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10-10-21 相關院校: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凝聚態物理(070205)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0人。
|
1 1
|
半導體光電器件與物理
|
申德振*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普通物理(甲)
或物理化學(甲)
④固體物理
或半導體物理
或有機化學
|
2
|
GaN基紫外光電探測材料、器件與物理
|
宋航*
|
||
3
|
先進稀土發光材料用于新一代照明
|
張家驊*
|
||
4
|
納米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
|
孔祥貴*
|
||
5
|
發光及傳感材料
|
李斌*
|
||
6
|
寬禁帶半導體物理與光電子器件
|
姚斌*
|
||
7
|
新型半導體激光器
|
寧永強*
|
||
8
|
能源光電子技術及應用
|
劉星元*
|
||
9
|
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
繆國慶*
|
||
10
|
鋁基復合材料
|
蔣大鵬*
|
||
11
|
液晶顯示器件與物理
|
凌志華*
|
||
12
|
納米材料物理與化學
|
趙家龍*
|
||
13
|
半導體光電子器件與物理
|
單崇新*
|
||
14
|
一維納米材料與器件
|
趙東旭*
|
||
15
|
半導體光電探測材料與器件
|
蔣紅*
|
||
16
|
硅碳基非晶材料與器件
|
張立功*
|
||
17
|
前沿半導體激光技術
|
秦莉
|
||
18
|
鋁基復合材料
|
范翊
|
||
19
|
多晶硅薄膜晶體管
|
付國柱
|
||
20
|
低維材料的光學性質
|
張繼森
|
||
21
|
1.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2.有機發光顯示技術;3.有機太陽能電池和探測器
|
初蓓
|
||
22
|
半導體紫外探測器件及相關物理問題
|
張振中
|
||
23
|
液晶顯示器件與物理
|
荊海
|
||
24
|
GaN基半導體材料與器件
|
黎大兵
|
||
25
|
液晶器件的材料化學研究
|
彭增輝
|
||
26
|
稀土離子發光和激光的研究
|
許武*
|
與國內高校聯合培養
|
|
27
|
納米結構材料物性及紫外發射器件
|
劉益春*
|
||
28
|
液晶物理與液晶器件物理
|
張志東*
|
||
29
|
高密度磁記錄材料
|
楊景海*
|
||
30
|
1.有機半導體光電器件物理2.有機光伏電池設計
|
李振聲*
|
與國外或香港地區大學聯合培養
|
|
31
|
寬帶半導體發光
|
湯子康*
|
||
32
|
發光光譜學
|
申澤驤*
|
||
33
|
納米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
|
張宏*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光學(070207)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0人。
|
1
|
近紅外光譜無創生化檢驗
|
陳星旦*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高等數學(乙)
④光學
或量子力學
注:報考研究方向2~6,21的考生專業科目四須選擇“光學”科目
|
2
|
短波光學
|
曹健林*
|
||
3
|
光學信息融合,光學干涉檢驗
|
楊懷江*
|
||
4
|
紫外-極紫外光學薄膜、光學設計
|
金春水*
|
||
5
|
激光顯示
|
劉偉奇*
|
||
6
|
寬刈幅高分辨超光譜成像遙感技術/
微小像差光學系統檢測與裝調
|
向陽*
|
||
7
|
波動光學
|
盧振武*
|
||
8
|
近代光電子技術
|
王希軍*
|
||
9
|
眼底液晶自適應光學成像,高精度波前探測研究
|
宣麗*
|
||
10
|
光學檢測
|
王成*
|
||
11
|
微光機電系統及光通信
|
梁靜秋*
|
||
12
|
薄膜光學技術
|
高勁松*
|
||
13
|
光學設計與微小象差光學系統
|
黃瑋*
|
||
14
|
新型成像與非成像光學系統設計與制造
|
張新*
|
||
15
|
現代光學及分光器件
|
巴音*
|
||
16
|
薄膜光學
|
繆同群*
|
