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專業目錄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8-08-21 相關院校:上海大學
080902 電路與系統
電路與系統是一門科學技術知識密集,以信息科學為基礎,應用廣泛,發展迅速的前沿學科,本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統;集成電路設計;片上系統(SOC)設計與仿真;交互式圖形處理;音頻數據挖掘;智能信息處理;信息檢測與控制。
本專業學術梯隊完整,師資力量強大,專業實驗室裝備先進,擁有高性能圖形工作站,交互式圖形處理平臺,先進的嵌入式與 SOC開發平臺等。本專業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國內外領先、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曾多次獲國家發明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及國家專利等。出版多部學術專著與教學用書,其中一部獲得國家教委二等獎。近年來,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信息產業部重大項目、上海市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課題等30余項,并承擔多項國民經濟中的重大攻關項目,科研經費充足。
本專業為碩士研究生所開設課程內容,反映了當前電路與系統學科的前沿水平,研究課題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學科前沿研究課題。培養研究生具有電路與系統的堅實理論基礎和扎實的應用開發能力,具有很好的就業前景。其中優秀碩士生可提前直接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博士學位。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交互式圖形圖像處理
02.(全日制)音頻數據挖掘
03.(全日制)智能信息處理
04.(全日制)嵌入式系統
05.(全日制)集成電路設計
06.(全日制)片上系統(SOC)設計與仿真
07.(全日制)信息檢測與控制
08.(全日制)遙感與信息處理
指導教師:
萬旺根教授、劉學峰教授、張金藝教授、朱秋煜研究員、謝亞楠研究員等。
招生人數:1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29信號系統與電子線路
5.復試科目:數字信號處理
備 注:
本專業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涉及電磁場理論、微波毫米波技術、光電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電磁波的產生、傳播、輻射、散射、變換、檢測以及微波與光波相互作用的理論與應用。多年來在各種無線通信和軍事應用的牽引下,本學科在現代天線理論與技術、微波毫米波電路、微波輸能技術、微波毫米波測量新技術、電磁散射與逆散射、光電子技術與電磁仿真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取得了顯著成果。
本專業是1981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點,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是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擁有上海市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介質測量基地、天線與微波研究開發中心等。近五年來承擔十余項國家863、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獲國家發明獎、優秀教材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十多項。主持召開了多次國際性學術會議,與美、日、加、澳等國學術界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并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等單位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
本專業培養研究生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和創新能力。對于品學兼優且有志繼續深造的碩士研究生可直接申請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現代天線理論與技術
02.(全日制)微波毫米波電路
03.(全日制)微波輸能技術
04.(全日制)微波毫米波測量新技術
05.(全日制)太赫茲理論與器件
06.(全日制)光纖技術與應用
07.(全日制)微波與光結合技術
08.(全日制)計算電磁學
09.(全日制)電磁散射與電磁兼容技術
指導教師:
黃宏嘉院士、陳振宜研究員、楊雪霞教授、肖中銀研究員、楊廣立教授、石志東研究員、季敏寧教授、肖詩逸教授等。
招生人數:15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30電磁場理論基礎
5.復試科目:微波技術
備 注:
本專業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信息領域重要的研究學科。本專業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批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交換與處理。主要研究領域有:數字通信與接入網絡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與傳輸技術、光纖通信、寬帶無線通信、多媒體通信及終端技術、光纖器件、光纖傳感網絡等。
本專業是上海市一流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擁有開展通信工程研究所需的成套精密實驗儀器設備,近年來承擔一百多項科研項目,獲得數十項國家、省部級以上的科研成果與獎勵,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著名刊物上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并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
本專業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包括專業基礎理論以及反映本專業最新成就的專業課以及文獻閱讀課。研究內容大多數是國際、國內前沿課題或與國民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攻關項目。本專業培養學生的目的是使他們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與系統的專業知識,能獨立從事本專業領域的研究工作。學生中的優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的博士學位。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光纖通信
02.(全日制)數字通信與接入網技術
03.(全日制)寬帶移動通信技術
04.(全日制)多媒體通信及終端技術
05.(全日制)光纖傳感網絡及信號處理
指導教師:
汪敏教授、王廷云教授、鄭國莘教授、甘朝欽教授、劉云啟教授、王春華教授、李迎春研究員、王潮教授、彭章友教授、王濤教授、方捻教授、龐拂飛教授、宋英雄教授、鄒君妮教授、牟成博教授、徐樹公教授、張瞬卿教授等。
招生人數:10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29信號系統與電子線路
5.復試科目:通信原理
備 注:
本專業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本專業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處理、編碼、傳輸、檢測、控制、識別、理解、顯示等理論和技術。主要研究領域有:高性能視頻處理與編碼、智能信息處理與系統、新型顯示系統與內容生成、多媒體內容安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通信信號處理、盲信號處理及應用、圖象處理與多媒體通信、視頻大數據處理、語音信號與聲信號處理。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實驗設備先進,科研經費充足,科研效益顯著。本學科點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連續得到國家211工程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持,曾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先進重點學科。并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單位開展研究生的聯合培養。
本專業所設課程充分反映信息與通信領域中當前的國內外先進研究成果,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研究內容大都是國家和上海市下達的前沿研究課題,并與上海市的支柱產業―信息與通信產業的重大項目相結合。學生取得碩士學位后除一部分攻讀博士學位外,大多數到中、外企業從事高技術研發工作。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高性能視頻處理與編碼
02.(全日制)智能信息處理與系統
03.(全日制)多媒體內容安全
04.(全日制)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
05.(全日制)通信信號處理
06.(全日制)盲信號處理及應用
07.(全日制)新型顯示系統與內容生成
08.(全日制)圖象處理與多媒體通信
09.(全日制)視頻大數據處理
10.(全日制)語音信號與聲信號處理
指導教師:
方勇教授、張之江教授、安平教授、張新鵬教授、黃素娟教授、劉志研究員、張海燕教授、王國中教授、管業鵬教授、沈禮權研究員、錢振興教授、馮國瑞教授等。
招生人數:45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29信號系統與電子線路
5.復試科目:數字信號處理
備 注:
本專業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
083100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源于生物醫學與工程技術的交叉綜合,是我國先進醫療器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學科。本專業以電子、通信和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著重研究數字診療技術與裝備,為醫療設備的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高級技術人才。
本專業已取得十余項國家及省市級的科研成果,其中兩項分別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二等獎,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了數本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專著和教材。并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等單位開展研究生的聯合培養。本專業自1984年獲批建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來,已培養碩士研究生數百名。本專業學生畢業后,除一部分出國深造以外,大多數到中外企業,主要從事醫學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研究,生物醫學儀器及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臨床醫學工程和數字醫療等方面的工作。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處理與控制
02.(全日制)生物醫學電子學及儀器
03.(全日制)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
04.(全日制)神經信息處理
05.(全日制)醫學信息學與數字醫療
06.(全日制)醫學人工智能
07.(全日制)生物醫學材料
08.(全日制)生物技術
說明: 01-06方向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07-08方向在上海大學醫學院(籌)培養。
指導教師:
01-06方向:嚴壯志教授、李穎潔教授、施俊教授等
07方向:蘇佳燦教授、鄧勇輝教授、曹旭教授及曹烈虎副教授
08方向:胡宏崗教授
招生人數:15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1數學一
4.831信號與系統
5.復試科目:數字信號處理
備 注:
報考07-08方向的考生在上海大學醫學院(籌)培養,授予工學碩士學位;報考其他方向的考生在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培養。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