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參考書目 來源: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2024-01-16 相關院校:陜西師范大學
從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獲悉,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867中外文學綜合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已發布,內容如下:
說明:我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不提供歷年試題,不出售考試科目參考書,也不辦理代購業務。部分自命題考試科目提供考試大綱。
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867-中外文學綜合”考試大綱
本《中外文學綜合》考試大綱適用于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體研究與文學教育等專業的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外文學綜合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學生的最基本課程之一,內容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和《世界文學》三門課程。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文學發展規律,熟知文學作品,有較強的賞析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掌握有關中外文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一、考試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理解文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掌握文學發展規律,學會賞析具體作品,熟知文學史上代表性作家創作風格。要求考生具有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分析評論能力、口頭筆頭表達能力,即借助于注釋和有關資料,能讀懂中等難度的文學作品,能獨立地分析、評論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比較準確地把握其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征。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中國現當代文學相關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系統地掌握東西方文學的學科譜系、思潮流變、經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學批評能力;比較系統地掌握比較文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二、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
中外文學綜合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要求考生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三門專業基礎課中任選兩門,每門75分,總分150分。
三、考試內容
【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文學
1. 中國文學演進的特點以及文學史的分期;
2. 傳說時期文學的特點;
3. 先秦文學的形態與發展軌跡;
4. 上古神話的保存、演化、思維特征,以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
5.《詩經》的成書、體制、內容、藝術特點,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6. 先秦敘事散文發展演變及對后世影響;
7.《左傳》《國語》《戰國策》的成書、體例、內容,以及文學成就;
8. 先秦說理散文發展演變及對后世影響;
9.《論語》《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散文藝術成就;
10.楚辭產生的文化政治背景、發展演變,以及編撰成書和代表作家;
11.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12.《離騷》的文學成就;
13.背誦先秦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二)秦漢文學
1. 漢代文學基本態勢、樣式、特點,以及分期;
2. 漢代政論文的發展演變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3. 《呂氏春秋》《淮南子》的成書、體例,以及散文成就;
4. 賈誼政論文的特點以及與社會的關系;
5. 漢賦的分期、代表作家與作品;
6. 賈誼騷體賦的文學成就;
7. 司馬相如大賦的文學成就;
8. 揚雄《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揚賦》四篇賦的文學成就;
9.《史記》的成書、體例、影響,以及文學成就;
10.漢樂府的保存、分類、影響,以及文學成就;
11.東漢辭賦的特點、演變,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12.《漢書》的成書、體例、影響,以及文學成就;
13.東漢文人詩的創作概況以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14.五言詩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15.《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和藝術成就
16.背誦秦漢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三)魏晉南北朝文學
1.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自覺、發展歷程,以及影響文學創作的因素;
2. 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創作情形、代表作家;
3. “三曹”、王粲的詩歌藝術成就;
4. 正始、太康詩風;
5. 兩晉詩壇創作概況、代表作家、作品;
6. 左思詠史詩、郭璞游仙詩、孫綽和許詢玄言詩的文學成就;
7. 陶淵明生平思想、人生道路,以及典型意義;
8. 陶淵明詩歌散文藝術成就;
9. 南北朝民歌的保存、分類、藝術成就;
10.山水詩的產生、發展過程。
11.謝靈運、鮑照詩歌藝術成就;
12.齊梁詩壇的創作概況、代表作家作品;
13.南北文風的交融;
14.庾信的文學成就;
15.魏晉南北朝辭賦、駢文、散文、小說創作概況、代表作家作品;
16.背誦魏晉南北朝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四)隋唐五代文學
1. 唐詩的分期及繁榮的原因;
2.南北文學合流;
