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8-12-17 相關院校:河北工程大學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名稱:農業綜合知識二
一、考試的范圍及目標
《農業綜合知識二》包括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和動物營養學三方面內容。動物生理學包括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消化、能量代謝和體溫、泌尿、神經系統、內分泌等。動物生物化學包括生命的化學特征、蛋白質、核酸、酶、糖類代謝、生物氧化、脂類代謝、含氮小分子的代謝、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的表達的調控。動物營養學包括其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動物營養需要、動物飼養標準等。
要求考生掌握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和動物營養學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試卷分數:滿分為150分,其中動物生理學50分、動物生物化學50分、動物營養學50分。
3.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試卷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簡述題約40%;論述題約60%。
三、考試內容要點
1.動物生理學
1.1動物生理學概述
(1)動物生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
(2)機體與內環境
①生命現象的基本特征;②機體的內環境、穩態及生理意義。
(3)動物機體生理功能的主要調節方式
①神經調節;②體液調節;③自身調節。
(4)機體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統
①非自動控制系統;②反饋控制系統;③前饋控制系統。
1.2細胞的基本功能
(1)細胞膜的結構特征和物質轉運功能
①細胞膜的結構特征;②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2)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
①細胞信號轉導的概念和一般特性;②跨膜信號轉導的主要途徑。
(3)細胞的興奮性與生物電現象
①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②細胞的興奮性及其周期性變化;③動作電位的引起和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
(4)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
①化學突觸(經典突觸和接頭突觸);②電突觸。
(5)骨骼肌的收縮
①骨骼肌細胞的超微結構;②骨骼肌的收縮機制和興奮-收縮偶聯;③影響骨骼肌收縮的因素。
1.3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①血液組成和血量;②血液的主要機能;③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細胞及功能
①紅細胞生理;②白細胞生理;③血小板生理。
(3)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①血液凝固;②抗凝系統;③纖維蛋白溶解與抗纖溶系統。
(4)血型
①紅細胞凝集與血型;②輸血原則及交叉配血;③動物血型。
1.4血液循環
(1)心臟生理
①心肌的生物電現象;②心肌的生理特性;③心臟泵血功能。
(2)血管生理
①各類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②血流動力學: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③血壓及影響因素;④微循環與物質交換;⑤組織液和淋巴的生成與回流。
(3)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①心臟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②血管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③心血管活動的調節;④體液因素。
1.5呼吸
(1)肺通氣
①肺通氣的原理;②肺容量與肺通氣量。
(2)肺換氣與組織換氣
(3)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①氧的運輸;②二氧化碳的運輸。
(4)呼吸運動的調節
1.6消化
(1)消化概述
①消化與吸收;②消化方式;③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口腔消化
①攝食方式、飲水、咀嚼和吞咽;②唾液的性質、組成和生理作用;③唾液分泌及其調節。
(3)單胃消化
①胃液的性質、組成與作用;②胃液的分泌及其調節;③胃的運動及其調節;④胃的排空。
(4)復胃消化
①前胃運動及其調節;②反芻及其機制;③瘤胃及網胃內的消化與代謝;④瓣胃消化;⑤皺胃消化。
(5)小腸消化
①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②膽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③小腸運動及其調節。
(6)大腸的消化功能及排糞反射。
(7)吸收
主要營養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機制。
1.7能量代謝和體溫
(1)能量代謝
①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和呼吸商;②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③基礎代謝與基礎代謝率。
(2)體溫
①體溫的概念及正常變動;②產熱與散熱的平衡;③體溫調節。
1.8泌尿
