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2020-01-08 相關院校: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導師李永新介紹如下:
李永新,男,漢族,1978年9月生,山東省臨沂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F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主任。
個人經歷:
1998年至2002年在臨沂師范學院中文系讀本科;
2002年至2005年在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讀碩士;
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2008年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
2011年晉升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3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習;
2017年至201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訪問學習。
個人教學情況:
擔任本科生《文學概論》、《西方美學史》、《美學原理》等課程教學;研究生《文藝美學》等課程教學。
個人科研情況
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美學、西方文論與美學、文學基礎理論研究。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3項,主持南京師范大學教改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參與其他各類項目多項。在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譯)文30多篇;合作翻譯學術專著3部,參編教材3部。
主要學術論(譯)文:
1.文化批評和美學研究中的領導權理論,《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2期
2.“葛蘭西轉向”與英國后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誕生,《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7期
3. 作為不同意識形態協商實踐的審美,《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4.意識形態:社會權力維持與再生產的策略,《學習與實踐》2010年第1期
5.具有物質性特點的語言,《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6. 論歷史先鋒派“物性凸顯”的表意模式,《江蘇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7.領導權:社會結構與意義生產的協商,《理論探討》2010年第6期
8.審美是一種權力交鋒的實踐,《湖北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9.文學與社會:以表意實踐為中介,《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11期
10.“強制闡釋”的困局與“本體闡釋”的啟示,《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11.實踐哲學:讓思想進入歷史以及讓哲學成為政治,《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10期
12.文本是如何被建構的,《福建論壇》2007年第9期
13.一場仍需不斷深入的論爭,《天府新論》2007年第6期
14.英國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的譯介與研究,《河北學刊》2006年第6期
15.人性:個人構想對普世理解的擠壓,《吉首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16.對近年來“審美意識形態論”論爭的反思,《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
17.從敘述史轉向問題史,《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8.建構共在的闡釋共同體,《當代文壇》2018年第3期
19.《階級、文化與民族傳統——愛德華·P·湯普森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研究》評介,《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3期
20.意識形態:從批判術語到獨立論域,《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0年第2期
21.走向社會主義的共同文化,《外國美學》2016年第2期
22.英國文化研究:“強制闡釋”的困局與“本體闡釋”的啟示,《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2017年第2期
23.身體是審美意識形態的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6年卷,該文被收入《文藝意識形態學說論爭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4.審美:不同意識形態的協商,《現代性視野中的文學理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5.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現代中國,《文藝報》2007年11月20日
26.文學理論教學如何應對讀圖時代,《文藝報》2010年12月31日
27.“風骨”意義淺析,《語文學刊》2004年第9期
28.伊格爾頓的意識形態批評及其啟示,《綏化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29.讀者反應批判之后的閱讀理論(譯文),《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30.文化與社會:我的文化研究之路(合譯),《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31.論伊格爾頓(譯文),《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5年卷
32.言語意象簡史及其宗教淵源(譯文),《文學與圖像》2012年卷
33.論圖像與詩歌(譯文),《文學與圖像》2012年卷
34.斯圖亞特·霍爾的學術之路(譯文),《英國新左派思想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伊格爾頓學術思想概覽(譯文),《英國新左派思想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學術譯著:
1.《文學的無知》(合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合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第一代英國新左派》(合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個人獲獎情況
2016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學術組織兼職
現擔任中國中外文論學會會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員、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員等。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