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9-08 相關院校: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始建于1952年,是以知識創新和高技術創新為主線,從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多學科基地型研究所,主要從事發光學、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和精密機械與儀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作為中國科學院規模最大的研究所,本所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在以王大珩院士、徐敘瑢院士等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帶領下,研制出中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第一臺大型電影經緯儀等多種先進設備儀器,創造了十幾項“中國第一”;先后參與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先后組建和援建了西安光機所、上海光機所、成都光電所、長春光機學院等10余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單位,并為其輸送了2200多名各類專業人才。共有23位在本所工作過的優秀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并涌現出“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蔣筑英等眾多英模人物;近年來,本所先后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連續兩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單位”、“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榮譽稱號和獎項,為我國國防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光學事業的搖籃”。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幾代領導人都曾到本所視察和指導工作。
本所不斷凝練和提升創新目標,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等的推動下,近些年來本所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創新文化、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本所的核心競爭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持續發展能力繼續增強。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工作穩步發展,并在各自領域中的學術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取得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高技術研究領域不斷開拓,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完成了一批國家重大任務,取得了以“神舟五號”、“神舟六號”有效載荷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已成為我國航天光學遙感與測繪設備、機載光電平臺及新一代航空遙感設備和靶場大型光測裝備的主要研究、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與增強了本所作為我國大型光測裝備主要研制基地的地位,并且在光電對抗、地基空間探測等領域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本所投資興建的占地總面積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功能齊全、結構合理、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中科院長春光電子產業園區”已展現在世人面前,為本所的自主研發與加工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已成為我國光電子領域重要的研發、產業和人才培養基地。
長春光機所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也是首批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作為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本所現有凝聚態物理、光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光學工程、電路與系統6個博士點;凝聚態物理、光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電路與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8個碩士點;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3個博士后流動站。
坐落在中科院長春光電子產業園區的本所研究生教育基地占地面積五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二萬平方米,包括一幢教學樓、四幢研究生公寓和一幢可容納一千人就餐的研究生食堂。教學樓內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完善的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語音教室和閱覽室,為研究生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本所還為研究生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每二人使用一個房間,房間內有衛生間、熱水器、電話、網線和配套齊全的家具。為了豐富研究生的業余文化生活,教學樓內還設有健身房、乒乓球室、健美操室、電視室等基礎設施供研究生使用,已經建成的室內體育館也為研究生開放。
