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2020-01-09 相關院校: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導師艾秀梅介紹如下:
艾秀梅,女,漢族,1973年1月生,山東濰坊人,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個人經歷:
1997年9月到2000年6月,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文藝學碩士學位。
2000年9月到2003年6月,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
2003年8月至今,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
2006年6月晉升副教授,任碩士生導師。
個人教學、開設講座情況:
先后擔任中文系本科生《當代西方文論》、《馬列文論》、《文學概論》、《西方美學史》等課程教學,為研究生開設《西方美學范疇》課。
2012年以來先后在南京圖書館、江寧圖書館、南師大敬文講壇、南林大圖書館等地開設生活美學方面的講座。
個人科研情況:
長期從事日常生活美學研究,出版專著一部,合著兩部,發表期刊論文20余篇,主持江蘇省教育廳項目一項,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研究。發表小說作品兩部,寫有一系列文化評論專欄文章。
論文:
《話語范疇的意義沿革》,文學評論叢刊,2002年第5期第2卷
《異國情調緣何屢試不爽》,電影藝術,2002年第4期
《世紀初的美學新視窗》,文藝報2002年8月20日
《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何以可能》,福建論壇,2003年第1期
《關于中國戲曲衰落的思考》,藝術百家,2003年第1期
《日常生活的沉淪與拯救——海德格爾哲學中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求是學刊,2003年第5期
《淺談列菲伏爾的日常社會批判思想》,求實,2004年第11期
《活著——《〈紅樓夢〉別解》,鐘山,2005年第1期,收入漓江出版社出版的《2005年度中國隨筆》
《談中國語境下的日常生活問題》,求是學刊,2005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3期摘登,收入《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干部理論學習文件》一書
《藝術是一種生活風格——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藝術學效應》,藝術百家,2005年第3期
《論日常生活哲學視閾下的〈紅樓夢〉》,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4輯
《日常生活的消極抵抗——讀〈紅樓夢〉第58回到63回》,名作欣賞,2005年第6期
《日常生活的悲劇與解救——論〈紅樓夢〉的悲劇主題》,南京師大學報,2005年第5期
《論陳染小說與女大學生評論者的生態契合性》,南京師大學報,2005年高教研究專輯
《“日常生活審美化”爭論述評》,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日常生活如何成為藝術——論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兩種實踐》,藝術百家,2006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卷2007年第1期轉載
《論日常生活批判哲學的現代性根源》,山東社會科學 2006年6月
《從暴力之美到人倫之美——讀余華〈兄弟〉上部》,名作欣賞,2006年第8期
《藝術何以源于生活,如何高于日常生活》,南京師大學報2006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卷2007年第3期轉載
《建設現代性與批判現代性的合奏》,收入紅旗出版社《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干部理論學習文選》2007年1月出版
《論當代日常生活詩歌的求真價值取向》,當代文壇,2009年第5期
《論日常生活題材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變遷》,南京師大學報,2009年2期
《在生活美育中建構健康的民族意識》,南京師大學報 教育與教學研究專輯,2011年6月25日出版
《被異化的日常之物》,《理論界》雜志,2012年第9期
《簡析當代社會的網絡語言暴力與社會情緒》,文化研究(第21卷),2015年6月
《立足文本,理論悅讀》,學術界,2015年第7期
《電商時代的視像盛筵》,文化研究(第25卷),2016年6月
著作:
《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專著,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文化現代性與美學問題》合著,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現代性視野中的文學理論》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科研項目:
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南京師范大學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項目,2003-2005,主持
“當代日常生活審美的民族化傾向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項目,2007-2012,主持
西方美學經典及其在中國傳播接受的比較文獻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7-2020,課題組成員
獲獎情況:獲江蘇省美學學會2017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小說:
《天缺》,雨花 2002年第1期
《海棠傳奇》,鐘山2004年第1期,后被選入中國小說學會主編的《2004中國短篇小說年選》,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