||
17
|
固體激光與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
|
檀慧明*
|
||
18
|
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及應用
|
王惟彪*
|
||
19
|
微納光學
|
魚衛星*
|
||
20
|
光柵刻劃機研究/衍射光柵研制
|
齊向東
|
||
21
|
超高精度光學加工
|
王君林
|
||
22
|
光學薄膜的性能評價方法
|
胡衛兵
|
||
23
|
集成光電子器件
|
鄂書林
|
||
24
|
微光學技術
|
李鳳有
|
||
25
|
光學與激光技術
|
李殿軍
|
||
26
|
光學合成孔徑技術
|
王剛
|
||
27
|
光學納米測量技術
|
朱萬彬
|
||
28
|
軟X射線與紫外光學
|
尼啟良
|
||
29
|
光電經緯儀光學總體設計
|
王紅
|
||
30
|
負折射率材料的結構設計及其光傳輸性能基礎研究
|
胡立發
|
||
31
|
液晶器件的材料化學研究
|
彭增輝
|
||
32
|
固體激光及頻率變換技術
|
鄭權
|
||
33
|
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
|
曹召良
|
||
34
|
非成像光學
|
劉華
|
||
35
|
紅外光學儀器
|
余旭彬
|
聯合培養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080201)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27人(含蘇州醫工所2人)。
|
1
|
集成微光機電系統
|
宣明*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理論力學
或機械設計
|
2
|
光機電集成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
|
楊洪波*
|
||
3
|
地基光電望遠鏡光機結構技術
|
張景旭*
|
||
4
|
小型快速伺服系統
|
賈宏光*
|
||
5
|
空間光學遙感器CAD/CAM
|
吳清文*
|
||
6
|
微電子專用設備技術研究與集成制造
|
田興志*
|
||
7
|
光學儀器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
高云國*
|
||
8
|
機械結構設計,計算結構力學
|
劉震宇*
|
||
9
|
精密跟蹤測量技術的研究
|
張堯禹*
|
||
10
|
金屬材料工程
|
宋志義
|
||
11
|
金屬材料工程
|
張云琨
|
||
12
|
機械設計與加工
|
劉殿雙
|
||
13
|
光電精密測量
|
李耀彬
|
||
14
|
光機系統雜光特性的研究
|
王一凡
|
||
15
|
光電對抗裝備動態穩定性系列問題的研究
|
王兵
|
||
16
|
光學儀器設計
|
于萍
|
||
17
|
光學精密儀器
|
劉偉
|
||
18
|
高功率脈沖氣體激光器
|
邵春雷
|
||
19
|
動態目標仿真裝置
|
唐杰
|
||
20
|
精密機械加工
|
張艷輝
|
||
21
|
光電經緯儀光機結構研究
|
王守印
|
||
22
|
空間相機光機結構
|
李景林
|
||
23
|
空間相機機構設計
|
何欣
|
||
24
|
集成微光機電系統
|
黎海文
|
||
25
|
高精度伺服控制算法的研究
|
劉廷霞
|
||
26
|
鑄造合金熔煉及成型工藝
|
李賀軍
|
||
27
|
超精密加工技術及設備研究
|
陳琦
|
||
28
|
微位移光柵測量技術
|
韓旭東
|
||
29
|
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
|
劉喜明*
|
聯合培養
|
|
30 31
|
集成微光機電系統
|
宣明*
|
代蘇州醫工所招生
|
|
31 32
|
微光機電系統研究
|
吳一輝*
|
||
32 3
|
精密機械設計及加工
|
陳琦
|
||
|
33
|
集成微光機電系統
|
黎海文
|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機械電子工程(080202)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1人(含蘇州醫工所1人)。
|
1
|
光電精密跟蹤測量技術
|
陳濤*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電子線路
或自動控制理論