在研究生培養教育中,本所始終圍繞學科發展和科研項目的需求,以培養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通過讓研究生直接從事科研課題研究的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和規模。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一中心,健全了有關研究生培養的各項規章制度,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逐步建立了研究生培養質量體系,使本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加科學和規范。
長春光機所已經步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的建設進程,在新的征程中本所將繼續發揚“載人航天精神”,拼搏進取、銳意創新,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建成“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現代化研究所為目標,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光輝業績,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長春光機所碩士招生專業介紹
一、凝聚態物理專業(070205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以超快速、高分辯激光光譜技術和先進材料制備技術為主要研究領域,以發光學凝聚態物質中的激發態過程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研究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激發態的性質、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和顯示器件中的發光及相關過程。
主要研究方向:
1.寬禁帶半導體光電子材料器件與物理
研究寬禁帶Ⅱ—Ⅵ族半導體薄膜和納米材料的制備、物理及其在發光二極管,激光器,探測器,太陽能電池等光電子器件上的應用。
2.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及其應用技術
研究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的優化設計理論、關鍵工藝技術、激光及其應用物理。
3.先進稀土發光材料物理器件
研究以稀土、過渡族離子為代表的分立中心的發光性質和相互間的能量傳遞規律,設計制備以新型照明、顯示、光存儲等為應用目標的各種先進稀土發光材料與器件。
4.半導體探測材料與器件
研究AIGaN深紫外光電探測器、InGaAs短波紅外光電探測器、新型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換材料、物理與器件。
5.發光及平板顯示器件
研究高亮度白色發光二極管、液晶微顯示及場發射平板顯示器件及物理。
6.有機光電子材料及器件
研究新型多功能有機過渡金屬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機光電子器件中的應用;有機電致發光、有機電泵激光、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與照明技術。
7.功能發光納米材料、物理及應用研究
研究生物功能化發光納米載體構建技術、物理及應用;發光納米生物示蹤技術和光纖生物傳感器;發光納米材料制備和新一代發光顯示器件。
本專業招收物理系、電子科學與工程系、化學系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二、光學專業(070207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主要從事應用光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以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學技術中心為依托開展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短波光學
主要研究:極紫外和軟X射線多層膜技術、光源技術、同步輻射光束線技術、輻射計量技術、極紫外投影光刻技術、紫外光學遙感儀器成像探測技術、空間極紫外太陽望遠鏡、月基極紫外成像儀及“日盲”紫外成像探測技術等。
2.光學設計
主要研究:新型以及復雜高質量光學系統和折衍混合光學系統的設計、分析、計算機輔助裝調等技術。
3.集成光學
主要研究:光電子信息領域里新型集成光電子器件、現代光通信密集波分復用(DWDM)系統的新型光電器件、聚合物波導微型諧振環波分復用/解復用器件、氧化硅波導矩陣光開關、陣列波導光柵(AWG)波分復用器等無源器件等。
4.衍射光學
主要研究:衍射光學理論、衍射元件的制作工藝、折衍混合光學系統的應用、衍射光學元件在紅外光學系統中的應用等。
5.薄膜光學
主要研究紫外、可見和紅外波段的各類光學薄膜的設計與制作技術。
6.液晶光學
主要研究:單軸液晶介質中的光傳輸及空間光調制設計、液晶/聚合物可調諧器件中的物理問題、液晶光控取向、鐵電液晶的研究等。
7.先進光學材料
重點研究現代光學所應用的新型材料,如具有優異光學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電光、聲光、磁光等性質的晶體及一些新型光學陶瓷材料等的制備及光學加工工藝技術。
8.半導體激光器
研究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激光器集成陣列的結構設計、器件制備和應用開發技術、微納米結構光電子物理與器件等技術。
9.光學信息融合
主要研究利用光譜、圖像等多種光學信息手段實施目標探測、跟蹤、威脅判斷中的信息融合問題與系統物理實現技術。
本專業招收光學、光學儀器、光學工程、光電子技術、物理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三、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080201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以傳統精密機械制造和微米/納米制造為基本工藝技術手段,以現代控制理論、機電系統相關設計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精密傳感、精密驅動、精密檢測及系統集成技術,涵蓋先進制造、超精密加工、微納技術、精密檢測與測試技術等新型學科,面向航天、航空、船載、車載等大中小型光電儀器和裝備的精密光學機械結構設計、機械制造、精密機械加工等重要應用,充分體現現代光機電工程與自動化發展方向的,富有生命力的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有:
1.精密機械、儀器、系統及其CAD/CAE/CAM
