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2020-01-17 相關院校: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個人簡介
姓 名 | 劉衛群 | 性 別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年3月 | 籍貫 | 江蘇鹽城市 |
民 族 | 漢族 | 政治面貌 | 中共黨員 |
最后學歷 |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學位 | 工學博士 |
技術職稱 | 教授 | 導師類別 | 博、碩導 |
行政職務 | wqliu@cumt.edu.cn | ||
工作單位 | 中國礦業大學 | 郵政編碼 | 221116 |
通訊地址 | 徐州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 | ||
單位電話 | 0516-83591599 | ||
個人主頁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7),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005),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004),中國礦業大學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青年學術帶頭人(2004),江蘇省優秀力學工作者(2003)。1996年、2002年先后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獲固體力學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2006年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博士后出站,2008年7月~2009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礦業大學力學省級示范實驗中心主任,兼任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注冊會員,國家科學技術獎等評審專家,江蘇省力學學會理事,計算力學、環境與災害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開源《Mine Engineering》期刊編委,《中國科學》、《科學通報》、Transport Porous Med.、Mine Water Environ.、Inter J Rock Mech. Min.等20余種國際國內期刊審稿人。
長期從事計算巖石力學、巖土體滲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國際合作、“973計劃”子課題、“863計劃”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2項,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余項。已指導畢業博碩士/出站博士后28人。研究工作包括:開發了基于非協調模式的罰平衡3D應力雜交元,計算并提出時間相關的沖擊礦壓廣義平均應變率準則;建立了考慮尺度和瓦斯共同影響的煤巖全過程應力—應變本構關系;設計出峰后及破碎巖石氣體滲透測試系統和非Darcy性測試方法,試驗揭示了振動條件和卸圍壓條件下的破裂巖石滲透性規律等。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授權國家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1項。受邀參加香山科學會議、巖土多場耦合、頁巖氣開發等會議,做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大會/專題報告8次,出版專編著3部,在Geophys. Res. Lett.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余篇。
主講課程:結構力學、計算力學、滲流力學
Email:wqliu@cumt.edu.cn
獲獎、榮譽稱號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2005)、江蘇省優秀力學工作者(2003)、中國礦業大學十佳青年教職工(2002)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江蘇省力學學會理事、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環境和災害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領域
巖土滲流力學
科研項目
1.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淺埋厚煤層采動覆巖多場耦合與阻隔水機理研究,2014.10~2019.9
2.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頁巖氣開采相關的儲層裂隙滲透率多級演化模型研究,2014.7~2017.6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巖層裂隙水滲流和泥沙作用分析的地震水力響應模型研究,2011.1~2013.12
4.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宏—細—微觀組合裂隙系統與煤層氣擴散滲流演化相關性研究,2009.1~2013.12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流—固蝕損裂隙演化和非Darcy滲流突變的采動巖體穩定性理論,2008.1~2010.12
6. 國家自然基金NSF/NSFC 國際合作項目:淺源地震和裂隙水相互作用機制研究,2009.1~2009.12
7.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課題:應力控制裂隙演化與采動巖體流—固耦合動力失穩理論研究,2008.1~2010.12
8. 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含瓦斯煤體尺度效應及峰后滲透規律研究,2006.1~2010.12
發表論文
1. Liu Weiqun, Li Yushou, Wang Bo. Gas Permeability of Fractured Sandstone/Coal Samples under Variable Confining Pressur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0, 83(2): 333—347
2. Liu Weiqun, Fei Xiaodong, Fang Jingnian. Rules for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for water flow in over-broken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22(1): 29—33
3. 陶煜, 劉衛群. 裂隙巖體滲流—應力耦合等效流阻模型. 巖土力學, 2012, 33(7): 2041—2047
4. 宋良, 劉衛群, 靳翠軍. 考慮端面摩擦效應的煤樣統計損傷尺度本構模型. 工程力學, 2012, 29(11): 344-349
5. Liu, Weiqun, Song Ting, Li Yushou, Zheng Shufei and Yang Jing. Inverse analysis of regional In-situ stress prediction based on multi-points measurement and BP neural network.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510: 226-231
6. 張宏學, 劉衛群, 朱立. 頁巖儲層裂隙滲透率模型和試驗研究. 巖土力學, 2015, 36(3): 719-729
7. 劉衛群, 王冬妮, 蘇強. 基于頁巖儲層各向異性的雙重介質模型和滲流模擬.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 27(8): 1374 - 1379
科研創新
授權發明專利:一種巖石滲透實驗裝置,ZL200910182441.7
授權發明專利:可視化多功能裂隙滲流模擬實驗臺,ZL201010202288.2
授權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可調的慣性加載固定裝置,ZL201310115185.6
軟件著作權:滲流問題隨機性計算軟件(SSPFF V1.0),2013SR087355
教學活動
博士生課程:滲流力學A (秋季學期)
碩士生課程:計算力學(秋季學期)、滲流力學B(春季學期)
指導學生情況
博士后:商翔宇(已出站)、陳凱
已畢業博士:杜春志、宋良、朱立、張宏學
已畢業碩士:余為、藺海曉、王繼燕、陳冬華、王波、顧正虎、宋鑫、孫登松、靳翠軍、王甘林、陶煜、王珍、劉子明、費曉東、尚曉吉、楊鑫、唐珺、梁浩楠、王曌龍、宋婷、移崢峰、桑盛
在讀博士:陳俊國、馬天然、査浩、桑盛、楊睿
在讀碩士:章統、王冬妮、方藝蛟、申振、劉青宏
我的團隊
李玉壽,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重點實驗室高工,巖石實驗力學方向
李福林,同濟大學博士,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力建學院副教授,巖土計算力學方向
梅茂飛,華中科技大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后,現任徐州工程學院數理學院副教授,高等滲流力學方向
宋良,中國礦業大學博士,現任煙臺大學土木學院講師,巖石滲流力學方向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