|
2
|
光電跟蹤控制技術
|
王建立*
|
||
3
|
實時圖像處理
|
王延杰*
|
||
4
|
視頻圖像處理
|
朱明*
|
||
5
|
精密跟蹤伺服控制技術研究
|
高慧斌*
|
||
6
|
C3I指揮控制技術
|
郭立紅*
|
||
7
|
光電位移精密測量技術
|
萬秋華*
|
||
8
|
數字圖像處理
|
何昕*
|
||
9
|
電子技術
|
續志軍*
|
||
10
|
光學儀器與計算機應用
|
郭永飛*
|
||
11
|
精密檢測技術,軟件測試
|
沈湘衡*
|
||
12
|
微電子裝備智能控制
|
湯建華*
|
||
13
|
數字圖像處理
|
魏仲慧*
|
||
14
|
電子技術應用
|
龍科慧*
|
||
15
|
數字圖像處理
|
張云峰
|
||
16
|
數字圖像實時處理
|
劉偉寧
|
||
17
|
數字圖像處理
|
劉艷瀅
|
||
18
|
基于DSP的圖像處理
|
趙建
|
||
19 1
|
光電精密跟蹤
|
陳長青
|
||
20 1
|
伺服控制
|
張淑梅
|
||
21 1
|
空間遙感圖像處理技術
|
何斌
|
||
22
|
嵌入式電子技術應用
|
王顯軍
|
||
23
|
光電信息處理
|
熊文卓
|
||
24
|
伺服控制
|
王紅宣
|
||
25
|
精密跟蹤控制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
|
李洪文
|
||
26
|
光電測量與信號處理
|
王志乾
|
||
27
|
激光器用脈沖激勵源
|
張傳勝
|
||
28
|
智能儀器控制技術
|
韓雙麗
|
||
29
|
機載光電成像與測量技術
|
劉晶紅
|
||
30
|
精密跟蹤技術
|
王偉國
|
||
31
|
陀螺穩定平臺控制技術
|
李清軍
|
||
32
|
生物醫學光譜技術
|
王弼陡
|
||
33
|
空間光學傳感器成像控制與圖像處理
|
王曉東
|
機械電子工程(080202)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1人(含蘇州醫工所1人)。
|
34
|
空間光電成像技術
|
劉棟斌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電子線路
或自動控制理論
|
35
|
光學遙感器光機結構的設計與分析
|
董吉洪
|
||
36
|
空間光學傳感器成像與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
阮錦
|
||
37
|
嵌入式系統
|
于平
|
||
38
|
空間相機自動控制技術
|
韓誠山
|
||
39
|
計量光柵技術及應用
|
李英志
|
||
40
|
動基座穩像技術
|
沈宏海
|
||
41
|
空間目標探測
|
趙金宇
|
||
42
|
光電設備的數據處理
|
吳能偉
|
||
43
|
嵌入式系統應用設計、圖像傳感器應用設計
|
李廣澤
|
||
44
|
數字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
韓廣良
|
||
45
|
航空相機電子學設計
|
匡海鵬
|
||
46
|
精密刻劃與檢測
|
陳赟
|
||
47
|
精確制導與控制技術
|
張躍
|
||
48
|
光電瞄準及嵌入式系統設計
|
蘇宛新
|
||
49
|
機載平臺吊艙減振措施的研究
|
甘至宏
|
||
50
|
航空相機像移補償技術
|
李友一
|
||
51
|
DSP應用;圖像處理
|
李桂菊
|
||
52
|
光電跟蹤與計算機控制
|
陳娟*
|
聯合培養
|
|
53
|
數字圖像處理
|
周付根*
|
代蘇州醫工所招生
報考方向56的考生考試科目四為“電子線路”或“信號與系統;報考方向57和58的考生考試科目四為“電子線路”;報考方向59的考生考試科目四為“電子線路”或“信號與系統”。
|
|
54
|
醫用電子技術
|
方強*
|
||
55
|
應用光電子技術
|
熊大曦*
|
||
56
|
醫學超聲
|
崔崤峣
|
||
57
|
醫學成像和超導核磁共振技術
|
李湛
|
||
58
|
核磁共振波譜與成像技術
|
楊曉東
|
||
59
|
計算機手術導航技術
|
高欣
|
||
60
|
醫學圖像處理
|
嚴加勇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光學工程(080300)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7人(含蘇州醫工所2人)。
|
1 1
1
|
光學動態成像及圖像處理技術
|
