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023-08-02 相關院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主要參考教材:
1、自然地理學;作者:伍光和;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2000年版;
2、現代自然地理學;作者:王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2001年版。
自然地理學是大氣科學、水文學、生物學、地質學、土壤學和天文學的交叉學科。現代自然地理學注重對地球表層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冰凍圈的組成、結構運動與特征以及各個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通過復習本課程,考生需要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了解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的圈層結構及區域分異規律;理解地表自然環境的形成與演化規律;掌握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及冰凍圈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復習內容包括:
1、理解《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內容與意義、學科發展史及與其它相關學科的關系。
2、了解地球及其在宇宙中位置的基本知識;理解地球公轉和自轉運動及其地理意義;認識地內和地外系統對地球表層系統的影響;掌握地球表層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
3、了解巖石圈礦物和三大巖石的形成、物質成分、結構構造特征;認識常見礦物和巖石的特征;理解巖石圈運動的表現和巖石圈運動與地質構造的關系;認識火山和地震活動及其空間分布規律;認識構造地貌;了解板塊運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4、理解大氣圈的成分和結構;理解大氣運動對氣候的影響;掌握氣候空間分異規律,了解氣候區劃的方法;掌握氣候形成和演化的因素,認識季風氣候的特點和成因,理解古氣候演變規律;認識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了解主要極端氣候事件的成因和影響。
5、了解水圈的組成與結構;掌握水循環與水量平衡;認識海洋和海洋環流及其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了解海嘯、風暴潮的成因和影響;認識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演化;認識冰川和凍土的形成、類型、分布與演化。
6、了解生物圈的組成與結構;理解生物圈結構特性;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和生態平衡;認識陸地植被的演化規律,以及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植被演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理解巖石風化過程;了解巖石風化與氣候相互影響;掌握氣候對地貌的影響和控制作用;掌握土壤的形成、主要土壤類型的理化特征及分布規律;認識荒漠、黃土和沙塵暴的聯系。
8、了解巖石圈的結構對水系發育的影響和構造-侵蝕-地貌;掌握流水作用與流水侵蝕堆積地貌;認識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形成與防治。
9、掌握大氣運動與水循環的關系;理解氣候變動對冰川及海平面的影響、地球自轉對地質構造的影響、構造運動對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的影響;理解冰川地貌和凍土地貌的形成與分布。
10、綜合認識生物圈、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冰凍圈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認識近現代人類活動對地球表層系統的影響;了解地球表層各圈層的現代和未來演化趨勢。
11、掌握氣候分類和氣候區劃的原則、方法;理解水資源分區與評價;了解地質環境、土地的評估和自然地理區劃的理論和方法。
12、了解中國區域自然地理的綜合特點;了解中國氣候與環境的演變規律。
其他參考書目:
1、現代自然地理;作者:黃秉維等;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年份:1999年;
2、現代自然地理學(ModernPhysicalGeography);作者:A.N.斯特拉勒和A.H.斯特拉勒(A.N.StrahlerandA.H.Strahler);1983年北京科學出版社中文版,或1987年或1992年JohnWiley&Sons,Inc.的英文版第三或第四版;
3、中國自然地理;作者:趙濟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三版或1999年版;
4、中國氣候與環境演化(上卷);作者:秦大河主編;出版社: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5、全球變化;作者:張蘭生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