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3-12-23 相關院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推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形成了多元主體投入、多方參與、多方受益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新模式。
——加強校企協同,構建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目標,優化培養方案,實行課程教學、實踐訓練、論文就業的三段式培養,使學生得到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遞進式提高。具體來說,第一階段(入學當年9月至第二年4月)在學校進行1.5學期的課程學習;第二階段(第二年5月至第三年9月)在企業進行1年以上的工程實踐訓練;第三階段(第三年10月至第四年6月)進行論文研究。三個階段互相銜接、各有側重,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在一定范圍內自主設計學習路線,如:在工程訓練階段,可以選擇去學校安排的實習實踐基地或是與導師科研項目相關的其它企業;在論文研究階段,可以自主選擇返回學校或者繼續留在企業進行論文研究。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學校始終將企業納入人才培養的主體,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參與實踐課程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學位論文的設計指導,共同組織學生開展各類資格認證培訓。
——面向工程實際,構建三大實踐培養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式教育,讓學生在課中學、賽中學、做中學。一是建立基于工程實踐的教學體系。由學校導師與企業專家、現場導師共同研討確定學習課程,形成“基礎理論+多專業模塊”的課程體系;相對于學術型研究生,增設《化工過程模擬》等實踐類課程;邀請企業專家開展案例教學和前沿教學,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視野。二是構建多樣化的工程實踐訓練體系。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建設了覆蓋所有專業碩士專業的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在校外企業建立了100余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與新疆克拉瑪依市和當地7家企業成立了工程師學院。這些基地為學生提供涵蓋工程技術研發、工程應用等各種類型的實踐課題,很多是生產中面臨的“急、重、難、新”問題。三是打造綜合性實踐創新平臺。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舉辦全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SPE知識競賽等一批品牌性競賽活動,將“學、賽、研”有機結合,形成了集應用、創新、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創新平臺。
——堅持以人為本,構建三項質量保障長效機制。一是構建多樣化的師資隊伍體系。積極引進校外教師資源,形成了校內教師講授理論課,企業專家講授工程實踐案例課,國外專家講授前沿技術課的模式。實行現場實習師傅、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等多導師制。開創性地聘請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研究生第一導師。目前,已聘校外導師300多名,其中作為第一導師的78名。二是建立全過程覆蓋的質量管理體系。在招生考試環節,實行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專業課考試分類命題;在復試過程中,注重對專業型研究生實踐技能的考核;在培養環節,制定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考核體系”,并作為學院年度考核內容;在論文答辯環節,成立由不低于30%校外專家組成的學位評定分委會,對學生實行以實踐為導向的考核與評價。三是完善學生成長保障體系。配備專職輔導員進駐企業,建立駐站學生黨支部。執行與學術型研究生同一的獎助學金體系,并另設企業工作站獎學金,東部300元/月,西部600元/月,同時企業為學生提供600-2000元/月的津貼和報銷每年兩次往返校企的路費。為學生集體制作求職簡歷,在實踐基地建設遠程面試室,為用人單位和學生就業提供便利。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