賈平*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光學
或自動控制理論
或機械設計
|
2
|
探測與成像技術
|
張濤*
|
||
3
|
光學系統集成分析
|
張學軍*
|
||
4
|
空間光學成像電子學
|
徐抒巖*
|
||
5
|
航空光電成像與測量技術研究
|
戴明*
|
||
6
|
光電測量
|
喬彥峰*
|
||
7
|
激光與物質作用、激光應用技術研究
|
郭勁*
|
||
8
|
小衛星總體技術
|
金光*
|
||
9
|
生物醫學光譜技術
|
唐玉國*
|
||
10
|
空間遙感相機穩定成像技術研究
|
丁亞林*
|
||
11
|
航空光電成像與測量技術研究
|
張葆*
|
||
12
|
光電位移測量
|
艾華*
|
||
13
|
大口徑深焦比輕質非球面反射鏡制造技術
|
謝京江*
|
||
14
|
光學系統檢測及精密標定技術研究
|
任建岳*
|
||
15
|
空間紫外光學遙感及輻射定標研究
|
王淑榮*
|
||
16
|
太陽光譜輻射計量及標定
|
方偉*
|
||
17
|
光譜儀器及光譜技術
|
盧啟鵬*
|
||
18
|
圖像處理
|
金龍旭*
|
||
19
|
眼底液晶自適應光學成像,高精度波前探測研究
|
宣麗*
|
||
20
|
紅外成像光學儀器
|
孫強*
|
||
21
|
先進光學制造技術
|
張峰*
|
||
22
|
光學系統像質檢測方法研究
|
張曉輝*
|
||
23
|
可見與紅外光電成像系統圖像測評
|
馬冬梅*
|
||
24
|
特種光學材料
|
趙文興*
|
||
25
|
微光機電系統研究
|
吳一輝*
|
||
26
|
光機系統一體化設計與仿真
|
鞏巖*
|
||
27
|
空間光學技術
|
陳波*
|
||
28
|
空間圖像傳感器應用技術
|
劉金國
|
||
29
|
空間光學儀器結構設計
|
張立平
|
||
30
|
光學先進制造技術
|
鄭立功
|
||
|
31
|
航天光學遙感器結構技術研究
|
李志來
|
|
|
32
|
中波紅外激光技術,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
|
謝冀江
|
|
|
33
|
激光技術
|
耿玉民
|
|
|
34
|
測繪相機關鍵技術研究
|
賈繼強
|
|
|
35
|
新型輕質反射鏡制造技術研究
|
宋淑梅
|
|
|
36
|
空間遙感器檢校技術及測試設備研制
|
馬軍
|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光學工程(080300)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37人(含蘇州醫工所2人)。
|
37
|
空間遙感器檢校技術研究
|
趙文才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光學
或自動控制理論
或機械設計
|
38
|
空間相機結構設計
|
李威
|
||
39
|
光學儀器
|
顏昌翔
|
||
40
|
光學超精密加工與檢測
|
張忠玉
|
||
41
|
激光器及其應用
|
楊貴龍
|
||
42
|
目標紅外輻射特性測量
|
楊詞銀
|
||
43
|
光電成像與測量技術
|
王晶
|
||
44
|
光機系統設計
|
馮曉國
|
||
45
|
高分空間相機結構優化設計
|
辛宏偉
|
||
46
|
空間光學遙感器結構設計
|
劉磊
|
||
47
|
空間光學遙感器主動熱控系統研究
|
張立國
|
||
48
|
光學成像與圖像處理
|
劉欣悅
|
||
49 50
|
大口徑反射鏡拼接及支撐技術研究
|
高明輝
|
||
50
|
空間相機熱設計、熱分析、地面熱試驗
|
劉巨
|
||
51
|
月基光學遙感器研究
|
李朝輝
|
||
52
|
光電平臺視軸穩定技術研究
|
郎小龍
|
||
53
|
航空相機研究
|
田海英
|
||
54
|
光學儀器設計及光學系統仿真
|
馮樹龍
|
||
55
|
醫用激光技術
|
武曉東
|
||
56
|
激光ISR技術
|
王挺峰
|
||
57
|
大型望遠鏡設計與檢測
|
卓仁善
|
||
58
|
光學遙感成像技術、光譜輻射測量技術
|
鄭玉權
|
||
59
|
生物醫學光譜技術
|
唐玉國*
|
代蘇州醫工所招生
報考方向65和66的考生考試科目四為“細胞生物學”;報考方向67的考生考試科目四為“光學”。
|
|
60
|
眼底相差成像研究
|
宣麗*
|
||
61
|
探測與成像技術
|
張濤*
|
||
62
|
全固態激光技術
|
檀慧明*
|
||
63
|
醫用激光技術
|
武曉東
|
||
64
|
生物醫學光譜技術
|
王弼陡
|