3.初唐宮體詩人的文學成就;
4. 王績、初唐四杰、陳子昂、張若虛的貢獻;
5. 盛唐山水田園、邊塞詩人的文學成就;
6. 李白的生平、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詩歌藝術成就;
7. 杜甫的生平、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詩歌藝術成就;
8. 大歷時期的士人心態和詩歌成就;
10.韓孟詩派的詩歌主張和詩歌風格;
11.劉禹錫、柳宗元的貶謫文學成就;
12.中唐新樂府詩歌創作情形;
13.元白詩派的詩歌主張和詩歌風格;
14.元和時期詩歌的新變;
15.韓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論與古文創作;
16.唐傳奇的發展階段、代表作家作品,以及藝術成就;
17.晚唐詩壇詩歌創作概況;
18.李商隱、杜牧詩歌藝術風格;
19.唐五代詞的發展階段、代表作家作品,以及風格特征;
20.背誦隋唐五代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五)宋代文學
1. 宋代文學的主要門類及特點;
2. 宋詞繁榮的表現、原因,以及分期
3. 宋初三體詩的藝術特征;
4. 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5. 宋代詩文革新視野下的文學創作概況;
6. 柳永詞、歐陽修詩歌、王安石散文的藝術特征;
7. 蘇軾的生平、思想、人格魅力,以及文學藝術成就;
8. 江西詩派的形成、演變,以及詩歌主張、藝術成就;
9. 北宋后期詞壇創作概況,以及晏幾道、秦觀、周邦彥的詞風;
10.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
11.李清照詞、陸游詩的藝術風格;
12.辛棄疾的生平、思想、人格魅力,以及文學藝術成就;
13.姜夔以及格律詞派創作概況;
14.南宋散文、駢文、文論創作概況;
15.南宋后期和遼金詩歌創作概況;
16.背誦宋代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六)元代文學
1. 元代敘事、抒情文學發展概況;
2. 元雜劇、南戲的體制特點;
3.話本小說的特點,以及《西廂記諸宮調》的藝術性;
4. 關漢卿的生平、思想、人格魅力,以及戲劇藝術成就;
5. 王實甫的生平、思想,以及戲劇藝術成就;
6. 西廂故事的發展演變,以及《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7. 白樸和馬致遠的戲劇創作概況;
8.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概況;
9.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概況;
10.《琵琶記》的題材來源、創作宗旨、主題,以及藝術成就;
11.散曲的體制、分期,以及代表作家作品風格;
12.元代詩文創作概況;
13.背誦元代文學名篇并學會賞析重點作品。
(七)明代文學
1. 明代文學概況,以及王學左派對文學的影響;
2. 《三國演義》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3. 《水滸傳》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4. 明代前期詩文創作概況;
5. 明代中期文學復古態勢;
6. 明代雜劇創作概況、代表作家作品;
7. 明代傳奇創作概況、代表作家作品;
8. 湯顯祖的生平、思想、戲劇主張,以及“臨川四夢”的藝術成就;
9. 《西游記》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10.《金瓶梅》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11. 明代擬話本小說創作概況,以及“三言”“二拍”的藝術成就;
12. 晚明詩文創作概況;
13. 明代散曲、民歌創作概況。
(八)清代文學
1. 清代文學發展態勢;
2. 清初詩文、詞創作概況;
3. 清初戲曲創作概況,以及《長生殿》《桃花扇》的藝術風格;
4. 清初白話小說創作概況;
5. 《聊齋志異》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6. 《儒林外史》的成書、作者、版本、文學成就、影響;
7. 《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紅學、文學成就、影響;
8. 清中葉詩、文、詞、小說、戲曲、講唱文學發展概況。
(九)近代文學
1. 西學東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2. 近代前期詩、文、詞、小說、戲曲創作概況;
3. 龔自珍散文藝術成就;
4. 近代后期的詩、文、詞、小說、戲曲創作概況;
5. 詩界革命、新文體、湖湘派的文體特征;
6.《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老殘游記》與《孽海花》的風格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第一個十年的文學運動和文學思潮
1.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
2.文學社團與文學流派
(二)魯迅
1.魯迅的小說創作
2.魯迅的散文、雜文等創作
(三)郭沫若
1.《女神》及其它詩歌創作
2.郭沫若的歷史劇和小說
(四)其他代表作家
1.葉圣陶
2.冰心和朱自清
3.郁達夫
4.聞一多和徐志摩
(五)第二個十年的文學運動與文學思潮
1.“革命文學”的倡導與論爭
2.“左聯”的成立及其活動
3.文藝大眾化的討論及“第三種人”、“自由人”、“兩個口號”等論爭
(六)茅盾
1.茅盾的文化活動
2.《子夜》及其它小說創作
(七)巴金
1.巴金的文學追求與活動
2.《家》及《寒夜》等小說創作
(八)老舍
1.老舍的創作概況與文化活動
2.《駱駝祥子》
3.《四世同堂》
(九)沈從文
1.沈從文的文學活動及其影響
2.《邊城》及其它小說創作
3.沈從文的散文創作
(十)曹禺
1.《雷雨》
2.《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十一)第三個十年的文學運動及文學思潮
1.“文協”及其活動
2.文學思潮與文學論爭
3.國統區、淪陷區、“上海孤島”等的文學思潮與運動
(十二)國統區的文學創作
1.“七月派”、“九葉派”及艾青、田間、穆旦
2.張天翼、沙汀、艾蕪
3.路翎、錢鍾書、張愛玲
(十三)解放區的文學
1.解放區的文學思潮與運動
2.趙樹理、孫犁
3.《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等小說
4.《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民間化創作
(十四)現代通俗文學
1.現代通俗文學與新文學
2.張恨水
(十五)“十七年”文學思潮與運動
1.作家隊伍的重新組合
2.文學批評、文化批判運動
3.“雙百方針”及文藝政策調整對文學的影響
(十六)“十七年”詩歌
1.“十七年”詩歌創作的基本特征
2.郭小川、賀敬之等的政治抒情詩
3.聞捷、公劉、李瑛等詩人的詩歌
4.“新民歌”運動
(十七)“十七年”的小說創作
1.“十七年”小說的基本狀況
2.革命歷史題材小說
3.和平建設、農村、城市—工商業等社會主義建設題材小說
4.茹志鵑、劉紹棠、王蒙、李凖等作家的創作
(十八)“十七年”散文、戲劇概況
1.楊朔、秦牧、劉白羽、魏巍等人的“十七年”散文、報告文學創作
2.《茶館》、《關漢卿》等“十七年”戲劇創作
(十九)“文革”文學
1.“文革”的主流文學
2.“文革”時期的地下文學
