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 2018-06-25 相關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魏澤崧介紹如下:
基本信息
姓 名: 魏澤崧
畢業院校: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性 別: 女
民 族: 滿族
職 稱: 副教授
辦公電話: 010-51682960
電子郵件: zswei@bjtu.edu.cn
個人簡歷
1)大學開始受教育經歷
2010年9月-2013年3月,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博士后
2003年-2006年,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1998年-2001年,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環境設計系,碩士研究生
2)研究工作經歷
2010年- 今,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師
2001年-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系,教師
2014-2015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建筑與環境設計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及承擔課程
研究領域:建筑環境設計、景觀設計等。
曾承擔建筑、環境設計及藝術設計的多門課程包括:空間設計、建筑陳設、建筑制圖、建筑設計初步、材料與構造、房屋建筑學、雙語教學、景觀設計、城市規劃概論、區域規劃設計、店面與櫥窗設計、商業店面設計、室內設計、表現技法、展示設計、中國古代建筑史和西方當代設計思潮(研究生)等。本人曾在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等主辦的設計競賽中多次獲獎。近年每年指導本科畢業生畢業設計均為6名以上,并指導研究生論文和設計,學生成績優異,多次在校內獲得優秀成績,并在國內大學生設計競賽中多次獲獎。
科研項目及設計實踐
一、主要科研項目:
2010年——2013年承擔的主要項目包括:
(1)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規劃圖形設計研究,課題來源:北京交通大學,項目負責人,科研經費:30萬。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建筑形態中的身體意向研究,項目負責人,科研經費:5萬。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山西傳統村落基礎設施改善對策研究 ,項目主要參加者,項目經費:25萬。
(4)北京交通大學教學改革和建設重點項目: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專業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主要參加者,科研經費:8萬。
(5)鑒國際經驗建立東北亞國際航運綜合樞紐的對策研究,課題來源:其它部市,項目主要參加者,科研經費:15萬。
(6)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空間整合規劃和專題研究--綜合交通專題研究,課題來源:北京交通大學,項目第2負責人,科研經費:70萬。
(7)唐山北站廣場交通組織研究和規劃設計,課題來源:北京交通大學,項目主要參加者,科研經費:20萬。
(8)安徽繁昌新港鎮新農村示范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課題來源:北京交大科技創新中心,項目主要參加者,科研經費:4.2萬。
(9)承德-秦皇島高速公路承德段隧道洞門景觀設計研究,課題來源:北京交通大學,項目主要參加者,科研經費:15萬。
(10)北京豪迅商貿有限公司企業CI形象設計,校內橫向課題項目,項目負責人,科研經費:3萬。
(11)巴林左旗西南組團新農村概念規劃,校內橫向課題項目,項目主要參加人,科研經費:4.5萬。
(12)人類住居環境的圈層式泛化研究,基礎科研業務項目,項目負責人。
(13)天津藍調國際項目景觀工程,校內橫向課題項目,項目負責人,科研經費:2萬。
2010年以前作為主要人員參與的科研項目:
(1)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鄰里社區規劃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08A560014,項目主要負責人。
(2)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農村聚落的分布規律研究,項目編號:20040056059,項目參加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北方堡寨聚落研究及其保護利用策劃,項目編號:50278061,項目參加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明長城軍事聚落與防御體系基礎性研究,項目編號:50578105,項目參加人。
二、設計實踐
先后參加天津大學圖書館壁畫設計、北京復興門百盛公司店面裝修設計(入選2009年出版的《全國百所高校教師設計優秀作品集》)、天津市鼓樓復原設計、古文化街規劃設計、北運河北洋園整體景觀設計等多項實踐,均已采納落成,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
(1)為天津大學圖書館設計的壁畫在投標競賽中被選中,后參與了該壁畫的整體繪制及施工工作。(已落成)
(2)2001年參與杭州文化園設計,作品“老君巖”雕塑設計被采納。
(3)1998年-2001年度研期間曾參加天津市政設計的多項工程,主要包括市內六區景觀規劃改造;天津市商業步行街改造、擴工建工程等,個人多項方案被采納實施并已落成,創造了較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
(4)參加博士導師主持的山西某酒店設計、天津市古文化街規劃設計、天津市鼓樓復原設計、古文化街規劃設計、北運河北洋園整體景觀設計等多項實踐、天津工業大學校園入口設計等多項實踐工程方案設計及施工工作,這些設計方案目前大部分已落成。
(5)個人設計的先鋒公司復興門百盛商業店面裝修設計(入選2009年出版的《全國百所高校教師設計優秀作品集》)、鵬悅萬通有限公司辦公樓方案設計、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培訓中心改建方案設計、紹興世貿中心景觀設計、廈門園博園海洋島景觀設計、北京五谷莊苑景觀設計等多項工程設計實踐均已被采納并落成。
論文著作及作品
一、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1] 魏澤崧等,《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發表于《裝飾》2005年第2期,p043。
[2] 魏澤崧、張玉坤,《當代西方建筑的人體失序》(第一作者)發表于《新建筑》2006年第3期(雙月刊),總第106期, p64-67,。
