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2022-08-06 相關院校:西北師范大學
從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23年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教育綜合考研考試大綱及參考書目內容如下
《歷史教育綜合(含歷史教學論、中國近現代史)》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638)
一、考試說明與要求
歷史教育綜合科目考試內容由三部分構成:歷史教學論、中國近代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其中歷史教學論40分,中國近代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各30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歷史教育綜合科目著重考察考生對歷史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和歷史學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考生結合當前初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重點考察歷史教學的一般原理與方法及中國近現代史的核心知識與學科能力。應考者須熟悉:中學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情況和進展,我國的歷史教育目標、新世紀的中學歷史課程變革、歷史教學的基本規律、基本任務及基本原則;歷史課程標準及歷史課程內容;歷史學習方式、方法與策略;歷史學業測量與評價;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等內容。同時,應考者須具備歷史學專業背景,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知識、理論與方法,深入掌握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基本史實和發展脈絡,了解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
二、考核評價目標
1.了解中學歷史課程目標的流變,了解國際社會歷史教育目標的發展趨勢;
2.在了解中學歷史課程基本理論基礎上,掌握中學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教科書性質、功能;
3.掌握歷史教學與學習的基本方法與策略;
4.掌握基本的學業評價方式與方法,能夠運用多元評價理念評價學生的歷史學業;
5.掌握歷史教學科研的常用方法;
6.掌握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史實和發展脈絡;
7.能夠熟練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8.了解和把握史學動態與前沿,理解史學理論與方法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
三、考核內容
(一)歷史教學論
第一章 中學歷史教育目標論
第一節 歷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第三節 歷史教育目標的實質與內涵及其作用
第四節 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變革
第五節 國外歷史教育目標概說
第六節 中學歷史教育目標的國際比較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章 中學歷史課程論
第一節 歷史課程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我國中小學歷史課程設置沿革
第三節 歷史教學大綱與歷史課程標準
第三章 中學歷史教材論
第一節 歷史教材類別及作用
第二節 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演變與發展
第三節 歷史教科書的編纂研究
第四節 21世紀的歷史教科書
第四章 中學歷史學習論
第一節 學習理論與歷史學習
第二節 歷史學習心理與學習效率
第三節 歷史學習策略與歷史學習方法
第四節 中學歷史學科的學法指導
第五節 歷史課堂的研究性學習
第五章 中學歷史教學論
第一節 中學歷史教學過程與教學原則
第二節 中學歷史教學模式與教學組織
第三節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
第四節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教學
第六章 中學歷史學業評價論
第一節 課程評價理念的發展及其趨勢
第二節 歷史學業評價的理念與方法
第七章 中學歷史教師論
第一節 歷史教師在歷史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
第三節 歷史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
第四節 歷史教師的素養與教學研究
第八章 史學研究與歷史教學
第一節 近現代歷史人物評價
第二節 新史觀對歷史教學的影響
(二)中國近代史
第一章 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第二節 反對英國侵略的戰爭
第三節 戰后十年間的中國社會
第二章 太平天國及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節 太平天國起義
第二節 太平天國的制度和政策
第三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四節 辛酉政變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節 太平天國后期及其失敗
第三章 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第一節 太平天國失敗后的社會經濟
第二節 統治集團內部對舉辦洋務的不同態度
第三節 軍事工業和新式陸海軍的建立
第四節 近代民用企業的出現
第五節 新階級的出現和思想文化的演變
第四章 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
第一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危機
第二節 中法戰爭
第三節 中日戰爭
第五章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
第一節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重危機
第二節 維新運動
第三節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節 民族災難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第二節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 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四節 清政府的“預備立憲”和立憲運動
第五節 辛亥革命的勝利和失敗
第六節 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化
第七章 北洋政府的統治和近代中國歷史的新趨向
第一節 袁世凱的反動統治與護國運動
第二節 北洋軍閥的權力爭奪與護法運動
第三節 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活動
第四節 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
第五節 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第六節 軍閥混戰與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第八章 國民革命與北洋軍閥的末路
第一節 軍閥勢力的演變與國民革命高潮的興起
第二節 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的大發展
第九章 中國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確立與蘇維埃革命的開展
第一節 國民政府的“統一”與中國革命的低潮
第二節 蘇維埃革命的開始
第三節 國民黨軍閥的混戰與中間政派的活動和主張
第四節 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擴大
第十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與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全國抗日民主浪潮的興起
第二節 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加強與抗日民主運動繼續發展
第三節 長征
第四節 華北事變與一二·九運動
第五節 共產黨政策的調整和國民黨對日政策的變化
第六節 西安事變與全國團結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
第十一章 抗日戰爭
第一節 全國抗戰的開始
第二節 戰略相持階段與前期抗戰形勢的演變
第三節 抗戰中期的國民黨統治區和解放區
第四節 抗戰后期的政治斗爭與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十二章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崩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第一節 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與中國人民力爭和平民主的斗爭
第二節 全面內戰的爆發
第三節 國民黨南京政權的覆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第十三章 近代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一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第一節 新中國建立的準備
第二節 新中國的誕生
第三節 新中國的初步鞏固
第四節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第二章 共和國民主改革的全面展開與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一節 抗美援朝與各項民主改革
第二節 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三節 舊有文化教育事業的改革
第三章 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始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一節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施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計劃的順利實現
第四節 思想和文化建設的發展
第五節 國防建設與和平外交的成就
第四章 共和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節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開始
第二節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制定與“大躍進”、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三節 糾正“左”傾錯誤的開始 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召開
第五章 在調整政策、戰勝困難中進一步探索建設道路
第一節 國民經濟的嚴重困難與“八字”方針的制定
第二節 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調整,十年建設的成就
第三節 政治上“左”傾錯誤的再度發展
第四節 保衛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反對霸權主義,對外關系的發展
第六章 共和國發展中嚴重曲折的十年
第七章 共和國發展的歷史性轉變
第八章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開創
第九章 共和國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制定與貫徹
第二節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第三節 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進步
第十章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勝利邁向新世紀
第一節 “八五”計劃的完成與“九五”計劃的制定
第二節 喜迎香港回歸 促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跨世紀綱領的制定
第四節 經受考驗,總結經驗,勝利邁向新世紀
四、參考書目
1.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編:《歷史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于有西、趙亞夫主編:《中學歷史教學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李侃,李時岳,李德征,楊策,鞏書鐸主編:《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中華書局,1994年版。
4.魏宏運主編:《中國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何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原文鏈接 https://yjsy.nwnu.edu.cn/2022/0629/c2701a192505/page.ht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