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參考書目 來源:榆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2023-08-10 相關院校:榆林學院
2024年榆林學院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自命題考試科目
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339 考試科目名稱: 農業知識綜合一
考試總分:150分 考試時間:3小時 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考試題型:名詞解釋(約30分)
簡答題 (約60分)
論述題 (約60分)
參考書目:
李合生、王學奎主編:《現代植物生理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延吉,《植物育種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段昌群,《植物生態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 植物生理學
一、考試要求
植物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學科,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和主要實驗的原理與方法,并能運用植物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綜合分析、判斷、解決有關理論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
(一)植物水分生理
1. 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
2.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生理作用
3. 根系吸水的部位與途徑
4. 蒸騰作用的概念與方式
5. 氣孔蒸騰(氣孔的形態結構與生理特點,影響氣孔運動的外界因素)
6.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合理灌溉的指標、節水灌溉方法、合理灌溉的意義)
(二)植物的礦質營養
1. 植物必需元素的標準及分類
2. 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方式
3. 植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4. 地上部分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葉片營養)
5. 礦質元素在體內的運輸和分配
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作物需肥特點、施肥的指標、發揮肥效的措施)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義
2. 葉綠體的結構與光合色素
3. 光能吸收與傳遞
4. 光合電子傳遞鏈與光合磷酸化(概念、類型)
5. C3途徑、C4途徑和CAM途徑
6.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7. 目前大田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8. 提高作物產量的途徑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2. 植物呼吸代謝途徑(糖酵解、三羧酸循環)
3. 電子傳遞與氧化磷酸化基本概念
4. 影響呼吸作用的內外因素
5. 呼吸作用與作物栽培
6. 呼吸作用與種子貯藏
7. 呼吸作用與果蔬保鮮
(五)植物生長物質
1. 植物生長物質的概念和種類
2. 生長素代謝和極性運輸
3.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類的生理作用
4.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類型及其應用
(六)植物生長生理
1. 種子萌發的概念及生理生化變化
2. 植物營養器官生長的周期性
3. 植物生長的相關性
4. 植物的光形態建成(光敏色素及其作用)
5. 植物的運動(向性運動、感性運動)
(七)植物生殖生理
1. 幼年期與花熟狀態
2. 光周期現象及光周期反應的類型
3. 光周期誘導及感受部位
4. 春化作用的概念及植物感受低溫的部位
5. 光周期與春化作用理論的實踐應用
6. 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變化
7. 花粉和柱頭的生活力
8. 花粉和柱頭的相互識別
(八)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 種子發育過程中主要有機物的變化
2. 果實的生長特點
3. 肉質果實成熟時有機物質的轉化
4. 種子休眠的原因與破除方法
5. 植物衰老的類型與意義
6. 器官脫落的概念和類型
(九)植物的逆境生理
1. 逆境的概念及種類
2. 逆境對植物的危害
3. 冷害概念和植物的抗冷性
4. 凍害概念和植物的抗凍性
5. 旱害的概念和類型
6. 干旱脅迫對植物的傷害
7. 植物的抗旱性與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措施
第二部分 植物育種學
一、考試要求
植物育種學是研究選育和繁殖植物優良品種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是一門以遺傳學、植物生理生化、生態學等學科為基礎的應用技術科學,要求考生具有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各種育種方法和途徑,并能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品種選育和繁殖中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
(一)育種目標
1. 品種的概念
2. 品種的三個基本要素
3. 植物育種的主要目標性狀
4. 制定植物育種目標的原則和方法
(二)種質資源
1. 種質資源的重要性
2. 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意義
3. 種質資源工作的類別及特點
4. 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研究與利用
(三)引種與馴化
1. 引種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 不同作物類型引種后的生長變化規律。
(四)選擇和選擇育種
1. 選擇育種的基本原理
2. 選擇育種的程序
(五)雜交育種
1. 掌握雜交育種的概念及意義
2. 雜交親本的選配原則
3. 雜交方式
4. 雜交后代四種處理方法
5. 雜交育種程序
6. 回交育種、輪回親本與非輪回親本的概念
7. 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控制的質量性狀的回交轉育程序
(六)雜種優勢利用
1. 掌握雜種優勢利用的概念和特點
2. 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
3. 雜種品種的選育程序
4. 雜種優勢利用的途徑
(七)遠緣雜交育種
1. 遠緣雜交的特點及意義
2. 克服遠緣雜交困難的方法
(八)生物技術育種
1. 作物轉基因育種程序
2. 分子標記的類型及特點
第三部分 植物生態學
一、考試要求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之間、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依其對象的組織水平又分為個體生態、種群生態、群體生態和生態系統4個部分。要求掌握植物個體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及環境對植物個體的影響;植物種群和群落在不同環境中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以及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中植物的作用,為農業、林業、畜牧業生產服務。
二、考試內容
(一)生態學基礎
1.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
2. 掌握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 掌握植物與生態系統的功能、植物與生態系統的平衡。
(二)植物群落生態
1. 掌握植物群落種類成分的數量特征;
2. 掌握植物群落的外貌與層片概念;
3. 掌握植物群落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
4. 掌握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帶性與垂直地帶性。
(三)植物種群生態
1. 掌握種群的概念與植物種群的特點;
2. 掌握種群內個體分布格局;
3. 掌握種群的年齡結構模型及種群存活曲線的類型;
4. 掌握密度制約種群連續增長模型——邏輯斯蒂增長模型;
5. 掌握種子雨與種子庫;
6. 掌握植物種群生態位分化中形成的種間關系。
(四)植物個體生態
1. 掌握生態幅的概念;
2. 掌握植物生活史格局的類型——r-和K-型生活史對策;
3. 掌握趨同適應與趨異適應;
4. 掌握植物與光、溫度、水、土壤因子的生態關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