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2019-08-30 相關院校: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基本情況:
丁世飛,男,山東青島市人。現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智能信息處理聯合實驗室(JLIIP, CUMT-CAS)負責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學術帶頭人。歷任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主任等職務。Email:dingsf@cumt.edu.cn
******************************************************************************************************************************************
學習簡歷:
2004年山東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6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學位。
******************************************************************************************************************************************
主要學術身份: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理事、CCF杰出會員、CCF學術工委通訊委員、CCF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委員、CCF多值邏輯與模糊邏輯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理事、CAAI杰出會員;CAAI知識工程與分布智能專業委員會委員、CAAI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委員、CAAI粒計算與知識發現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理事、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副主編、《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Soft Computing》等SCI期刊特約客座主編。
******************************************************************************************************************************************
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處理:主要研究信息和知識處理的數學理論、并行處理理論與算法、計算智能、復雜系統的算法設計和分析、粗糙集與模糊集、量子計算和生物計算等新型計算模式、生物信息和互聯網信息處理等領域。
(2)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主要研究新型機器學習的理論與方法、粒度支持向量機、孿生支持向量機、多生支持向量機等、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和非監督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大數據環境下機器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大數據環境下挖掘算法、云計算、智能數據分析等;
(3)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主要研究模式識別的基礎理論、特征提取與選擇理論與方法、分類器設計與實現、指紋增強與識別的理論與方法、新型聚類分析與判別分析、生物信息識別等。
******************************************************************************************************************************************
主要科研經歷:
完成的項目:
參加完成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并完成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3項。
在研的項目:
主持國家973計劃課題“腦機協同的認知計算模型”(No.2013CB32950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大規模復雜數據的多粒度知識發現關鍵理論與方法研究”(No.6137910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譜粒度的廣義深度學習與應用研究”(No.61672522);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重點項目:“基于大數據粒化的深度學習及其優化方法研究”(No.2017XKZD03)。
******************************************************************************************************************************************
主要學術成果:
近幾年來,出版專著5部,申請發明專利15項,授權發明專利2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如《Information Sciences》、《Pattern Recognition》、《Neurocomput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Soft Computing》等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檢索98篇,被EI檢索的論文66篇,在計算機三大學報《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軟件學報》發表論文8篇。
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育科學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
學術兼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重點)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評審專家、國家863、97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獎通訊與會評專家;
國家一級期刊《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電子學報》、《自動化學報》等評審專家;SCI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Pattern Recognition》等評審專家。
******************************************************************************************************************************************
聯系方式:
手機:
電話:0516-83885189 (H)
郵箱:dingsf@cumt.edu.cn
實驗室:http://www.jliip.org/
微信號: ding285296936
QQ號: 285296936
獲獎、榮譽稱號
個人獲獎:
[1]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2]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優秀博士后
[3]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4]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5]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6]2016年江蘇省教育科學與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
[7]2018年江蘇省教育科學與研究自然科學三等獎
[8]2018年第八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
博士生國家獎學金:
[1]賈洪杰博士:獲得2013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賈洪杰博士:獲得2015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3]賈洪杰博士:獲得2016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4]杜明晶博士:獲得2017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
