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長安大學公路學院 2019-01-25 相關院校:長安大學
個人資料
學院: 公路學院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80-09-16
職稱: 教授
學位: 博士
學歷: 研究生
畢業院校: 長安大學
聯系電話: 029-62790447
電子郵箱: lipeilong@chd.edu.cn
通訊地址: 西安市南二環中段
郵編: 710064
傳真: 029-62790447
辦公地址: 交通科技大廈404
教育經歷:
2006/9 - 2009/6,長安大學,博士(提前攻博)
2004/9 - 2007/6,長安大學,碩士(免試)
2000/9 - 2004/7,長安大學,本科
個人簡介
栗培龍,男,江蘇邳州人,工學博士,博士后經歷,長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UC Davis)訪問學者,注冊公路檢測工程師(公路、材料),從事道路工程以及交叉學科的科研與教學工作。現任公路學院道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十一屆陜西省青年聯合會(省青聯)委員、第四屆陜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省青科協)委員、第五屆陜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省青科協)理事、世界運輸大會(WTC)公路工程瀝青路面設計性能預測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路基路面工程》國家級資源共享課主講教師、“公路工程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Journal of Solid Was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建筑材料學報、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期刊審稿專家,全國首批萬名創新創業導師、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國家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交通科技大賽”指導教師。
社會職務
公路學院道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第十一屆陜西省青年聯合會委員(科技界別)
第四屆陜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委員
第五屆陜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
世界運輸大會(WTC)公路工程瀝青路面設計性能預測委員會委員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路面材料結構與性能研究,研究方向包括:
(1)新型高性能、環保型路面材料研究與開發;
(2)瀝青混合料微細觀力學作用行為及機理;
(3)瀝青改性作用機理及動力學特性;
(4) 新型道路養護材料與技術等。
歡迎公路工程、材料學、化學工程等相關專業及交叉學科的畢業生推免或報考博士、碩士研究生,加入研究團隊。
開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材料》、《道路檢測技術》
碩士生課程:《道路測試技術》、《道路建養新技術》、《聚合物及其改性道路材料》
博士生課程:《道路前沿材料理論與技術》
科研項目
正在開展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礦料/橡膠瀝青體系界面行為、遷移特性及強度機制研究”(編號:51878061),起止年月:201901-202212,60萬元,主持;
2. 國家自然基金地區基金項目“沙漠地區積沙瀝青路面抗滑衰變特性及作用機制研究”(編號:51768062),起止年月:201801-202112,22.8萬元,主持;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創新團隊培育項目"廢棄材料資源化利用及可持續道路材料"(編號:300102218405),起止年月:201801-201912,30萬元,主持;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平臺提升項目"木質廢棄物資源化的瀝青材料研究"(編號: 300102218513),起止年月:201801-201912,30萬元,第二主研;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紫外光吸收劑對SBS改性瀝青選擇性抗老化作用機理的研究”(編號:51508032),起止年月:201601-201812,25萬元,第二主研;
6.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科技項目“水泥穩定粒料連鋪材料微細觀及機理分析研究”,起止年月:201801-201912,16萬元,主持;
7 . 陜西建工集團科技項目“噴射混凝土強度特性研究”,起止年月:201806-201912,20萬元,主持;
8. 陜煤集團項目“電石渣穩定材料在道路工程的應用技術研究”,起止年月:201806-201912,80萬元,主持。
主持及參與完成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基于礦料摩擦和界面滑移效應的瀝青混合料力學行為及機理” (51008031),起止年月:201101-201312,20萬元,主持;
2.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課題“瀝青混合料礦料摩擦特性及界面滑移行為與機理研究”(編號:20100205120001)起止年月:201101-201312,3.6萬元,主持;
3.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瀝青混合料礦料顆粒界面效應研究”(編號:2014JQ7242)起止年月:201501-201712,3萬元,主持;
4.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礦料—瀝青顆粒體系的微細觀作用行為及其應用研究”(2012M511965)起止年月:201201-201312,5萬元,主持;
5. 交通運輸部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基于礦料顆粒效應的瀝青混合料離析行為與壓實特性研究”(編號:2014319812151)起止年月:201404-201805,53萬元,主持;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橡膠粉-瀝青分散體系的物化行為、微觀效應及動力學特性研究”(編號:51108037)起止年月:201201-201412,25萬元,第二主研;
7.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廢膠粉在瀝青介質中的物化行為及作用機理研究”(編號:2010JQ7008)起止年月:201101-201312,4萬元,第二主研;
8.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基于粘彈性連續損傷和單軸直接拉伸試驗的瀝青混凝土疲勞特性研究”(編號:2015JZ012),起止年月:201601-201712,10萬元,第二主研;
9. 吉林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季節性凍土地區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長期使用性能研究應用”(編號:2014-4-1-2),70萬元,第二主研;
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瀝青混合料礦料—瀝青顆粒體系微觀力學特性及性能預估研究”(編號:CHD2012JC028)起止年月:201301-201412,3萬元,主持;
11. 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基于粘彈性的瀝青混合料設計分析體系研究”(編號:200631881221)起止年月:200701-201012,200萬元,主研;
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高新研究項目“基于礦料顆粒體系的瀝青混合料施工特性研究”(編號: 310821162010)起止年月:201001-201112,3萬元,主持;