(1)腎臟的結構與功能
①排泄的概念;②腎單位;③腎血流量及其調節。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及影響因素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4)腎臟泌尿功能的調節
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②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③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
(5)尿液的濃縮與稀釋
1.9神經系統
(1)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
(2)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律
(3)突觸傳遞
①興奮性突觸后電位;②抑制性突觸后電位;③突觸傳遞的過程、特點和原理。
(4)中樞抑制
①突觸后抑制;②突觸前抑制。
(5)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①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②特異性投射系統和非特異性投射系統;③腦干網狀結構的上行激動系統。
(6)中樞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①脊休克;②牽張反射;③去大腦僵直;④基底神經節對軀體運動的調節;⑤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⑥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對軀體運動的調節;⑦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7)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特征
(8)腦的高級功能
1.10內分泌
(1)內分泌概述
①內分泌和激素的概念;②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機制;③激素分泌的調節。
(2)下丘腦和垂體
①下丘腦的內分泌功能;②垂體激素的生理作用;③腺垂體激素分泌的調節。
(3)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與分泌調節
(4)甲狀旁腺素、降鈣素和1,25-二羥維生素D3 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
(5)腎上腺
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②腎上腺髓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③應激與應急。
(6)胰島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調節
1.11生殖與泌乳
(1)雄性生殖生理
①睪丸的生理功能;②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
(2)雌性生殖生理
①卵巢的功能;②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調節;③發情周期及其調節。
(3)生殖過程
①受精與授精;②妊娠;③分娩。
(4)泌乳
①泌乳的概念;②乳腺的發育及其調節;③初乳及其對幼畜生理意義;④乳的生成過程及乳分泌的調節;⑤排乳過程及其神經-體液調節。
2.生物化學
2.1生物化學概述
(1)生物化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2)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
2.2蛋白質化學
(1)蛋白質的概念與生物學意義
(2)氨基酸
①氨基酸的基本結構和性質;②根據R 基團極性對構成蛋白質的20 種氨基酸進行分類;③構成蛋白質的20 種氨基酸的三字符。
(3)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①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質;②蛋白質的初級結構;③蛋白質的高級結構(二級結構、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三級結構、四級結構);④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4)蛋白質的特性
①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②蛋白質的兩性電離及等電點;③蛋白質的膠體性質;④蛋白質的紫外吸收特征;⑤蛋白質的變性及復性。
(5)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
①蛋白質的抽提原理及方法;②蛋白質分離與純化的主要方法:電泳、層析和離心;③蛋白質的定量方法。
2.3核酸化學
(1)核酸的種類和組成單位
(2)核酸的分子結構
①DNA 的分子結構:DNA 的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②RNA 的分子結構:tRNA 的結構、mRNA 的結構、rRNA 的結構。
(3)核酸的理化性質
①核酸的一般性質;②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③核酸的變性及復性。
(4)核酸的分離純化
2.4酶
(1)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點
(2)酶的國際分類和命名
(3)酶的作用機制
①酶的活性中心;②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機制。
(4)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主要因素
(5)別構酶和共價修飾酶,
(6)同工酶
(7)維生素和輔酶
(8)酶的分離純化
