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專業目錄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8-08-21 相關院校:上海大學
070301 無機化學
本學科擁有多名來自化學、材料、環境等學科的高級專家,4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約占80%,是具有特色的科技創新團隊。自2001年納米中心成立以來,承擔了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部委級、橫向課題等項目達260多項,科研經費達一億多元,獲得國家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0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余項(授權90余項),國際專利6項,其中多項研究成果已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專業化特色明顯。目前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被三大檢索收錄200余篇,期刊影響因子大于4.0的有80余篇。“納米中心”的功能是組織與協調上海大學各學科綜合優勢,達到促進學科建設、培養創新人才、支撐高新產業、推進成果轉化及加強國內外合作的目的。負責“納米材料化學”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建設,是國家“211”重點學科“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材料學”、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材料學”主要建設力量之一。
目前納米中心在校生80人,在人才培養方面,培養理念是以學科交叉為背景,圍繞高層次科研基地建設與培育、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國際化和產學研并重,因材施教、與時俱進、因人而異、以人為本,根據研究生的學術興趣、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努力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具備較高研究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研究生創新人才。近三年納米中心研究生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獲獎學生比例占到學生總人數的40%左右,其中1人獲得寶鋼獎學金,1人獲得校長獎學金、15人獲得國家獎學金、11人獲得光華獎學金、5人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5人分別到復旦大學等高校進行深造,納米中心還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在2013年6月-7月,資助4名學生到德國卡塞爾大學參加暑期學校項目、2014年11月派遣2名學生分別去英國和日本進行學術交流、2015年7月派遣9名學生到我國臺灣省進行學術交流,2016年11月派遣2名學生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此外,來自不同國家的境外學生也來納米中心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有來自泰國的Phornphimon Maitarad到本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留校做科研工作;2015年來自巴基斯坦的Zaheen Ullah Khan攻讀博士學位;來自丹麥的Christian Engelbrekt博士通過瑪麗居里人才交流項目來本中心交流學習;來自芬蘭的Hanna Heinonen 通過政府間國際項目來進行學術交流,此外還有來自朝鮮、阿爾及利亞,法國等國家的學生來本中心進行學術交流。
本中心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學術氣氛活躍。擁有國內較為先進的實驗測試條件。近三年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學 制:3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納米功能顆粒制備及應用
02.(全日制)納米材料在聚合物復合材料、環境催化及鋰離子電池電極等方面的應用
03.(全日制)先進涂層材料設計及制備
04.(全日制)先進溶膠技術開發及應用
05.(全日制)能源環境納米材料制備及應用
06.(全日制)高溫功能材料及固體電解質及新能源材料
07.(全日制)納米拋光材料及原子級表面平整技術
指導教師:
施利毅(教授)、張劍平(教授)、姚政(教授級高工)、甄強(教授)、雷紅(教授)、杭建忠(教授)、袁帥(研究員)、張登松(研究員)、丁鵬(研究員)、孫麗寧(研究員)、馮欣(副研究員)、孫小英(副研究員)、趙尹(副研究員)、王竹儀(副研究員)、黃壘(副研究員)、付繼芳(副研究員)、王金合(副研究員)等多名教師。
招生人數:25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
3. 613無機化學
4. 814綜合化學(一)
備 注:
1. 本專業在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招生。
2.招生專業: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等相關專業。
3. 研究生招生政策:
a. 享受國家助學金,并有多種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助學金等
b. 每位研究生導師發放不等的科研助理津貼
c. 納米中心還設立了若干學生助理崗位并提供崗位津貼
4. 聯系人:褚老師 021-66135215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上海大學111信箱(郵政編碼200444)
納米中心網址:www.nano.shu.edu.cn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