13.廣西道路結構與材料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開放課題 “基于礦料顆粒特性的瀝青混合料變形行為及作用機理研究”,起止年月:201401-201612,4萬元,主持。
14. 交通部聯合攻關項目“瀝青混合料級配優化研究”,起止年月:200501-200712,主研;
15. 陜西省建設廳項目“瀝青路面老化行為與熱再生技術研究”,起止年月:200501-200712主研;
16. 河北省交通廳項目“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車轍成因分析與設計優化研究”,起止年月:200801-201012,主研;
17. 湖南省交通廳項目“基于壓實流變特性的瀝青路面壓實工藝設計”,起止年月:200801-201012,主研。
論文
以第一/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及EI檢索20余篇,歡迎交流、引用。
SCI期刊論文:
[9]Peilong Li*, Jinfei Su, Peng Gao, Xu Wu, Jiange Li. Analysis of Aggregate Particle Migration Properties during Compaction Process of Asphalt Mixt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9,197:42-49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8.11.164)
[8] Peilong Li, Xiuming Jiang, Kai Guo, Yu Xue, Hao Dong. Analysis of Viscoelastic Response and Creep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Asphalt Mixt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 171: 22-32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8.03.104)
[7]Peilong Li, Jinfei Su, Songson Ma, Hao Dong. Effect of Aggregate Contact Condition on Skeleton Stability in Asphalt Mix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2018, Published online (https://doi.org/10.1080/10298436.2018.1450503)
[6]Peilong Li, Xiuming Jiang, Zhan Ding *, Junkai Zhao, Minghan Shen. Analysis of Viscosity and Composition Properties for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169:638-647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8.02.174)
[5]Peilong Li, Zhan Ding, Peng Zou and Anshi Sun. Analy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crumb rubber in process of asphalt modifica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7,138:418-426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7.01.107)
[4]Peilong Li, Zhan Ding, Lixia Ma, Zhengang Feng. Analysis of viscous flow properties of asphalt in aging proces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124: 631-638 (https://doi.org/10.1016/j.conbuildmat.2016.06.136)
[3]Peilong Li, Zhan Ding, Zhengqi Zhang, Dongyang Zhang.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Laboratory and Field Aging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Nonlinear Differential Model.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2016,17(2): 434-445 (https://doi.org/10.1080/14680629.2015.1071717)
[2]Peilong Li, Zhan Ding, Wenyu Rao. Evaluation of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 using aggregate slip t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 2016, 17(6):542-549(http://dx.doi.org/10.1080/10298436.2015.1007229)
[1]Li Peilong, Ding Zhan, Zhang Zhengqi.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on Visco-elastic Dynamic Response of Asphalt Mixture.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2013, 41(4):571-578(https://doi.org/10.1520/JTE20120044)
中文期刊論文:
[26]栗培龍,武旭,馬松松,孫思敖,董浩. 礦料接觸狀況對瀝青混合料變形穩定性的影響.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43(1):325-332
[25]栗培龍,馬松松,李建閣,張東陽. 炭黑改性瀝青混合料的動態響應主曲線分析,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39(4):12-17
[24]栗培龍,馬莉霞,馮振剛,李新軍. 基于Arrhenius方程的老化瀝青流變特性研究,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9(5): 1-7
[23]栗培龍,李建閣,鄒鵬,珠力克.瀝青混合料的動態響應影響因素分析,公路,2017,(5):1-7
[22] 栗培龍, 丁湛,陳沖. 橡膠粉在瀝青中的溶脹降解特性分析.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16,44(12):97-103(EI檢索)
[21]栗培龍,饒文宇,馮振剛,李建閣. 瀝青混合料動態響應的試驗條件影響及其主曲線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6,37(5):1-5,11
[20]栗培龍,馬莉霞,李爽,李玉鑫,李新軍. 瀝青混合料礦料滑移剪切變形特性試驗研究.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1):261-269
[19]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基于AMPT的瀝青混合料的粘彈性動態響應特性. 公路交通科技,2016,33(1):1-6
[18]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高溫蠕變行為及機理. 建筑材料學報,2012,15(3):422-426
[17] 栗培龍,李洪華,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車轍進程影響因素及預估模型研究.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33(7):57-61