重點研究空間光學、光電測控中的中大型設備精密軸系及相關機構設計、精密加工和測試技術。
2.微米/納米技術
主要研究:針對航天、生物、醫療、安全、環境等國家重要領域的應用需求,研究微尺度、多尺度、多場耦合設計理論;研究微米/納米制作工藝技術;研究高靈敏度微型光學、聲學傳感器的設計方法;研究微小機電驅動、控制原理及器件;研究以光譜儀為代表的高分辨率光學分析儀器的微小型化方法;并研究以微驅動、傳感、探測等為基本器件基礎的多學科交叉光機電系統一體化設計與集成制造方法,獲得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批量化制作的光機電器件或系統。
3.微納機械
主要研究:空間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中微小光機電系統、微細作業系統、微型科學儀器、微驅動器、微光譜儀、微型生化芯片、微機械聲波傳感器、微結構工藝、衛星電磁驅動器及微型飛輪姿態控制、微測量及相關的基礎理論等。
4.微電子專用機電一體化設備研究
重點研究激光精細加工設備與技術,包括激光材料加工方法、激光器、精密機械、光學與數控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
5.大口徑地基光電望遠鏡結構技術
重點研究空間目標探測應用的大口徑地基光電望遠鏡相關結構技術。
本專業招收機械學、機械制造、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四、機械電子工程專業(080202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機械電子工程是將機械學、電子學、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有機融合應用于機械工程領域而形成的一門綜合學科,集成了現代光學、機械、電子、信息處理、軟件工程等科學技術,體現了現代科學的學科交叉性和融合性的鮮明特點。本所從事此類研究逾四十年,在該領域的多個研究方向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經驗,且一直從事大量相關項目的研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計算機控制工程
主要包括:高精度快速數字伺服系統研究;高精度集成化光電位移傳感器研究;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技術;光電測控網的數據處理、傳輸與交換技術等。
2.視頻圖像處理與成像跟蹤
主要包括:視頻信號處理與成像跟蹤測量;目標識別、地形匹配及圖像制導;弱圖像信號增強及低對比目標圖像跟蹤;基于FFT的像移跟蹤等。
3.動基座光電測量
主要包括:動基座的視軸穩定技術;動基座的環境適應性及減震技術;動基座的空間定位與基準傳遞技術等。
本專業招收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光電技術、電子學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五、光學工程專業(080300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光學工程是光學在工程技術應用領域的延伸,與精密機械學、應用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等有機集成,應用光學原理和方法,解決、處理光學以及相關技術領域中與光學有關的器件、系統的制造、運行、測量和控制等相關方面的工程技術,其研究重點領域涵蓋空間光學、光電對抗、光電測控、光電成像及跟蹤測量、先進光學制造技術等。
主要研究方向:
1.空間光學
主要研究天基對地觀測、天基天文觀測、天基激光通訊、星載一體化以及天基激光對抗等技術。
2.先進光學制造技術
主要研究大口徑離軸非球面反射鏡的數控加工技術、高精度非球面光學元件的檢測技術等。
3.航空、航天成像觀測技術與儀器
主要包括:
⑴光電成像與測繪:研究星載、機載高精度成像技術與儀器;
⑵空間光學環境研究:研究熱和機械應力環境下的性能優化;
⑶視軸穩定與像移補償理論和技術:研究動態環境下高清晰度成像技術。
4.光電測控與對抗及隱身技術
主要包括:
⑴光電成像測控:研究遠程光電成像及高精度光電測量與控制理論和方法;
⑵主動光電成像:研究激光照明下的全天時成像技術;
⑶圖像識別與測量:研究基于圖像信息的目標識別與無接觸測量技術;
⑷隱身目標探測:暗弱及隱身目標的探測與成像技術;
⑸激光對抗與防護技術;
⑹光學隱身技術
5.地基大口徑高分辨成像探測技術
主要包括:
⑴主動光學理論及其工程應用;
⑵自適應光學理論及其工程應用;
⑶地基大口徑光學系統檢測及像質評價;
6.光譜儀器技術
主要包括:(1)衍射光柵的設計與制造;(2)現代光譜儀器的設計
本專業招收光學工程、光學儀器、精密機械及儀器、生物醫學儀器、光電技術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六、電路與系統專業(080902本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電路與系統專業是研究電路與系統的理論、分析、測試、設計和物理實現,以信息技術與新材料技術為基礎,開展信號處理與圖形技術、計算機通訊技術、平板顯示器件、多色和彩色大屏幕顯示計算機聲像開發與應用等工作,涉及工業、農業、國防、環保等多個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圖像技術與數字通信;
2.平板顯示顯像技驅動技術;
3.數字信號處理;
4.微計算機應用;
5.光電信號檢測與處理技術;
6.信息安全技術;
本專業招收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應用、無線電電子學、通訊工程等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
七、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080402)
本學科主要研究空間光學遙感、光電跟蹤瞄準、光電對抗等儀器與設備的光、機、電總體技術指標的測試計量方法及專用測試計量儀器。研究上述光電儀器中的關鍵件和關鍵工藝過程中的測試計量問題及航天、航空遙感設備與光電測控設備和儀器的質量評價。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大口徑、長焦距光學系統像質評價理論、技術與專用設備;
2.航天遙感光電系統綜合指標檢測技術;
3.光電測控設備動態精度檢測技術;
4.紅外、激光光學系統與光電系統質量評價;
5.航天遙感與航空測控設備可靠性模態實驗分析技術。
本專業招收光學、光學儀器、光學工程、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光電技術、物理、計算機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
