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集美大學 2020-11-21 相關院校:集美大學
集美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931]
考試科目名稱:課程與教學論
一、考核目標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集美大學教育碩士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課程與教學論》是為招收教育碩士而設置的具有選拔功能的水平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于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知識與教學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具有進行課程開發、教學創新和解決現實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
本科目考核包括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歷史發展、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課程與教學的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課程與教學的組織、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課程與教學的評價以及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等內容的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課程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180分鐘,滿分:150分
(二)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簡答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分析論述題:4小題,每小題20分,共80分
三、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考試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解
第一節 課程與教學的含義與關系
一、課程
二、教學
三、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第二節 課程與教學的基礎
一、課程與教學的哲學基礎
二、課程與教學的社會學基礎
三、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第三節 課程論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
一、課程論發展的歷史進程
二、教學論發展的歷史進程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課程論學科的發展
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學論學科的發展
第二章課程與教學目標
第一節 課程與教學目標概述
一、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含義
二、課程與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
三、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第二節 基礎教育教學目的論精神:教學的底線與張力
一、對基礎教育教學目的的反思
二、基礎教育教學的底線與張力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
一、課程與教學目標的確定
二、課程與教學目標的表述
第三章 課程編制與教學設計
第一節 課程編制的模式
一、課程編制的內涵
二、課程編制的主要模式
三、后現代主義課程編制觀
第二節 課程的層次與類型
一、課程的層次
二、課程的類型
第三節 教學設計及其模式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與發展歷程
二、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三、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
四、教學設計的主要模式與發展趨勢
第四章 課程資源與教學內容
第一節 課程資源與新課程資源觀
一、課程資源的內涵
二、課程資源的分類與特點
三、新課程資源觀
第二節 課程資的開發與利用
一、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涵與價值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與原則
三、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模式與方法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保障機制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一、課程與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的取向
二、課程與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依據
三、課程與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的基本環節
四、教科書內容的演變與組織原則
第五章 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程實施的含義與取向
一、課程實施的含義
二、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三、課程實施的策略與模式
第二節教學過程的本質
一、教學過程的階級范型理論
二、教學過程的本質
第三節教學組形式及其變革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內涵
二、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歷程
三、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四節 教學方法的分類與優選
一、教學方法的含義與發展
二、我國現行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的優選
第六章 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
第一節知識觀轉向與教學改革
一、知識觀的內涵與性質
二、知識觀的演進歷程
三、知識觀轉向與教學改革
第二節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的含義及特征
一、教學策略的內涵
二、教學策略的特征
三、學習策略的內涵
四、學習策略的特征
第三節教學策略的分類與應用
一、教學策略的分類
二、教學策略的應用
第四節學習策略的分類與應用
一、學習策略的分類
二、學習策略的應用
第七章 課程與教學評價
第一節課程與學評價的含義與歷史發展
三、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含義與功能
四、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歷史發展
五、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與類型
一、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
二、課程與教學評價的類型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平價的模式與方法
一、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模式
二、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技術與方法
第八章 課程管理與校本課程開發
第一節課程管理的含義與內容
一、課程管理的緣起
二、課程管理的含義
三、課程管理的內容
四、課程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課程管理的層次與模式
一、課程管理的層次
二、課程管理的模式
三、我國課程管理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校本課程及其發展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含義及價值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模式與流程
三、我國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與誤區
第九章 課程與教學改革
第一節基礎教育及其變革
一、基礎教育的內涵與屬性
二、我國現代基礎教育的生成特征與變革困境
三、國際基礎教育的發展特征與基本走向
第二節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目標與價值
一、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目標
二、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價值
第三節我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歷史
二、我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現狀
第四節 國際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與趨勢
一、課程目標:為發展而學習
二、課程理念:民主與質量共贏
三、課程結構:倡導綜合化,從分裂走向整合
四、課程內容:基礎性、生活性與時代性
五、課程管理:民主參與,權力共享
六、課程實施:走向創生與適應
七、課程評價:多元評價,強調問責
第十章 適應課程與教學變革的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條件
一、教師專業化的興起與發展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特點
三、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劃分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結構與條件
一、教師專業結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條件
第三節 課程與教學變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一、課程與教學變革下的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范式轉型
第四節 適應課程與教學變革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策略
一、校本培訓
二、教師教育行動研究
三、發展性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
四、教師專業發展學校
五、教師學習共同體
六、教師賦權增能
第十一章 教育教學基本理念
第一節 教育觀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①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②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③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④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⑤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二、新課改的評價觀
① 評價目的是促進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功能
②評價內容多元化,全面素質評價
③評價方式多樣化,教育評價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④評價主體多元化,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⑤更注重評價過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第二節 學生觀/兒童觀
一、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
要求:要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多看學生優點,會贊美
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要求: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悅納錯誤(容錯教育)、多寬容
三、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要求:要相信學生多給予期望
四、學生的成長需要人文的關懷
要求:認識到學生是有情感、有尊嚴的人,要愛護尊重學生
第三節 教師觀
一、角色觀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社區型的開放教師、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二、教學觀
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學過程重于教學結果
教學更關注人而不只是科學
教學要重視教育教學過程的心理規律
主要參考教材及參考書:
1.閆守軒.《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原理與變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劉欣.《課程與教學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6.鐘啟泉,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