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2022-11-25 相關院校:深圳大學
從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獲悉,深圳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704法學基礎考試大綱、參考書目已發布,內容如下:
命題學院/部門(蓋章):法學院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704]法學基礎
說明:
法學專業含(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法學理論、訴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方向)考《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五部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滿分150分,各占30分。
法理學
一、考試基本要求
準確把握法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價值,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能夠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運用法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提煉法律問題,從法學理論角度分析具體法律事件及現行制度,掌握法理學概念、知識、原理與法律應用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1、了解西方法學發展史及有代表性的法學流派及代表人物的觀點,了解中國法學發展的歷史,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發展,了解法理學的對象與性質及其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熟知法學方法論。
2、了解法理學的歷史,了解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及其意義,了解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
3、準確理解法的概念與本質,掌握法律規則含義及其分類,掌握法律原則的基本內涵及其分類,了解法律原則與法律規則的區別,了解西方法學家有關法律原則、法律規則的基本思想,了解法的技術性規則。
4、了解法的基本特征和法的要素,了解法的作用的基本分類,了解法的局限性。
5、了解法律淵源的含義,理解法律淵源的一般分類以及各種法律淵源在不同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法律效力的概念,理解法的對象效力范圍、法的空間效力范圍和時間效力范圍。掌握我國法律效力的等級體系以及發生沖突時的解決途徑和解決辦法。
6、了解法律部門的概念、劃分法律部門的標準和原則。了解我國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
7、了解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含義,法與權利和義務的基本關系,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掌握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分類,理解權利界限與權利濫用。
8、理解法律行為的概念掌握法律行為的特征,區分法律行為與非法律行為,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把握法律行為的結構,掌握法律行為的確認,了解法律行為的分類。
9、了解法律關系概念和理論的發展,掌握法律關系的性質和特征,了解法律關
系的基本分類熟知法律關系主體、客體的相關知識,了解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與消滅理解法律事實及其種類,能從實踐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法律關系。
10、了解責任的詞義,理解法律責任的含義,掌握法律責任的本質,熟知法律責任的構成,掌握法律責任的類型及其實現方式,理解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掌握法律責任的減輕與免除。
11、了解法律程序的基本含義,了解正當程序的起源與發展,理解正當程序的特征,了解正當程序的作用與意義。
12、了解原始社會的行為規范特性,了解前資本主義法的特性,了解近、現代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特征、法系,了解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產生、發展、本質、特征,了解法律發展的基本歷史邏輯,理解法律繼承的內涵及理由,理解法律移植的含義、可能性、必然性及實踐操作,理解法制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及模式。
13、了解立法的基本含義,掌握立法的特征,掌握當代中國的立法體制的特點及立法的基本程序,理解立法的基本原則與立法指導思想的聯系與區別。
14、了解司法的概念,掌握司法的特征,了解我國的司法體系及司法職權,理解司法的基本要求,掌握司法的基本原則。
15、了解法律技術方法的概念,掌握法律推理的基本涵義及方法,理解法律解釋的分類及原則,了解法律解釋的方法,掌握法律論證的形式和正當性標準,了解中國法律解釋的基本制度。
16、了解法的價值的概念及價值體系,了解法與利益一般關系,了解并掌握法的利益調控機制,理解并掌握法對利益的處理,了解法對人權的保護,了解法對秩序的維護及有限性,了解法律自由的基本內涵及其要求,理解法對自由的保障作用,了解法對正義的實現作用,了解法對公平與效率的調整與處理。
17、了解法與生產力的關系,了解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了解法與政治、國家的關系,了解法與文化的關系,了解法與道德的關系,掌握法與道德的沖突及解決方法,了解法與宗教的關系。
18、了解中國社會主義法與民主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關系,了解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與發展。
三、考試基本題型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2、主要題型:簡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
憲法學
一、考試基本要求