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1]賈洪杰博士:獲得2013-2014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2]賈洪杰博士:獲得2016-2017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3]張楠博士:獲得2016-2017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4]張楠博士:獲得2017-2018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5]杜明晶博士:獲得2017-2018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6]張楠博士:獲得2018-2019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7]徐曉博士:獲得2018-2019學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博士獎學金
&&&&&&&&&&&&&&&&&&&&&&&&&&&&&&&&&&&&&&&&&&&&&&&&&&&&
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朱紅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黃華娟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3]花小朋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4]賈洪杰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5]卞維新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6]張楠博士: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碩士生國家獎學金:
[1]齊丙娟碩士:獲得2011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佟暢碩士:獲得2011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3]張婭楠碩士:獲得2012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4]韓有振碩士:獲得2013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5]郭麗麗碩士:獲得2015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6]張謝鍇碩士:獲得2016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7]趙星宇碩士:獲得2018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8]安悅瑄碩士:獲得2018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
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1]張婭楠碩士:獲得2014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2]趙晗碩士:獲得2015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3]韓有振碩士:獲得2015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4]張健碩士:獲得2016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5]徐曉碩士:獲得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6]張謝鍇碩士:獲得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7]孟令恒碩士:獲得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創新碩士獎學金
&&&&&&&&&&&&&&&&&&&&&&&&&&&&&&&&&&&&&&&&&&&&&&&&&&
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畢業生、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1]張婭楠碩士:獲得2013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畢業生
[2]張婭楠碩士:獲得2014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3]吳福林碩士:獲得2015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4]吳福林碩士:獲得2015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畢業生
[5]樊淑炎碩士:獲得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
江蘇省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
[1]張婭楠碩士:獲得2015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 吳福林碩士:獲得2016年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
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計算機學會多值邏輯與模糊邏輯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知識工程與分布智能專業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粗糙集與軟計算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理事
江蘇省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
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領域
(1)智能信息處理:主要研究信息和知識處理的數學理論、機器學習理論和算法、并行處理理論與算法、計算智能、復雜系統的算法設計和分析、粗糙集與模糊集、量子計算和生物計算等新型計算模式、生物信息和互聯網信息處理等領域。
(2)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主要研究新型機器學習的理論與方法、粒度支持向量機、孿生支持向量機、多生支持向量機等、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和非監督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大數據環境下機器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大數據環境下挖掘算法、云計算、智能數據分析等;
(3)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主要研究模式識別的基礎理論、特征提取與選擇理論與方法、分類器設計與實現、指紋識別理論與方法、新型聚類分析與判別分析、生物信息識別等。
科研項目
1、項目名稱:面向大規模復雜數據的多粒度知識發現關鍵理論與方法研究,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費:75萬元,主要承擔工作:負責人
2、項目名稱:腦機融合感知和認知的計算理論與方法,來源:國家“973”計劃課題,經費:162萬元,主要承擔工作:負責人
3、項目名稱:面向高維復雜數據的粒度知識發現研究,來源: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經費:8萬元,主要承擔工作:負責人
4、項目名稱:基于譜粒度的廣義深度學習及其應用研究,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費:64萬元,主要承擔工作:負責人
發表論文
1 論文名稱:Approximate Normalized Cuts without Eigen-decomposition1,刊物名:Information Sciences,級別:SCI(SCR一區)
2 論文名稱:Combining weighted linear project analysis with orientation diffusion for fingerprint orientation field reconstruction,刊物名:Information Sciences,級別:SCI(SCR一區)
3 論文名稱:Fingerprint enhancement rooted in the spectra diffusion by the aid of the 2D adaptive Chebyshev band-pass filter with orientation-selective,刊物名:Information Sciences,級別:SCI(SCR一區)
4 論文名稱:Weighted Linear Loss Multiple Bir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ased on Information Granulation for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刊物名:Pattern Recognition,級別:SCI(SCR一區)
5 論文名稱:Research on Point-wise Gated Deep Networks,刊物名:Applied Soft Computing,級別:SCI(SCR二區)
6 論文名稱:Recursive least squares projection twi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刊物名:Neurocomputing,級別:SCI(SCR二區)
