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同濟大學新聞網 2018-09-04 相關院校:同濟大學
8月28日,由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與全國近40所高校、10家知名企業共同發起的“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聯盟”在同濟大學成立。聯盟致力于推動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是一個跨學科、跨地域、跨行業的教學研究、校企合作交叉融合、開放的交流和合作平臺,是對新工科建設理念下創新教學研究組織模式的有益嘗試。約80名教育專家和企業高管與會。
同濟大學副校長雷星暉、本科生院副院長吳志軍分別致辭,介紹了同濟大學立足工程教育的國家需求、戰略指向,圍繞專業與課程、研究和實踐、創新創業、組織保障等方面,著力打造新工科“同濟”模式的思考與實踐,并邀請與會同仁與同濟大學通力合作,圍繞多學科深度融合進行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加強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等方面研究。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思想是發展智能制造,也是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關鍵。發展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是首要任務。聯盟以團結廣大教育界、企業界同行,加強全國主要工科高校、校企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宗旨,將圍繞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法、實驗課程設計、教學隊伍建設、就業環境建設以及專業標準建設等相關內容,促進課程可持續性改革,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2017年2月以來,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并陸續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一批以智能制造、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的新工科專業。“智能制造工程”是教育部2018年批準的新工科專業,同濟大學是全國范圍內首批開設該專業的四所高校之一,于今年9月首次招生。該專業著重培養學生面向工程實踐,具備發現、分析、解決智能制造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畢業生能夠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智能制造相關產品及系統的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經營管理等工作,成為本領域的技術骨干或管理人員。
會議討論通過了《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聯盟章程》,并就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建設思路和課程體系、質量標準、實踐教學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介紹了公司對智能制造實驗室的建設設想,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分享了西門子機床數字化助力智能制造發展的做法和體會。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卞永明在會議總結時指出:“聯盟”的組建,符合與會單位的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基于這一合作和交流平臺,共同推動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不斷發展提升,為我國的智能制造貢獻一份力量。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