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清華大學 2019-06-10 相關院校:清華大學
2019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學科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國內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海洋工程學科(以下簡稱海洋學科)是我院研究生培養的7個主題領域之一。為增進國內高校本科生對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及海洋學科的了解,同時為接收2020級免試推薦研究生進行初步遴選工作,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將于2019年7月6日至8日在深圳舉辦“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學科2019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
本次夏令營擬接收學員不超過50人。在營期間將開展學科介紹、與教授零距離交流、特色主題研討、實驗室參觀、科考船體驗等活動。學員按要求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夏令營活動證書。
一、招收對象
1、主要是國內重點高校2020屆本科畢業生,有意報考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資源與環境領域或土木水利或電子信息領域海洋方向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2、對海洋學科領域研究有濃厚興趣的理工科學生,所學專業是(但不限于)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數學、力學和流體力學、大氣科學、材料、水利、土木、機械、電子信息、化學與化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工程等。
3、學習成績優秀;符合推薦-免試條件的重點高校本科在讀大三學生(2020年應屆畢業生)優先。
4、學術研究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
5、身心健康、誠實守信,學風端正,未受過任何處分。
二、申請材料
1、夏令營申請表(見通知附件)。
2、本科(前5學期)成績單與學習成績排名證明(需蓋學校或院系教務部門公章)。
3、其它證明材料(能體現自身科研水平的代表性學術論文的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英語四六級證書等英語水平證明材料復印件等)。
三、報名和入選
1、申請人通過通知下方報名入口注冊登錄,在線填寫系統報名內容,并按要求上傳附件。
報名入口(報名系統將于6月6日開放報名,建議使用谷歌、火狐瀏覽器):
https://bm.sz.tsinghua.edu.cn
2、系統截止時間:6月21日17:00,逾期不再接受申請。
3、通知時間:6月28日17:00前。請及時關注申請系統站內信,回復是否參加意見。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4、紙質版材料:請入選者將申請表、成績單(可接受復印件)、成績排名(可接受復印件)裝訂成冊,封面注明姓名、所在學校及院系,入營報到時提交并進行審核。申請人可自行準備其它相關證明材料,以備活動中使用。無需提前郵遞材料。紙質材料只適用于當次申請,一經接收,不予退還。如有需要還請提前備份。
5、申請時提供的信息須真實有效,不得弄虛作假。若有不實信息,將撤銷相應資格。
四、費用和保險
夏令營不收取任何費用。申請人交通自理。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將為異地學校營員提供活動期間在深的免費食宿。深圳地區高校學生原則上不提供住宿,但提供免費用餐。
提醒各位同學購買保險,并注意財產和人身安全。
五、咨詢聯系
關于活動組織安排:姜老師,0755-26035167
關于食宿安排:姜老師,0755-26036020
關于系統問題:吳老師,13926127141
咨詢郵箱:姜沫男老師monan.j@sz.tsinghua.edu.cn(請以“海洋夏令營咨詢”為題發送郵件)
六、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學科介紹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是清華大學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2018年12月清華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依托國際研究生院建設和發展包含海洋工程在內的7大學科領域。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部(以下簡稱學部)是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機構,主要承擔清華大學海洋學科領域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等任務。
學部針對我國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戰略需求,依托清華大學卓越的理論研究水平、雄厚的工程技術研究基礎,結合深圳優越的臨海環境和產業優勢,打破國內現行“海洋技術”與“海洋科學”的固有專業邊界,采用開放式、國際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培養兼具海洋基礎理論與海洋技術開發能力、具備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強的高端復合型人才,打造清華大學海洋技術與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實現清華大學涉海領域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有效緩解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學部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其中教授研究員11人(含1位院士、1位千人、1位國家杰青、2位海外高級專家、4位鵬城學者),迄今已累計培養碩士生、博士生150余人。
學校于2011年依托深圳研究生院建立了清華大學海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中心于2011年成立,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整合校內外資源,聯合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與名牌企業,圍繞國家和地方戰略發展需求開展工作;推動學科交叉,深度參與國家海洋戰略與重大科學工程和重大項目。中心重點發展海洋觀測/探測技術,包括水下傳感器技術與裝備;海底通訊與組網技術,包括數據管理、海洋環境信息模擬與預警;以及海洋生物生態研究與環境保護技術等。中心已承擔了包括863、973、自然科學基金、部委公益基金等近30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和數十個省市級科研項目。近年來主持承擔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深圳市涉海領域國家級大項目零的突破。近5年來在上述領域累計發表科技論文177篇,累計出版專著(章節)4部;申請和或授權發明專利29項;舉辦海上試驗學術會議,承辦或與主辦如國家自然基金委的雙清論壇“海洋光學的機遇與挑戰”、“海洋技術高端論壇”等著名會議5次。已在海洋動力、海洋觀測、海洋儀器開發、海洋生態與保護修復、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以及海洋數字模擬研究等方面,形成學科交叉研究創新團隊,產生較高影響力。
學部具備良好的科研教學條件。海洋工程與技術方面獲批建設國家級海上試驗平臺(國家海洋局經濟示范市建設項目),風浪耦合海洋工程試驗設施(深圳公共服務平臺)和南?扇急Y源開發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公共服務平臺)。海洋生態環境方面獲批建成近海動力環境演變深圳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資源篩選與利用深圳公共服務平臺和海洋災害風險簽定與預防技術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學部在國際上與美國WHOI、SCRIPPS、蒙特利,英國國家海洋研究中心等頂級海洋研究機構等,在國內與青島國家海洋實驗室和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礎。學部還與中海油、中興、中廣核、中船重工、中建鋼構、百勤石油、深圳市朗誠科技等大型企業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國家海上試驗場平臺的服務緊密合作。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2019年6月5日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