憲法學是研究國家制度、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學基礎理論課程,主要涉及到憲法的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國家性質和形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等內容。通過學習憲法學,應該了解憲法基本理論、國家和公民以及憲法實施等基本知識,憲法學的爭議與熱點問題,形成運用法學理論認識并解決憲法問題的基本能力,并應該熟悉傳統憲法的分類、憲法規范發展、憲法原則、憲法價值、作用與保障,在此基礎上具有探討人權保障內容的分析能力,體現個人在憲法的意識培養、觀念強化等方面的積累,進而為評析今后憲法學科發展狀況及前沿問題,討論憲法制度對人權、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展望憲法制度的發展前景打下學理基礎。
二、考試內容和基本要求
(一)憲法學的基本原理
1.憲法的概念
2.憲法的分類與淵源
3.憲法的制定、解釋與修改
4.憲法的效力和作用
5.憲法基本原則
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產生與發展
以《憲法》(1982年)的五次修訂為重點。
(二)國家形式與基本制度
1.政權組織形式
2.國家結構形式
3.基本制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1.基本權利的一般原理(概念、主體、效力、保障與限制)
2.公民的基本權利
平等權、政治權利、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監督權與請求權。
3.公民的基本義務
(四)國家機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3.國務院
4.中央軍事委員會
5.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7.監察委員會
8.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9.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
(五)憲法實施的監督
1.憲法實施
2.憲法監督及其制度
三、考試基本題型
(一)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二)主要題型有: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一、考試基本要求
準確把握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核心命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發展變化,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熟知中外主要的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了解閱讀中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經典和重要學術著作,能夠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運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提煉理論問題和法律問題,分析具體法律事件、案例、制度和立法,掌握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與其他學科,如法理學、憲法、經濟法等的關聯與區別。
二、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行政法基本理論
要求了解行政法學的研究對象及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
1、行政法的概念與特征
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含義及其特征,包括形式方面和內容方面的特征。
2、行政法的淵源
理解行政法的淵源的含義,了解行政法的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的區分。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理解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明確行政法基本原則的作用;了解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的內容,了解保障人權原則、越權無效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正當程序原則、行政公開原則、比例原則的含義和功能。
4、行政法的地位與功能
明確行政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5、行政法學的發展
了解行政法學發展史,閱讀經典、代表性著作,跟蹤重大行政法案例,掌握我國行政法學的產生和發展,行政法學的研究范圍及其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
(二)行政法主體理論
要求了解行政法律關系的基本概念,法律特質,了解行政法主體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相互關系。
1、行政法主體
理解行政法主體的概念、種類;了解行政法主體的特征。
2、行政主體
理解行政主體的概念、性質和特征;認識作為行政主體的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性質和基本形態。
3、公務員
明確公務員的概念,行政職務關系的含義及基本內容;明確公務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4、行政相對人
理解行政相對人的概念、范圍;明確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三)行政行為理論
要求理解行政行為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掌握行政行為的分類和行為模式劃分的意義和特點;了解行政相關行為的形態和特點。
1、行政行為
理解行政行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
明確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
3、行政行為的類型與模式
明確行政行為的分類標準和行政行為模式的劃分。它們各自的法律特性。
4、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明確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和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5、行政行為的無效、撤消與廢止
