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9-29 相關院校: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的前身是創建于1950年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截止到2014年12月,全所在編職工1425人,其中科技人員1181人。
研究生導師417人(含兩院院士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44人。高能所在學研究生近500人,在站博士后70余人,客座學生每年400人左右。歷任所長張文裕、葉銘漢、方守賢、鄭志鵬、陳和生,現任所長王貽芳。
學科特色:高能所是依托大科學裝置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形成了三大強勢科研領域:第一是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實驗、粒子天體物理和中微子實驗、核電子學和探測技術研究、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理論等;第二是先進加速器技術,包括高亮度電子加速器技術、強流質子加速器技術、應用研發和成果轉化;第三是先進射線技術,包括同步輻射和中子散射實驗平臺、自由電子激光及其應用、核分析技術及其應用。高能所憑借這些優勢學科及相應技術,既可以對基礎研究做出重要貢獻,還可以在國家安全、反恐、能源、處理核廢料、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空間科學與應用以及材料研究等滿足國家戰略需求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高能所現有的大型科研設施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及北京譜儀(BESIII)、北京同步輻射裝置、北京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基地、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正在建設的大型科研裝置有中國散裂中子源、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衛星、江門中微子實驗、ADS等。規劃中的大科學裝置有大型高海拔空氣簇射觀測站(LHAASO)、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基于空間站的高能宇宙線輻射探設施(HERD)、X射線時變與偏振探測衛星(XTP)、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
學術成果:1978年以來,共獲得國家和科學院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200余項。其中重要的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北京35MeV質子直線加速器工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量(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北京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ψ(2S)粒子及粲夸克偶素物理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5GeV能區正負電子湮沒產生強子反應截面(R值)的精確測量(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同步輻射軟X射線多層膜反射率計裝置及其應用(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謝家麟院士被評為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2年大亞灣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震蕩,該成果入選Science2012年十大科學突破、2013年北京譜儀發現了一個新的共振結構Zc(3900),這一成果被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美國物理學會主編的《物理》雜志選為2013年國際物理學領域重要成果,在11個入選項目中位列第一。歷年被SCI收錄的論文數均居全國研究機構的前10名左右,取得多項專利。
招生專業:高能所是國內首批具有博士、碩士授予及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有物理學、化學、核科學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培養點;有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機化學、生物無機化學6個理學博士(碩士)點;有核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2個工學博士(碩士)點;有計算機技術、材料工程、電子與通訊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化學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7個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點。有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師資力量:高能所倡導“團結、唯實、創新、奉獻”的所風,有一大批活躍在國際前沿學科的高水平科研人員,與國內外合作交流密切、聯系廣泛。導師隊伍實力雄厚,國家“萬人計劃”杰出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50余人,博士生導師144人,碩士生導師273人,在學研究生與導師的比值(生師比)小于1.5,學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指導。
學習和生活環境:高能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總部同處中科院玉泉路科技園區,環境優美,體育設施齊全。研究生院宿舍和高能所研究生公寓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居住條件。學生不收學費,可以享受獎助學金和研究助理津貼。我們有互聯網,有圖書館,有廣泛的國內、國際合作,特別是幾個大型科研項目的相繼建造,為研究生學習、出國、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歡迎報考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通訊地址:北京市玉泉路19號(乙)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郵編:100049
電話:010-88235646/5208
傳真:010-88235889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