||
65
|
應用生物物理和生物醫學工程
|
陳永勤*
|
||
66
|
生物試劑
|
張春*
|
||
67
|
生物醫學光子學及納米技術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
電路與系統(080902)
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擬計劃招生人數8人。
|
1
|
圖像質量檢測及評價方法
|
王瑞光*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電子線路
或計算機原理
|
2
|
彩色圖像處理技術,音頻信號處理
|
劉維亞*
|
||
3
|
光學信息融合,光學干涉檢驗
|
楊懷江*
|
||
4
|
高速信息傳輸關鍵技術
|
鄭喜鳳*
|
||
5
|
光纖數據通訊與視頻光調焦系統設計
|
吳志勇*
|
||
6
|
LED大屏幕顯示器檢測與評估
|
陳宇
|
||
7
|
光學信息融合,信息安全
|
隋永新
|
||
8
|
光電測量及嵌入式系統的應用
|
宋克非
|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080402)
1.本專業擬計劃招生人數7人
|
1
|
光學精密儀器檢測與檢測技術研究
|
周興義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光學
或計算機原理
|
2
|
空間相機的像質評價及測繪相機幾何標定技術研究
|
吳國棟
|
||
3
|
空間相機電性能測試技術及設備研制
|
賀庚賢
|
||
4
|
光電設備低對比度目標捕獲能力檢測技術研究
|
葉露
|
||
5
|
空間飛行目標仿真平臺總體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
|
趙強
|
||
6
|
光子檢測技術及研究
|
谷立山
|
||
7
|
現代光譜技術
|
樸仁官
|
||
|
8
|
輻射定標在光學遙感中的應用
|
任建偉
|
|
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1.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2.本專業擬計劃招生人數5人。
|
1
|
光電經緯儀上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研究
|
朱瑋
|
①政治(理)
②英語
③數學(一)
④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國家統考科目)
|
2
|
計算機軟件
|
孫文濤
|
||
3
|
光電仿真系統應用研究
|
李巖
|
學科、專業名稱(代碼)
|
研究方向
|
導 師
|
考試科目
|
機械工程(085201)
1.本專業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人。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本專業同時代蘇州醫工所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5名。
|
1.報考長春光機所的考生研究方向可參考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1至29和機械電子工程的1至52。
2.報考蘇州醫工所的考生研究方向可參考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30至33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53至60。
|
|
①政治(理)
②英語二
③數學(二)
④電子線路
或自動控制理論或理論力學或機械設計
|
光學工程(085202)
1.本專業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3人。
2.本專業不招同等學力考生;
3.本專業同時代蘇州醫工所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5名。
|
1.報考長春光機所的考生研究方向可參考光學工程專業的1至60。
2.報考蘇州醫工所的考生研究方向可參考光學工程專業的61至69。
|
|
①政治(理)
②英語二
③數學(二)
④光學
或自動控制理論
或機械設計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