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專業目錄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8-08-22 相關院校:上海大學
085201機械工程
085207電氣工程
085210控制工程
085201 機械工程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學院代碼009)
機械工程領域擁有機械基礎件、精密機械及儀器、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等五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其中機械電子工程是全國重點學科。機械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主要依托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下屬的機械自動化工程系、精密機械工程系。學科中包括機械設計與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等三個博士點和五個碩士點,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
本學科師資隊伍雄厚、學科梯隊完整。近年來機械工程領域完成了多項國家、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科研項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余項,每年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8000余萬元,其中85%來自工礦企業。在機械工程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工程應用研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本專業面向工礦企業,招收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進一步加深基礎理論、拓寬專業知識、增強適應性、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學員具有機電綜合設計和研究的能力。畢業后可從事機械裝備現代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集成、先進制造系統管理、車輛工程技術等各項創新開發或管理工作。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非全日制)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02.(非全日制)機械電子工程
03.(非全日制)機械設計及理論
04.(非全日制)車輛工程
05.(非全日制)精密儀器及機械
招生人數:1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914機械設計(二)(專)(02、04、05研究方向)或 915電子技術(專)(02、04、05研究方向)或 930自動控制工程基礎(專)(02、04、05研究方向)或 916機械設計(一)(專)(01、03方向)或 917控制工程基礎(專)(01、03方向)
5.復試科目:機電綜合(02、04、05研究方向)或 機械原理(01、03研究方向)或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01、03研究方向)
備 注:
1. 本專業在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培養。
2. 培養方式為非全日制,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學生可以不脫產入校學習;畢業時不提供《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在校期間不享受全日制研究生的獎、助學金,不提供住宿,不接收人事檔案轉遞等,具體要求請參照《上海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學費:15000元/年。
4.授課時間:一般為周末上課。
5.咨詢電話:
02、04、05方向:陸筠 (021)56331180 電子郵箱:jl@shu.edu.cn
01、03方向:戰茜 (021)56331513 電子郵箱:zhanqian@shu.edu.cn
085207 電氣工程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學院代碼009)
電氣工程學科是學校“211工程”建設項目、上海市高原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設有電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博士學位授予點,建有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汽車電驅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等,設有上大—自儀股份、上大—寶信軟件等多個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本學科面向新能源、電力、交通、儀表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開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研究,包括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等科學方向。
本學科師資隊伍雄厚、學科梯隊完整,擁有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人,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教師十余人。長期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省部級重大基礎研究、國際合作和科技攻關等重大重要科研項目和企業委托科研項目,多次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系和合作關系,目前已和英國、法國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或研究生交流機制。
本學科注重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所設課程反映當今電氣工程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知識、在相關領域獨立從事研究開發、創新實踐的能力。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非全日制)新型電機設計及應用
02.(非全日制)智能電器設計及應用
03.(非全日制)電力電子變換技術
04.(非全日制)電力傳動自動控制技術
05.(非全日制)電動汽車電驅動技術
06.(非全日制)新能源發電及其并網技術
07.(非全日制)現代電力系統優化及運行
08.(非全日制)控制系統的故障分析與診斷
09.(非全日制)高性能伺服驅動技術
10.(非全日制)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11.(非全日制)新型儲能及變換技術
招生人數:1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918電路(專)
5.復試科目:模擬與數字電路
備 注:
1. 本專業在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培養。
2. 培養方式為非全日制,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學生可以不脫產入校學習;畢業時不提供《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在校期間不享受全日制研究生的獎、助學金,不提供住宿,不接收人事檔案轉遞等,具體要求請參照《上海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 學費:15000元/年。
4. 上課方式一般為周末上課。
5. 咨詢電話:李帥 (021)56331638
電子郵箱:lishuaishu@i.shu.edu.cn
085210 控制工程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學院代碼009)
本領域針對電氣、儀表、冶金、能源等行業的自動化測控問題,研究方向覆蓋了控制、檢測、優化、建模、信息處理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到高技術發展的不同層次,既有學科前沿又有應用熱點。本學科領域是上海市高原學科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合作的上海數字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英科學橋能源與自動化聯合實驗室,以及上海大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上海電氣集團)、上海大學-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隸屬寶鋼集團)等上海市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實驗設備和儀器先進,具有良好的學習和科研環境。
本學科是中國系統仿真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上海市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單位、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單位、上海市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等,全國嵌入式儀表及系統技術分會、全國生命系統建模仿真專委會等國家二級學會的掛靠單位,近年來成功組織LSMS & ICSEE2017、LSMS & ICSEE2014、AsiaSim2012 & ICSC2012、LSMS & ICSEE2010、ICIC2008、LSMS2007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具有良好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平臺。
本學科所設課程反映當今國際上自動化與信息處理領域的最新發展水平和趨勢,培養學生掌握堅實的控制、檢測、優化、智能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的理論和系統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并具有在學科相關領域內進行研究開發以及創新實踐的能力。
本學科師資隊伍雄厚、學科梯隊完整,長期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目前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基礎研究、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和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其他橫向協作項目等幾十項。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非全日制)控制工程技術及應用
02.(非全日制)電站與電網監控優化技術
03.(非全日制)圖像及語音處理技術及應用
04.(非全日制)先進檢測與自動化裝置
05.(非全日制)計算機及網絡應用技術
06.(非全日制)儀器儀表測控系統
07.(非全日制)混合動力汽車驅動系統
08.(非全日制)嵌入式智能系統
09.(非全日制)無損檢測與故障診斷
10.(非全日制)新能源并網技術
11.(非全日制)汽車電子
12.(非全日制)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13.(非全日制)醫工結合及智慧醫療技術
招生人數:1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4英語二
3.302數學二
4.919自動控制理論(含經典和現代)(專)或 920模擬與數字電路(專)
5.復試科目:微機硬件及軟件(包含8086和C語言)
備 注:
1. 本專業在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培養。
2. 培養方式為非全日制,就業方式為定向就業,學生可以不脫產入校學習;畢業時不提供《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在校期間不享受全日制研究生的獎、助學金,不提供住宿,不接收人事檔案轉遞等,具體要求請參照《上海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學費:15000元/年。
4.咨詢電話:李帥 (021)56331638
電子郵件:lishuaishu@i.shu.edu.cn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