2.5糖類代謝
(1)生物體內的糖類
(2)單糖的分解作用
①糖酵解;②三羧酸循環;③磷酸戊糖途徑。
(3)糖異生
2.6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2)電子傳遞鏈
①電子傳遞鏈的組成;②電子傳遞的抑制劑。
(3)氧化磷酸化
①氧化磷酸化的類型;②氧化磷酸化的機制;③線粒體穿梭系統。
2.7脂質代謝
(1)生物體內的脂質
(2)脂肪的分解代謝
①脂肪的酶促水解;②甘油的降解和轉化;③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3)脂肪的生物合成
①甘油的生物合成;②飽和脂肪酸的從頭合成;③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4)甘油磷脂代謝
(5)固醇的生物合成
2.8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謝
(1)氨基酸的代謝
①氨基酸的分解代謝;②氨基酸的合成代謝。
(2)核苷酸的代謝
①核苷酸的分解代謝;②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2.9核酸的生物合成
(1)中心法則
(2)DNA 的生物合成
①原核生物DNA 的復制;②原核與真核生物DNA 復制的差異;③逆轉錄;④DNA 的損傷與修復;⑤DNA 一級結構分析與PCR 技術。
(3)RNA 的生物合成
①RNA 的轉錄及加工;②RNA 的復制;③RNA 的轉錄調控。
2.10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1)遺傳密碼
(2)多肽鏈的合成體系
(3)原核生物多肽鏈生物合成的過程
(4)原核與真核生物多肽鏈合成的差異
(5)肽鏈合成后的折疊、加工與轉運
3.動物營養學
3.1動物與飼料的化學組成
(1)動物與植物的關系及其所含的營養物質;
(2)動物性與植物性飼料的化學成分比較。
3.2動物對飼料的消化
(1)飼料營養物質在動物消化道內復雜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作用;
(2)動物的消化力和飼料的消化性。
3.3水的營養
(1)水的性質與生理作用以及失水對動物的影響;
(2)動物體內水的來源、排出及水平衡的調節;
(3)動物對水的需要量及影響因素。
3.4蛋白質的營養
(1)蛋白質的組成、性質、分類及生理功能;
(2)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
(3)蛋白質、氨基酸的有關概念及評定蛋白質營養價值的指標和方法;
(4)反芻動物對非蛋白氮的利用。
3.5碳水化合物的營養
(1)動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種類、組成及營養作用;
(2)各種動物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特點;
(3)纖維在動物營養中的作用。
3.6脂肪的營養
(1)脂肪的種類、性質及營養作用;
(2)各種動物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特點;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來源。
3.7能值
(1)能量的定義、來源及衡量單位;
(2)能量在動物體內的轉化過程及測定;
(3)能量利用率的概念及影響能量利用的因素。
3.8礦物質營養
(1)動物體內礦物質元素的種類、含量、分布特點及利用率;
(2)主要常量元素的體內分布、營養作用、缺乏癥、過量后果及補充;
(3)主要微量元素的體內分布、營養作用、缺乏癥、過量后果及補充。
3.9維生素營養
(1)維生素的種類及營養特點;
(2)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性質、營養作用、缺乏癥及來源;
(3)水溶性維生素的種類、性質、營養作用、缺乏癥及來源。
3.10飼料添加劑
(1)飼用抗生素的概念、種類、作用機理及應用抗生素存在的問題;
(2)常用飼料酶制劑種類、適用的日糧類型、動物階段及應用效果;
(3)益生素的概念、種類及應用效果;
(4)酸化劑、緩沖劑、離子載體和甲烷抑制劑、離子交換化合物等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及有效使用。
3.11各類營養物質的相互關系
(1)能量與蛋白質、氨基酸的關系,能量與碳水化合物、脂肪的關系;
(2)蛋白質與氨基酸的關系,氨基酸之間的相互關系;
(3)礦物質間的相互關系,維生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3.12營養需要與飼養標準
(1)飼養標準的概念、作用、衡量指標、表達方式;
(2)應用飼養標準的基本原則。
3.13動物的采食量
(1)采食量的概念、意義;
(2)調節采食量的主要化學因素,各種家畜采食量調節機制的異同;
(3)影響采食量的因素。
3.14維持的營養需要
(1)維持和維持需要的概念及研究維持需要的意義;
(2)維持狀態下動物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及研究方法;
(3)影響維持需要的因素。
3.15生長肥育的營養需要
(1)生長肥育的概念和規律;
(2)生長肥育動物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以及研究方法;
(3)影響生長肥育動物飼料利用率的因素。
3.16繁殖的營養需要
(1)營養對繁殖的影響;
(2)妊娠動物在妊娠期間本身及胎兒的生理特點及變化規律;
(3)妊娠動物的營養需要特點和測定方法;
(4)種公畜的營養需要特點。
3.17泌乳的營養需要
(1)乳的成分及變化規律;
(2)乳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3)泌乳動物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及其測定方法。
3.18產蛋的營養需要
(1)家禽的營養生理特點和蛋的成分、形成及營養對產蛋的影響。
(2)各種產蛋家禽的營養需要量及測定方法。
3.19產毛的營養需要
(1)營養對產毛的影響;
(2)產毛的能量需要及蛋白質需要。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