[16] 栗培龍,舒延俊,張爭奇. 瀝青路面車轍變形特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路基工程,2011,(3):37-40
[15]栗培龍,張爭奇,李洪華,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漢堡車轍試驗條件及評價指標研究.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1,35(1):113-117
[14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考慮有效溫度及荷載的瀝青混合料車轍等效溫度研究. 公路,2011,(2):6-11
[13]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瀝青混合料組合結構車轍變形及力學特性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31(6):55-59
[12]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粘彈性響應影響因素分析.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31(3):96-100
[11]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粘彈性響應影響因素分析.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31(3):96-100
[10]栗培龍,張爭奇,李洪華,王秉綱. 瀝青混合料漢堡車轍試驗方法.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0,10(2):30-35(4月)
[9] 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基于非線性微分模型的瀝青老化行為研究. 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2009,31(4):55-59
[8]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路面車轍變形特性及抗車轍性能研究. 第六屆全國博士生學術年會論文集,重慶,2008
[7]栗培龍,蘆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路面自然老化衰變行為及力學分析.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8,25(9):87-90
[6]栗培龍,丁湛,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紫外光老化特性及機理探討. 鄭州大學學報,2008,29(4)96-100
[5]栗培龍,丁湛,張爭奇,王秉綱.瀝青絕氧熱老化行為與機理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2008,35(7):60-63
[4]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瀝青野外熱氧老化模擬試驗研究.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8,37(4):90-95
[3]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道路瀝青熱氧老化模擬試驗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8,29(1)119-123
[2]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等. 基于粘度和延度變化的瀝青抗老化性能評價方法.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6):1-5
[1]栗培龍,耿九光,丁湛.化學改性乳化瀝青橋面防水材料,中外公路,2006,26(1):135-139
會議論文及大會報告:
[13] Li Peilong, Ding Zhan, Zhang Zhengqi. A New Approach to Evaluating Aggregate Slip Resistance in HM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93rd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 Washington, D.C., Jan. 12-16, 2014.
[12] Pei-Long Li, Zhan Ding, Zheng-Qi Zhang.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Decay Behavior for Asphalt Pavement based on aging.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ad and Airfield Pavement technoloty, July 14-18,2013,Taipei, Taiwan
[11] Peilong Li, Zhan Ding, and Zhengqi Zhang. Evaluation Method and Parameters of Anti-aging properties for asphalt Based on performance Decay.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ASCE,2011,Nanjing,pp3368-3378
[10] Peilong LI, Zhan D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n New Techniques for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s.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WREP 2011),May 20-22, Xi’an, China, pp3090-3092
[9] Peilong LI, Zhan DING.. Research on viscos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in aging proce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 (ICETCE),April 22-24, 2011, Lushan, China, pp5383-5386
[8]Peilong LI, Zhan DING.,ZHANG Zheng-qi. Influence of Aging on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Asphalt Mixtu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pp 3350-3353
[7] Peilong LI, Zhan DING. Effect of old mixture proportion on grad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April 16-18, XianNing, China, pp2167-2170
[6] LI Pei-long,ZHANG Zheng-qi and WANG Bing-gang. Permanen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ructure Asphalt Concret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34-35,2010,pp 1477-1482
[5]LI Pei-long,YANG Bo,ZHANG Zheng-qi,WANG Bing-gang.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Visco-elastic response of asphalt mixture. [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sphalt Pavements. June 6-8, 2010