7 論文名稱:Study on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based on k-nearest neighbor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刊物名:Knowledge-Based Systems,級別:SCI(SCR二區)
8 論文名稱:Multi Layer ELM-RBF for Multi-Label Learning,刊物名:Applied Soft Computing,級別:SCI(SCR二區)
9 論文名稱:Research 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to Optimize Elman Neural Networks,刊物名: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級別:SCI(SCR二區)
10 論文名稱:加權光滑CHKS孿生支持向量機,刊物名:軟件學報,級別:EI一級期刊
11 論文名稱:Research of Semi-supervised Spectral Clustering Based on Constraints Expansion,刊物名: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級別:SCI(SCR二區)
12 論文名稱:Track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刊物名:Neurocomputing,級別:SCI(SCR二區)
13 論文名稱:局部保持對支持向量機,刊物名: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級別:EI一級期刊
14 論文名稱:加權光滑CHKS孿生支持向量機,刊物名:軟件學報,級別:EI一級期刊
15 論文名稱:求解大規模譜聚類的近似加權核k-means算法,刊物名:軟件學報,級別:EI一級期刊
16 論文名稱:基于熵的模糊信息測度研究,刊物名:計算機學報,級別:EI一級期刊
出版專著和教材
[1]丁世飛,靳奉祥,趙祥偉著. 現代數據分析與信息模式識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丁世飛編著. 高級人工智能[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2015
[3]丁世飛編著. 人工智能[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4]丁世飛編著. 人工智能(第二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5]丁世飛著. 孿生支持向量機:理論、算法與拓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科研創新
授權發明專利:
[1]一種深度信息感知腦機融合避障導航裝置. 授權號: ZL201510553000.9
[2]一種基于神經網絡和強化學習的倒立擺控制方法. 授權號: ZL201510553000.9
申請發明專利:
[1]基于強度PCNN的視覺特征捆綁方法在導盲機器人中的應用
[2]一種基于SFLA模糊控制器的平衡球桿系統方法
[3]一種基于多層極速學習機的網絡入侵檢測方法
[4] 一種基于果蠅優化算法和光滑孿生支持向量機的彩色圖像分類方法與系統
[5]基于NSCT及深度信息激勵PCNN的多聚焦圖像融合方法
教學活動
博士層次:智能數據分析、現代數據分析、博士學科專題等;
碩士層次:高級人工智能、計算智能與應用、計算機碩士學科專題、軟件工程碩士專題等;
本科層次:人工智能A、人工智能B、信息論基礎等。
指導學生情況
指導博士后情況:
孫統風: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聶茹: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指導博士研究生情況:
已畢業博士研究生:
2006級(2009屆):賈偉寬,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8級(2012屆):許新征,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8級(2016屆):廖紅梅,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09級(2013屆):朱紅,徐州醫科大學醫學信息學院
2010級(2015屆):花小朋,鹽城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2011級(2014屆):黃華娟,廣西民族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1級(2015屆):李輝,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012級(2018屆):徐麗,棗莊學院計算機學院
2013級(2017屆):賈洪杰,江蘇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2014級(2018屆):卞維新,安徽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14級(2018屆):杜明晶,江蘇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2015級(2019屆):張楠,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
=============================================================================
在讀博士研究生:
2016級:張健
2017級:徐曉(女)
2018級:王艷茹(女)、張子晨、王麗娟(女)、劉雙
2019級:孫玉婷(女)、張成龍
=============================================================================
指導碩士研究生情況:
已畢業碩士研究生:
2009屆:賈偉寬
2010屆:蘇春陽
2011屆:張力文(女)、劉曉亮、王旭、丁浩、張禹(女)、胡立花(女)、王虎
2012屆:陳錦榮、李劍英、徐麗(女)、顧亞祥
2013屆:齊丙娟(女)、錢鈞(女)、馬剛、佟暢
2014屆:張婭楠(女)、于俊釗、賈洪杰
2015屆:吳福林、趙晗、韓有振、鮑麗娜(女)、邢婉秋(女)
2016屆:張楠、馬恒、朱志賓、王苗苗(女)、郭麗麗(女)、王婷婷(女)
2017屆:張謝鍇、孟令恒、樊淑炎(女)、朱強波、王會元
2018屆:胡乾坤、侯艷路、趙冉(女)
2019屆:趙星宇、安悅瑄(女)、王小玉(女)、曾凱、張昊天、王冬晨(女)
2010屆:
==============================================================================
在讀碩士研究生:
2017級:從林(女)、史頌輝、李景燦、杜鵬、秦悅(女)
2018級:于文家、杜威、陳力、劉運新、邵長龍、陳錦蓉(女)、夏菁(女)
2019級:侯海薇(女)、。。。。
我的團隊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智能信息處理聯合實驗室(Joint Lab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CUMT-CAS)是2007年創建的校級實驗室。團隊形成初期有6名成員,主要以師承關系為主。圍繞創新方向智能信息處理、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及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等,研究隊伍不斷壯大,團隊成員先后獲得了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項目。目前,團隊成員中,有教授、博士生導師2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4名,講師2名,在讀博士6名,在讀碩士20名,形成了以教授、博導為團隊帶頭人,有副教授、講師、博士為成員的創新實體。
史忠植研究員任JLIIP聯合實驗室學術負責人,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兼任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史老師長期從事人工智能、智能科學、知識工程、認知計算等研究工作,是國內外知名的大師級學者,負責完成多項國家973、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面上項目,出版專著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丁世飛教授任JLIIP聯合實驗室管理負責人,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帶頭人之一。兼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理事;CCF多值邏輯與模糊邏輯專委會常委委員、CCF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委會委員;CAAI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委員、CAAI粒計算與知識發現專委會常委委員、CAAI知識工程與分布智能專委會常委委員、CAAI模式識別專委會委員、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擔任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主編、《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副主編;主持并完成國家973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重點專項1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SI收錄。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