了解行政行為的無效、行政行為的撤消、行政行為的廢止及其法律結果的基本條件和形態。
6、行政立法行為
了解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以及行政立法的分類標準及其不同特點;明確行政立法的主體及其權限劃分;明確行政立法程序的含義以及行政立法程序的基本內容。
7、行政規范性文件行為
明確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基本含義,了解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行為的特點和規則。
8、行政許可行為
了解行政許可的概念、特征、種類和程序,結合學習《行政許可法》,了解行政許可范圍、設定權劃分。
9、行政處罰行為
了解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征、種類與形式和原則;結合學習《行政處罰法》,了解行政處罰的管轄、法律適用、處罰程序。
10、行政強制行為
了解行政強制的概念、特征、種類;結合學習《行政強制法》,明確行政強制與行政處罰、行政訴訟強制等相關概念的區別。
11、行政征收行為
了解行政征收的概念、特征、種類;明確行政征收的意義和基本規則。
12、行政規劃行為
了解行政規劃的概念、特征、種類;明確行政規劃的意義和基本規則。
13、行政裁決行為
了解行政裁決的概念、特征及表現形式;掌握行政裁決的應用規則。
14、行政合同
了解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種類與作用;了解行政合同的締結、履行的原則;行政合同變更和解除的條件。
15、行政指導
了解行政指導的概念、特征、種類;明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導制度的必要性。
16、行政事實行為
了解行政事實行為的概念、行政事實行為的特征;行政事實行為的分類、基本
形式及其與行政行為的關系;了解對行政事實行為的行政責任。
(四)行政程序
要求了解行政程序的意義和作用,掌握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和規則。
1、行政程序
明確行政程序的概念、種類和基本原則。
2、行政聽證
了解行政聽證的概念、特點、應用范圍和基本規則。
3、政府信息公開
了解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意義,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公開的方式。
4、行政程序的其他制度
了解回避制度、說明理由制度,審裁分離制度、案卷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則。
(五)行政法制監督與行政救濟
要求了解行政法制監督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則;掌握行政救濟制度及不同救濟途徑的特點和相互關系;了解行政訴訟的訴權設置,基本程序規則和程序設計原理。
1、行政法制監督
了解行政監督和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了解行政監督和行政法制監督的區別與聯系;了解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及其種類,行政監督的內容。
2、行政救濟
明確行政救濟的概念、特征;了解行政救濟的不同途徑及相互關系。
3、行政復議
明確行政復議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則;了解行政復議參加人的概念及復議申請人、復議被申請人、第三人和復議代理人的資格及其他具體規定;了解行政復議的范圍和管轄及程序規定;結合學習《行政復議法》了解法行政復議的申請、行政復議的受理、行政復議的審理、行政復議的決定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執行等法律規范。
4、行政賠償
明確行政賠償概念、特征和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了解行政賠償的范圍,對侵犯人身權的行政賠償,對侵犯財產權的行政賠償范圍和國家不予賠償的情形;明確行政賠償請求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劃分;了解行政賠償程序中行政賠償請求的提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受案與處理以及行政追償程序;了解行政賠償的方式及標準。
5、行政訴訟原理
明確行政訴訟和行政訴訟法的概念;了解行政訴訟的一般原則和我國行政訴訟的法定原則。
6、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了解受案范圍的一般原理,我國受理的行政案件和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
7、行政訴訟的管轄
了解行政訴訟管轄的含義;明確行政訴訟中地域管轄、級別管轄的劃分等規則。
8、行政訴訟參加人
明確行政訴訟參加人的含義及其種類;明確行政訴訟的原告、被告資格及其轉移的條件;明確什么是共同訴訟,共同原告、共同被告的法律地位;明確什么是第
三人,第三人的法律地位。
9、行政訴訟的訴訟代理人
明確行政訴訟代理人的含義、特征,行政訴訟中的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及指定代理。
10、行政訴訟證據
明確行政訴訟證據的特點、種類,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和分配規則,行政訴訟證據的調取、收集和保全以及行政訴訟證據的審查、采用規則
11、行政訴訟程序
明確起訴、受理的條件;了解一審程序規則,二審程序規則,審判監督程
序和執行程序規則;了解涉外行政訴訟的一般原則和程序規定,送達方式與訴訟時限的規定。
12、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明確行政審判依據,的各層級規范,規章在行政審判中的地位與作用,處理法律規范沖突的若干規則。
13、行政訴訟的判決
了解具體的行政判決種類、具體的裁定種類、具體的決定種類;了解行政訴訟判決、裁定和決定的運用。
14、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了解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和訴訟程序,了解行政附帶民事訴訟的程序運用。
三、考試基本題型
(一)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二)主要題型有: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
民事訴訟法
一、考試基本要求
