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 2018-07-17 相關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蔬菜系研究生導師張魯剛介紹如下:
1.基本信息(包含性別、出生年月、目前職稱職務、教育背景、學術兼職等)
張魯剛,男,博士,教授。陜西省岐山縣人,生于1963年2 月8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84年本科畢業于西北農學院,獲得學士學位。1984-1986年在陜西省寶雞縣多種經營辦公室工作。1989年于西北農業大學獲得農學碩士學位。1999年于西北農業大學獲得農學博士學位。1989-1999:陜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從事大白菜育種研究。1999-至今,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蔬菜科學系(蔬菜花卉所)工作。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2001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
2000、2006、2008、2010、2011、2012、2014、2017先后在英國、韓國、美國、日本、臺灣、葡萄牙、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進行學術交流。2008年1月在美國參加陜西省人事廳組織的農業高級培訓、2013年12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兼任中國園藝學會理事、中國園藝學會十字花科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園藝學會分子育種分會理事、中國園藝學會蔬菜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中國園藝學會終身會員,國際園藝學會會員、國際園藝學會十字花科分會理事、國際園藝學會蔬菜專業委員會水分供應和灌溉工作組成員。陜西省遺傳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園藝學會理事、陜西省發明協會理事,陜西省農業專家服務團蔬菜分團委員,陜西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品種選育崗位科學家。中國發明協會和陜西省生物化學協會會員。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蔬菜專業組委員。《長江蔬菜》(學術版)編委。Molecular Breeding,planta,園藝學報、中國農業科學、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等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評議人。
1995年入選陜西省農科院首批跨世紀學科代頭人; 1996年獲陜西省咸陽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1996年入選陜西省楊凌科技基金委員會科技新星;1997年入選陜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001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2年6月獲第八界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2016年入選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領軍人才。
政協楊陵區第八屆、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陜西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
2.研究方向
蔬菜種質資源改良與育種;進行特異大白菜種質資源創新,優質多抗豐產、耐抽薹、橙色大白菜、紫心大白菜等新品種選育研究;
蔬菜生物技術;開展重要性狀分子標記篩選與應用,重要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小孢子培養、子葉真葉離體再生,轉基因等研究;
園藝植物種質資源改良與評價;進行大白菜主要病害病原菌生物學特性、抗病性鑒定,抗逆性、耐抽薹性鑒定與評價;
大白菜次生代謝物調控;重點進行類胡蘿卜素、花青素、黃酮的次生代謝物表達與調控研究;
雄性不育育種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大白菜、蘿卜細胞質雄性不育遺傳規律、分子標記、基因克隆,不育機理等研究;
大白菜雜種優勢研究;進行大白菜雜種優勢規律和種群劃分研究。
3. 開設課程
講授“園藝學專題講座” (博士研究生學位課)
講授“蔬菜種質資源學”( 碩士研究生選修課),
培養博士研究生12人、碩士研究生56人。在讀博士生2人,碩士生7人,博士后2人。
4.主要學術成果(省級以上)
科研經歷:
1989年至今一直從事蔬菜資源創新、生物技術、新品種選育和無公害生產等研究,先后承擔完成了了“七五”“八五”、“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863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八五”農業部重點科技計劃開發研究項目、國家“九五”新品種后補助項目,陜西省科技攻關、陜西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陜西省農業科技重點推廣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教育部“春暉計劃”、楊凌科研基金、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第六、七、八、九輪國家大白菜品種區域試驗”和“第一輪國家春大白菜品種區域試驗”等56項目。
在研科研項目
1.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蔬菜商業化育種技術研究與示范”子課題“黃瓜等主要蔬菜商業化育種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2014BAD01B0802,2014-2018年)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特異積累的分子機理研究(31672163)” (201701-202012)
3.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大白菜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制”(2016YFD0101701, 2016.07-202012)
4.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秋白菜優質多抗適應性強新品種培育”(2017YFD0101701, 2017.09---202012)
5. 陜西省蔬菜產業體系
主要成果:
在蔬菜品種改良與育種、蔬菜生物技術、園藝植物種質資源和蔬菜發育生物學方面取得的成績有:
主持育成審(鑒)定大白菜品種10個、參與育成審(鑒)定大白菜品種5個、線辣椒新品種1個,其中國審(鑒)大白菜品種6個、橙色大白菜新品種2個、春大白菜新品種1個、3個大白菜獲得新品種保護權。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7個。
定位克隆了大白菜橙色葉球、白菜黃色種子、雄性不育等重要性狀的關鍵基因,明確了橙色葉球、白菜黃色種子形成的分子機理。
在國內外首次創制了紫心大白菜新種質,豐富了大白菜種質資源。
建立了大白菜小孢子培養、子葉真葉再生、分子標記、抗病性鑒定等現代蔬菜育種體系。
獲得獎勵:
獲得科技獎勵成果18項,其中“優質、多抗、豐產秦白系列大白菜品種的選育及推廣” 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技術”,1996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陜西省蔬菜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獲得2012年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一等獎。“橙色大白菜新品種‘金冠1號’、‘金冠2號’選育及應用”2009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西部地區韭菜和大白菜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08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蔬菜6個新品種綜合配套技術研究集成與一體化示范”2006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優質、多抗、豐產的秦白3、4、5、6號大白菜新品種及其育種技術”獲1999年度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大白菜異源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和應用”1994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秦白系列大白菜新品種的推廣”獲得199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農業科技推廣一等獎。“大白菜黑斑病種群組成及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技術”1994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優質多抗豐產大白菜新品種秦白一號,秦白二號”1993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白菜RAPD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及QTL分析的研究” 2001年獲得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指導的張俊祥博士論文“橙色大白菜類胡蘿卜素積累機理及擬南芥黃葉基因PRPS5在光合和發育中的作用” 2017年獲得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
5.主要學術論著
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Theor Appl Genet.,BMC Genomics,Front. Plant Sci.,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anta,Molecular Breed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Plant Breeding, Acta Horticulturae,植物學報,園藝學報,中國農業科學、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等發表論文180余篇。編著出版了《茄果類蔬菜周年生產技術》、《白菜甘藍類蔬菜制種技術》、《白菜高效生產新技術(蔬菜高效生產新技術叢書)》,參編了《園藝學進展(第六輯) 》、《中國十字花科蔬菜研究進展》、《大白菜遺傳育種學》、《中國蔬菜育種學》等著作。
6.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陜西楊凌邰城路3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
郵編:712100
聯系電話:15091199690 ; QQ 471754761
Email: lugangzh@163.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