八、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廣泛應用于現代光電子學、空間光學儀器、光機電一體化、精密跟蹤測量設備、光電對抗設備、精密機械學、激光加工、顯示技術等領域。在重大工程項目,特別是國防工程項目中起主導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有:
1.空間光學儀器中的計算機應用;
2.光電測控設備計算機控制技術;
3.計算機智能控制系統;
4.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
5.專用計算機系統、軟、硬件平臺開發技術;
6.光學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
本專業招收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精密檢測技術、精密加工技術、儀器儀表等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
報考說明
一、碩士招生計劃
本所2016年度擬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173名,其中推免生預計招收80名。2016年碩士研究生各專業擬招生人數見下表:
二、學制
三年。
三、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勤奮好學,有開拓創新精神。
2.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往屆本科畢業生(獲學士學位);
3.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后工作兩年或兩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者。以同等學力報考的考生除滿足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報考條件外,還須通過大學外語六級考試(或新六級425分以上)并獲得合格證書,不得跨學科、專業報考(同等學力考生只能選報招生專業目錄上所規定的專業)。
4.年齡一般不超過40歲,身體健康狀況應符合教育部、衛生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指導意見》規定。
四、報名
1.網上報名日期:2015年10月(以國家教育部規定的時間為準),考生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報名,按報名網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實填寫本人報名信息,期間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2.報考人員在規定的日期內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高校招生辦公室確定的報考點出示身份證件,憑報名號交費并照相,確認報考數據。
3.經審查后,準考考生可在2016年1月(具體時間以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時間為準)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陸研招網查詢考試信息,下載打印《準考證》。
4.考生報考我所時,“招生單位所在地區”應選擇“北京”,“招生單位”選擇“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院系所”名稱中選擇“139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然后選擇報考專業。
五、考試
1.初試時間:2015年12月(具體時間以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時間為準)。。
2.初試科目: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共四門。各科的考試時間均為3小時。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外國語的滿分值各為100分,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滿分值各為150分。(如教育部正式推出考試科目改革方案,本所考試科目按教育部規定的方案執行)。
3.初試地點:參加全國統考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區、市)高校招生辦公室指定的考場應試。
4.復試實行差額復試。復試內容包括外語口語、聽力、綜合素質能力及專業基礎知識面試、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等內容。本所堅持擇優錄取、寧缺勿濫的錄取原則。
5.同等學力者在復試時要加試由本所指定二門本科主干課程。
五、助學金待遇
1.碩士獎學金900元/月;下室后助研獎酬金600至1600元/月。
2.博士獎學金1700元/月,下室后助研獎酬金1000至2000元/月。
六、其他
1.本所各專業均招收推薦免試生,推薦免試生需參加本所統一組織的面試,面試內容與統考生相同。推薦免試生取得入學資格后,經學校和導師同意后在大四學期可以提前來所進行本科生畢業設計。
2.定向培養的考生,本所要與定向培養單位簽訂協議書。
3.考生在入學后第三學期可申請碩博連讀,在第四學期進行碩博連讀資格認定。
4.為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本所設立了各種獎助學金獎項,在學研究生還可參加中科院及各類冠名獎學金的評選。
5.本所研究生就業渠道廣泛,用人單位滿意,就業率一直保持100%。
七、考試科目
初試的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數學一為全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統考科目,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統一命題,其余科目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命題,考試大綱和主要參考書請到中科院大學招生信息網查詢下載,按規定本所不提供往年試題。
招生專業目錄中導師的詳細信息見長春光機所招生網站,網址為:http://yjs.ciomp.ac.cn。
長春光機所招生辦公室聯系方式:
聯系人:方秀軍
電話:0431-86176863
郵箱:fangxiujun@163.com
地址: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口路88號
郵編:130033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