準確把握民事訴訟法學的核心命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發展變化,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熟知中外主要的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了解閱讀中外民事訴訟法學的經典和重要學術著作,能夠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運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提煉理論問題和法律問題,分析具體法律事件、案例、制度和立法,掌握民事訴訟法學與其他學科,如法理學、憲法、經濟法等的關聯與區別。
二、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1.總論部分:民事訴訟法概述、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論、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與基本制度、民事訴訟受案范圍與管轄制度、民事訴訟當事人制度、民事訴訟程序保障制度、民事訴訟期間和送達制度。
2.證據論部分:民事訴訟證據的屬性、民事訴訟證據的學理分類、民事訴訟證據的立法種類、民事訴訟證據的收集與提供;民事訴訟證明概述、證明對象、證明責任的分配、證明標準、證明程序。
3.程序論部分: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程序、特別程序、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三、考試基本題型
(一)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二)主要題型有: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
四、選讀書目:
《民事訴訟法學》編寫組:《民事訴訟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王亞新、陳杭平、劉君博著:《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刑事訴訟法
一、考試基本要求
準確把握刑訴法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價值,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能夠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運用法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提煉法律問題,從法學理論角度分析具體法律事件及現行制度,掌握法理學概念、知識、原理與法律應用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本考試是針對考生在刑事訴訟法學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綜合性水平考試。考試范圍包括刑事訴訟法學的總論、證據論、程序論。
第一、考生應當全面掌握刑事訴訟法學領域的知識點。
第二、考生應當具備較強的運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刑事訴訟法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考生應當具備較強的關于刑事訴訟法學的學術研究能力。
(二)考試內容(或知識點)
1.總論部分:刑事訴訟的基本理論、刑事訴訟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管轄、回避、辯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訴訟期間和送達等。
2.證據論部分:訴訟證據基本理論、刑事訴訟證據規則。
3.程序論部分: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死刑復核程序、特別程序、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等。
三、考試基本題型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2、主要題型:簡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等。
四、參考書目
本科通用教材即可。可重點參考:
1.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學》(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2.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3.龍宗智主編:《刑事訴訟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學
(一)刑法基礎
1、刑法學
2、刑法解釋
3、刑法的學派之爭
4、刑法的基本原則
5、刑法的適用范圍
6、刑法的機能
(二)犯罪論
1、客觀違法構成要件
2、主觀(責任)構成要件
3、犯罪的特殊形態
4、共同犯罪
5、罪數
(三)法律后果論
1、刑罰觀念、刑罰體系
2、刑罰裁量、刑罰執行
(四)罪刑各論
1、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4、侵犯財產罪
5、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6、貪污賄賂罪
7、瀆職罪
三、考試基本題型
主要題型可能有: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
民法學
(一)民法總則
1、民法總則對于中國民法的意義
2、制定民法典的意義
3、民法總則的基本規定
4、民事法律關系
5、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
6、民事權利
7、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8、民事責任
9、訴訟時效、期間與期日
10、權利的行使
(二)物權
1、物權概述(物權的概念和特征、物權的分類、物權的保護、物權法的立法目的)
2、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物權的效力
4、基于民事法律行為及其他法律事實的物權變動
5、所有權
6、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7、共有
8、用益物權
9、擔保物權
10、占有
(三)債權總論
1、債的概述(債的概念和特征、債的要素、債的分類)
2、債的發生和債的履行
3、債的擔保(保證、定金)
4、債的移轉和消滅
(四)債權分論
1、合同的訂立
2、合同的內容與形式
3、合同的效力
4、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6、違約責任與締約過失責任
7、不當得利
8、無因管理
(五)人身權
1、人身權的分類
2、一般人格權與具體人格權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