(二十)“新時期”文學創作的多元嘗試
1.傷痕文學
2.反思文學
3.改革文學
4.尋根文學
5.先鋒文學
6.新寫實小說
7.歷史小說、軍事題材小說
(二十一)“新時期”詩歌
1.“朦朧詩”及其崛起
2.北島、舒婷、顧城
3.艾青、“七月派”等“歸來者”的詩歌
4.海子、韓東等及“第三代”詩人
(二十二)“新時期”散文
1.《隨想錄》及其他老作家的散文
2.賈平凹、史鐵生等青年作家的散文
3.文化散文
4.徐遲、邵燕祥等的報告文學、雜文創作
(二十三)“新時期”戲劇
1.《陳毅市長》、《報春花》、《小井胡同》等現實主義劇作
2.《桑樹坪紀事》、《狗兒爺涅槃》等戲劇的探索
3.高行健的戲劇實驗
(二十四)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
1.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多元格局
2.新媒介發展對文學的影響
3.陳忠實、張煒、王安憶等人的小說創作
4.余華、韓少功、賈平凹、王朔等人的小說創作
5.女性寫作現象
6.1990年代以來的詩歌生態
7.1990年代以來的戲劇
8.散文創作狀況
【世界文學】
(一)東、西方文學思潮及發展史;
(二)東、西方經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比較文學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
四、掌握重點
【中國古代文學】
(一)《詩經》《楚辭》《左傳》《孟子》的藝術風格;
(二)《史記》《漢書》文風的異同;
(三)漢代樂府以及后代擬樂府創作;
(四)陶淵明詩歌藝術成就;
(五)南朝詩歌風格;
(六)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李商隱、杜牧詩歌風格特征;
(七)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的詞風;
(八)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范成大的詩風;
(九)關漢卿、王實甫、高明戲劇藝術成就;
(十)雜劇、南戲、散曲的體制特征;
(十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的小說藝術成就;
(十二)《長生殿》《桃花扇》的戲劇藝術成就。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五四”文學革命及其影響
(二)魯迅
(三)現代文學社團與流派
(四)“左聯”與文藝大眾化
(五)“文協”與抗戰文學
(六)現代文學思潮與論爭
(七)現代戲劇的發展及其重要現象
(八)“十七年”文學的“一體化”
(九)“雙百方針”
(十)“新時期”文學思潮
(十一)現當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十二)20世紀現代主義詩歌
【世界文學】
西方文學:
(一)《荷馬史詩》及古希臘悲劇;
(二)但丁及《神曲》;
(三)薄伽丘及《十日談》;塞萬提斯及《堂吉訶德》;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品;
(四)莫里哀及《偽君子》;
(五)盧梭及《新愛洛依絲》;歌德及《浮士德》;
(六)英國“湖畔派”詩歌;拜倫及《唐璜》;雨果及《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麥爾維爾及《白鯨》;惠特曼及《草葉集》;
(七)司湯達及《紅與黑》;巴爾扎克《高老頭》;福樓拜及《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及《雙城記》;勃朗特姐妹及其代表作品;普希金及《葉甫蓋尼.奧涅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及《罪與罰》;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及《玩偶之家》;波德萊爾《惡之花》;
(八)托馬斯.曼、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品;
(九)T.S.艾略特、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及其代表作品;
(十)薩特、貝克特、馬爾克斯及其代表作品;
(十一)當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十二)西方文學歷史脈絡及文學思潮的流變。
東方文學:
(一)《吉爾伽美什》史詩;印度史詩;
(二)印度古典戲劇及戲劇理論《舞論》;迦梨陀娑及《沙恭達羅》;
(三)東方三大文學圈;古代波斯、阿拉伯文學成就;
(四)《萬葉集》、《懷風藻》、紫式部《源氏物語》;松尾芭蕉俳句;
(五)朝鮮詩歌、盤所哩小說《春香傳》;
(六)紀伯倫、泰戈爾及其代表作品;
(七)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及其代表作品;
(八)東亞、南亞及阿拉伯地區當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九)東方文學史脈絡、文學思潮流變及與西方文學的關系。
比較文學基本理論:
(一)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能;
(二)比較文學的基本類型和研究方法;
(三)比較文學的若干研究領域;
(四)比較文學在中國的發展。
(五)當代比較文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五、主要參考書目
【中國古代文學】
[1]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005年7月第2版 ,2014年5月第3版。
[2] 郁賢皓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2014年9月第18次印刷。
[3] 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2017年1月第34次印刷。
【中國現當代文學】
[1]郭志剛等:《中國現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朱棟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4]洪子誠《當代中國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版。
[5]陳思和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6]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師范大學,2011年版。
【世界文學】
[1]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3版。
[2] 陳惇、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修訂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3] (美)旦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編制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編制日期:2022年9月7日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