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8-12-15 相關院校:河北工程大學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名稱: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一、考試的范圍及目標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所包含的緒論、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微生物生態、微生物在環境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態工程及微生物學原理、污(廢)水深度處理和微污染源水預處理中的微生物學原理、有機固體廢棄物與廢氣的微生物處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學新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等部分。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環境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微生物學基本理論與技術解決環境工程過程中的問題,并熟悉當前最新的環境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試卷分數:滿分為150分。
3.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試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題約40%;基本理論分析題約30%;應用論述題約30%。
三、考試內容要點
1. 緒論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微生物的特點;微生物分類及其在環境工程領域的應用。
2. 非細胞結構的超微生物——病毒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病毒的繁殖;病毒的測定與培養;病毒對物理、化學因素的抵抗力及污水處理過程對病毒的去除效果;病毒的危害、對策與應用。
3. 原核微生物
細菌相關知識(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大小、細胞結構、培養特性、物化性質);放線菌的形態特征、培養特性與環境的關系;細菌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應用。
4. 真核微生物
原生動物的特征、主要類群及與環境的關系;藻類的形態特征、分類和藻類與環境的關系;酵母菌的形態特征、種類分布以及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5. 微生物的生理
微生物酶的基本概念、酶的組成與活性中心,酶蛋白的結構與催化功能,影響酶活力的因素;微生物的營養物及營養類型,微生物的培養基及類別;微生物的產能代謝;生物脫氮原理;光合作用及異養型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6.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生存因子
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概念,研究微生物生長的方法,細菌生長曲線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微生物的生存因子(溫度、pH、氧化還原電位、溶解氧、太陽輻射、滲透壓以及表面張力對微生物的影響);其他不利環境因子對微生物的影響(輻射、超聲波、重金屬、極端溫度和 pH、干燥、有機物以及抗生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微生物之間的關系;菌種的退化、復壯與保藏。
7.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基因重組的概念和手段;基因工程、遺傳工程、 PCR 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當前最新的環境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定量PCR技術、DGGE、高通量測序、宏基因組、微生物組、蛋白質組等)。
8. 微生物生態
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土壤的生態條件,土壤自凈、土壤污染與土壤生物修復。空氣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空氣微生物的衛生標準及空氣潔凈技術;空氣微生物檢測;水體中微生物的來源、微生物群落;水體自凈和污染水體的微生物生態;水體富營養化。
9. 微生物在環境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碳循環(纖維素、半纖維素、淀粉、木質素的轉化);氮循環(蛋白質水解與氨基酸轉化,尿素的降解,硝化、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磷循環(含磷有機物和無機物的轉化)。
10. 水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態工程及微生物學原理
污水生物處理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活性泥絲狀膨脹及控制對策;厭氧環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光合細菌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11. 污(廢)水深度處理和微污染源水預處理中的微生物學原理
生物脫氮除磷的目的和意義,天然水體中氮磷的來源,微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原理及微生物;微污染水源水微生物預處理及微生物群落;飲用水的消毒及其微生物學效應。
12. 有機固體廢棄物與廢氣的微生物處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有機固體廢物的微生物處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堆肥法,衛生填滿法以及滲濾液);廢氣的生物處理(廢氣的處理方法,含硫惡臭污染物及 NH3、CO2 的微生物處理)。
13. 微生物學新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微生物細胞外多聚物的開發與應用(生物表面活性劑和生物乳化劑,微生物自身絮凝和沉淀作用,微生物絮凝劑和沉淀劑的開發與應用);微生物能源的開發與應用(產生氫氣的微生物,微生物產氫燃料電池)。環境介質中目標優勢菌種的篩選;當前最新的微生物學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