全部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本校在編教師具有博士學位3人。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針對廣西區域性疾病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以下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1.病毒抗腫瘤及機制研究;2.流感病毒進化及跨種間傳播的研究;3.抗呼吸道疾病病原感染的研究。科研條件成效顯著,首先,學校醫學科學實驗中心、基礎醫學院中心實驗室等公共平臺為學科提供開展微物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基本條件;其次,2005年與香港大學的建立科研合作,先后投入200萬經費建立專業實驗室之-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研究室,2012年獲廣西第二批特聘專家崗位后,將繼續加大投入建設實驗室;第三,在“十二五”期間,學科計劃將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設專項共200萬經費,建設病原生物學專業實驗室。與國內外開展學術交流,2004年以來,該們與香港大學建立長期的研究合作關系。近5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獲廣西科技進步獎1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篇,其中SCI收錄18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重要學科之一,在醫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尤其是廣西地處亞熱帶,是傳染病高發區,微生物學學科為保障廣西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從事傳染病防治高素質和高層次人才。30多年以來培養了一大批碩士研究生,并在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養(指導)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11人,畢業獲得碩士學位7人。

3.生理學

本學科于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并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成為廣西省級“精品課程”。

目前,學科逐步形成了結構合理、學風端正、團結合作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體。現有教師15人,正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2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4人。學科擁有整體生理學實驗室、細胞培養室、離體器官實驗室、生物化學室、動物室等研究場地,配備較為先進的研究儀器設備。

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不斷深化和拓展,形成了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的5個研究方向:①心血管生理學與藥理學,研究血栓形成機制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機制,研發血管內皮細胞保護劑。②疾病基因多態性研究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內容糖尿病遺傳基因多態性和家族遺傳疾病與線粒體基因關系。③神經生理學,采用動物模型研究腦出血的神經損傷和保護機制。④生殖生理學,主要研究“不孕不育”相關機理及治療“不孕不育”的藥理學機制。⑤生物物理與生理學,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激光對血細胞、成纖維細胞活力、凋亡的影響。

學科在教學科研上都具有較強的整體實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近5年來承擔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廳級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帶多糖L01結構分析及其調節止血與抗血栓功能平衡研究(No.30660229)、海帶多糖L01對心理應激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防護研究(No.30960467)、海帶多糖通過保護內皮細胞調節皮膚膠原蛋白代謝平衡,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研究(No.81000148)基于壯、漢族caveolin-3基因外顯子突變的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研究(No.81160102)。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論文近百篇。

三、聯系方式

聯系人:梁老師;曾老師

電話:0771-5355801

地址:廣西南寧市雙擁路22號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研科

Email:gxmujcyxy@163.com

網址:http://www.gxmu.edu.cn

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網址:http://yjs.gxmu.edu.cn

注意:

1.調劑考生報名需同時填報“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開通時間:3月25日8:00-3月25日24:00)和“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網”(開通時間:3月22日-3月24日)

2.具體操作:調劑考生可于3月22日-24日登陸國家研招網的“調劑意向服務系統”進行網上調劑意向報名;登陸“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網”,點擊“碩士研究生調劑報名”,進入調劑系統,填寫調劑填報信息。于3月25日,考生登陸“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進入調劑系統,填寫正式調劑信息。

2025考研復試標準班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2025考研復試伴學班·【初試不過,協議退費】

溫馨提示:
該信息自網絡渠道整理,沒有辨別其有效真實性,若對本信息有意向,請聯系院校老師核實。若有不妥,請聯系我們刪除。同時提醒大家,在調劑復試階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過程中涉及金錢等,切勿相信,謹防上當受騙。謝謝。
刪除信息請聯系 tiaoji@163.com

當前關注此學校的用戶

×關閉

公眾號:考研信息網
查國家線、研究生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