[4] LI Pei-long,SHU Yan-jun,ZHANG Zheng-qi,WANG Bing-gang. Decay Behavior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based on aging[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sphalt Pavements. June 6-8, 2010, Xi’an
[3] LI Pei-long,ZHANG Zheng-qi, DING Zhan. Research on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of Viscosity for Recycled Asphalt[C].// Proceedings of 5th China-Japan Workshop on Pavement Technologies. 12th-13th September, 2009, Xi’an China
[2]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老化對瀝青粘度及流變特性的影響. 第十五屆鋪面工程學術研討會暨2009國際與兩岸鋪面專家高峰會議論文集, 臺中,2009
[1]栗培龍,張爭奇,王秉綱. 瀝青路面車轍變形特性及抗車轍性能研究. 第六屆全國博士生學術年會論文集,重慶,2008
科技成果
(1)瀝青材料衰變特性及環保型路面材料技術研究
開展了瀝青結合料老化過程中的粘流特性衰變行為研究,提出了粘流活化能等參數,建立了粘流特性與瀝青老化的關系模型。采用非線性微分模型研究了瀝青老化行為與機理,首次提出基于性能衰變的瀝青老化非線性微分模型評價方法及參數。利用廢舊橡膠等廢物資源,基于微波處理技術,開發了“以廢治廢”的環保型瀝青路面再生劑。
為了緩解日益突出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以農作物秸稈以及廢棄木質材料為原料,采用直接液化技術開發了一種木質基瀝青改性劑及制備方法,該技術不需高溫煅燒,直接采用液化、樹脂化工藝合成,不僅充分保持了木質纖維的活性,而且能耗低更環保型,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2)橡膠瀝青粘滯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
開展了橡膠瀝青的粘度與膠粉的顆粒效應、界面粘滯作用研究,建立了橡膠瀝青黏度預估模型,提出體積膨脹率(VR)表征膠粉在瀝青中的體積變化。研究了橡膠瀝青的粘度特性及作用機制,分析了膠粉摻量、混合溫度以及處理時間對RA粘度的影響;設計了篩析試驗,分析不同因素對橡膠瀝青粘度構成參數的影響,并建立了橡膠瀝青粘度預估模型。在橡膠顆粒在熱瀝青中的物化行為及降解特性方面,引領了橡膠瀝青領域的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為橡膠瀝青混合料設計與施工控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3)瀝青混合料動態響應與變形機理研究
針對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與評價參數的缺陷,系統研究了試驗溫度和加載頻率對瀝青混合料動態模量和相位角的影響,分析了不同頻率范圍的相位角峰值位置與溫度的關系,討論了較寬的溫度和頻率范圍內,相位角隨頻率的變化規律;得出動態模量主曲線和移位因子可以用來分別表征加載頻率和溫度對材料特性的影響,二者結合起來可以全面解釋瀝青混合料的粘彈性響應。
首次提出反映瀝青混合料蠕變特性的應力指數和蠕變激活能指標,分析瀝青混合料的蠕變行為與機理。通過應力指數分析,揭示了瀝青混合料中礦料界面位錯機理控制的擴散蠕變機制;分析了不同工程最大粒徑的混合料高溫性能的差異,解釋了公稱粒徑大小不是高溫性能決定性因素的原因,完善了基于力學性能參數的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
(4)瀝青混合料礦料接觸及界面滑移特性試驗研究
采用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的圖像分析,提出集料接觸指數表征粗集料的接觸特性。開發了礦料滑移試驗裝置,探討了礦料接觸指數與礦料滑移能量指數之間的關系,分析了礦料-瀝青綜合效應以及礦料級配對瀝青混合料變形特性的影響。
開發了一種顆粒接觸試驗裝置及試驗方法、瀝青混合料徑向滑移試驗儀等一批試驗儀器及設備。首次提出了礦料滑移破壞荷載、礦料滑移破壞變形、礦料滑移模數和礦料滑移能量指數等四個評價參數,推薦采用礦料滑移能量指數表征瀝青混合料礦料顆粒穩定性。
開展了基于礦料顆粒效應的瀝青混合料離析行為與壓實特性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基于粗集料復合幾何指標和瀝青混合料拌和功率及離析指標的瀝青混合料離析行為控制技術;研發了礦質集料接觸特性測試儀和流動態礦料顆粒體系摩擦效應評價儀,并提出相應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為優化瀝青混合料礦料組成奠定了基礎。提出了壓實過程中礦料顆粒遷移追蹤的方法,揭示了礦料顆粒在壓實過程中的接觸特性和遷移規律,完善了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機理。研究成果在柞水至山陽高速公路項目進行了應用,工程效果良好,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榮譽獎勵
2003年獲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2004年獲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
2005年獲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2006年獲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
2007年獲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2007年度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2009年獲陜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二等獎、全國三好學生;
2010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河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世園會專項一等獎1項,指導教師;
2012年獲中國公路學會三等獎,長安大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013年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指導教師;
2016年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長安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陜西省交通運輸科技二等獎;
2017年第十一屆“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指導教師;
2018年獲交通運輸部重點科研平臺“創新人物”榮譽稱號、長安大學優秀教師、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工作經歷
2018/11 -至今,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道路所,教授、博導、副所長、交通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11/11 -2018/10,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道路所,副教授、碩導、博導、副所長、交通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14/1 -2014/12,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加州大學路面研究中心(UCPRC),訪問學者
2011/3 -2013/9,長安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2009/7 - 2011/10,長安大學,公路學院道路所,講師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