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2022-11-24 相關院校:深圳大學
從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網獲悉,2023年深圳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353衛生綜合考試大綱、參考書目已發布,內容如下
命題學院/部門(蓋章):醫學部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353]衛生綜合
說明:
無
衛生綜合考試為我校招收公共衛生碩士(MasterofPublicHealth,MPH)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自主命題考試科目。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所需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一、考試課程
衛生綜合的考試科目由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五門課程組成。
二、考試方式、試卷結構和題型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問題包括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五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試卷總分值為300分,每門課程60分,各占20%。
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或綜合計算題。各題型的數量和分值分配如下:
1.名詞解釋,10題,每題5分,共50分;
2.選擇題,20題,每題3分,共60分;
3.簡答題,10題,每題10分,共100分;
4.論述題或綜合計算題,共5題,每題18分,共90分。
三、參考書目
1.《流行病學》(2017年第8版),詹思延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2.《衛生統計學》(2017年第8版),李曉松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2017年第8版),孫長顥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4.《環境衛生學》(2017年第8版),楊克敵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5.《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2017年第8版),鄔堂春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四、考試范圍與要求
(一)、衛生統計學
掌握衛生統計學意義、基本概念、衛生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掌握衛生統計基本概念、統計描述、常見概率分布、抽樣分布理論、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掌握連續型及離散型變量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直線回歸和相關分析以及生存分析;掌握醫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原理、要素、基本原則、常見幾種設計方案的概念與應用;掌握研究設計(實驗設計、調查設計)的基本概念和類型、健康統計概念、計算及應用;掌握多組數值變量比較的假設檢驗;掌握醫學人口統計的概念、計算與應用,疾病統計的常用指標;掌握壽命表的概念、原理及應用,病例隨訪資料生存分析的概念、計算與應用。
(二)、流行病學
掌握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掌握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設計、實施和資料分析方法;掌握流行病學研究中常見偏倚的來源、識別及控制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流行病學的定義、內容、方法和用途;疾病頻率的測量指標、流行強度及疾病與健康狀況“三間”分布的描述;各類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種類、特點及用途;現況研究的抽樣方法、研究設計、實施、常見的偏倚及其控制;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的原理、研究設計、實施、資料分析及相關指標解讀、常見的偏倚及其控制、優點及局限性;篩檢試驗的概念、類型、目的、實施原則、效果評價及常見偏倚;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常見偏倚(選擇偏倚、信息偏倚及混雜偏倚)及控制方法;流行病學研究中的病因及其推斷原則;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影響傳染病流行的因素,傳染病的控制措施、免疫規劃及其效果評價。
了解流行病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了解疾病負擔指標的概念;了解病死率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系;了解地理信息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了解病例對照研究的衍生類型;了解新發傳染病的定義、流行特征、控制策略與措施。
(三)、環境衛生學
掌握環境衛生學研究對象、內容及基本研究方法,環境污染物危害的特點、機制、暴露途徑和對機體的劑量-反應關系,多因素暴露及其聯合作用,人群健康效應譜與易感人群;掌握大氣污染物來源、種類、污染物的轉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調查方法、影響大氣污染物濃度的因素、制定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原則;掌握水資源種類、特征,水體污染的來源、危害及衛生調查方法,水質評價指標;掌握飲用水的衛生學基本要求,飲用水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二次供水的衛生安全問題,飲用水凈化、消毒的過程和方法及其優缺點;掌握土壤衛生學特點,污染物來源、污染方式及土壤自凈,土壤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及調查方法;掌握住宅、住宅小氣候對健康的影響及其衛生學要求,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來源及其健康影響,公共場所的概念、分類、衛生學特點、基本衛生要求及其基本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和衛生監督的主要內容;掌握環境健康危險度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危害鑒定的依據及對資料的要求,生物標志的應用意義、劑量-反應的評價方法、危險度特征分析的表達方式;掌握環境質量評價的目的、種類、內容、方法、應用,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作用、方法。
了解環境因素對健康影響的雙重性,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了解大氣特征及其衛生學意義,大氣衛生防護措施;了解水環境、我國飲用水、土壤衛生的衛生質量標準及制定原則和常規指標;了解水體防護措施,涉水產品的衛生要求;了解城市垃圾、工業垃圾、污水的處理和利用措施;了解各類公共場所的具體衛生需求及室內空氣污染的控制對策;了解有/無閾化合物危險度評價應用;了解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風險評價的內容、程序。
(四)、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掌握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概念、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分類及來源、職業流行病學的常用方法、職業生理學常用評價指標;掌握各類生產性毒物中毒的基本特點及控制原則;掌握粉塵的衛生學意義;掌握噪聲、震動、電離輻射的暴露評價、危害及防護原則;掌握我國法定職業腫瘤名單,職業腫瘤特點;掌握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的原理、基本方法、內容和步驟,職業環境監測的方案、概念、策略;掌握我國職業衛生與安全的法規體系框架;掌握職業衛生健康監護類型。
(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掌握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的概念、來源、功能及對健康的影響,能量相關的定義,人體消耗能量構成;掌握植物化學物的定義、分類、來源及生理功能;掌握各類食品營養價值評價;掌握特色人群營養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母乳喂養優缺點,營養因素與相關疾病的關系及調控原則;掌握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的概念和內容,最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內容;掌握食品主要污染物的定義、衛生學意義、對健康的影響,食品腐敗變質的原因、過程、與人類健康的關系;掌握食品添加劑的分類、定義;掌握肉類、奶類、油脂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學問題;掌握各類食物中毒的概念、發病特點及流行病學特點。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