[3] 魏澤崧等,《人體意向在當代西方建筑中的表現》發表于《裝飾》2006年第2期,起止頁碼:p046。
[4] 魏澤崧、張玉坤,《表達與象征的意義——原始人類居住空間中的人體象征》發表于《建筑師》2006年第5期(雙月刊),總第123期,2006年10月。
[5] 魏澤崧、汪霞、孫石村,《創造建筑的生命之旅》(第一作者)發表于《世界建筑》2008年第一期,總第211期,,p114-115。
[6] 汪霞、魏澤崧,《城市人工濕地的生態營造》發表于《建筑學報》2005年第8期,總第443期46-49。
[7] 汪霞、魏澤崧,《水域空間廢棄地塊的景觀改造與再生》發表于《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總第96期,第27卷,2006年第4期(季刊), p125-128。
[8] 汪霞、魏澤崧,《濱水建筑環境的控制與營造》發表于《建筑科學》2007年第9期, p98-101。
[9] 魏澤崧、李東,《密斯與缺失的形體》于2009年10月發表于《建筑師》2009年第5期(雙月刊),
[10] 魏澤崧,《當代城市公共藝術的人性化體現》)發表于《雕塑》2004年第3期;總第41期; p16-18。
[11] 魏澤崧、永利,《芻議室內透視圖與正常視域的關系》發表于《北方美術》2002年第3期,總第38期, p6-p8字。
[12] 魏澤崧、永利,《芻議室內透視圖與正常視域的關系》(續)發表于《北方美術》2005年第4期,總第51期, p59-62。
[13] 魏澤崧、汪霞,《無聲之中蘊有生》發表于《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7年3月。
[14] 魏澤崧、馬強,柯布西耶的勒氏模數尺解析,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0(12),p208-210
[15] 魏澤崧、汪霞、孫石村,建筑的生命之旅,世界建筑,2008(01),p114-115
[16] 魏澤崧、李東,密斯與形體缺失,建筑師,2009(05),p95-99
[17] 魏澤崧、汪霞,中國古代建筑構件——門的美學研究,華中建筑,2011(12),p161-165
[18] 魏澤崧、張野、周詹妮,解讀方塔園,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2年7月, p198-200,
[19] 魏澤崧、汪霞、郭海,從文化生態學范疇看中國歷史城市的發展,華中建筑,2013年2月,p117-120
[20] 魏澤崧、郭海、曹文婕,創新現代中式——萬科第五園案例分析,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13年1月, p210-213。
[21] 魏澤崧、張紅紅,《景觀設計教學實踐與探索》,《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研究論文集2011》(上),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p318-326,ISBN978-5121-0972-8。
[22] 魏澤崧、孫石村,《從傳統文化中探索現代景觀設計元素教學研究》,《第十一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研討會論文集》,p12-16,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年9月。
[23] 張紅紅、魏澤崧,《專題研究性的建筑設計課教改》,《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研究論文集2011》(下),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p116-118,ISBN978-7-5121-0971-1 。
[24] Wei Zesong,Sun Shicun ,Human body and Intelligent Bionic Architecture Design in Electronic Age(EI檢索),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12年11月,p18-23.
[25] Wei Zesong, Wang Xia,Pang Xiaolong,The Green Traffic Strategy in Low Carbon Communit(EI檢索),LTLGB2012, published by Springer-Verlag,ISBN;978-3-642-34650-7,2012年10月,p75-80.
[25]Wang Xia, Wei Zesong, Yan Yibai,Solar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EI檢索), LTLGB2012, published by Springer-Verlag,ISBN;978-3-642-34650-7,2012年10月,p349-353.
[27] Wei Zesong, Strategy of Low Carbon Traffic Planning for Contemporary Living Community, ,AISS(國外EI期刊)錄用,2013年內發表。
二、出版著作、教材
[1]永利、魏澤崧等編寫,《美術技法理論——透視、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ISBN:978-7-04-020513-8,本教材連續獲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榮譽稱號。
[1] 魏澤崧編譯,《設計中的男女尺度》,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ISBN:978-7-5618-2718-5.
[2]王嵐、韓林飛、魏澤崧等,《建筑設計中的111個學習技巧》,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3月,ISBN: 978-7-111-25638-0。
[3]王嵐、魏澤崧、薛彥波,《景觀設計中的111個學習技巧》,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1月,ISBN: 978-7-111-39272-9。
[4]魏澤崧、汪霞、李紅昌,《城市公園的再思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年3月,ISBN: 978-7-112-14310-8。
[5]魏澤崧,《建筑——宇宙與人類之吻》,百花出版社,2013年出版,ISBN: 978-7-5306-5710-2。
指導研究生情況
2006年7月-2009年9月協助指導研究生3名;
2011年-今,指導建筑與藝術學院環境設計研究生王佳慧,研究方向:醫療景觀設計;
2012年-今,指導建筑與藝術學院環境設計研究生鐘翔,研究方向:北京地鐵站的交互設計及臨街建筑設計。
2012年5月,指導2名研究生獲得中國建筑裝飾學會“與敦煌再遇見GBR杯2011墻藝設計大賽“優秀獎作品獎”。
2012年12月指導本院于經管學院6名研究生的設計項目“京茂華庭——新中式風格住宅方案設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方興杯第六屆北京市高校房地產策劃大賽”中獲得綜合設計二等獎。
獲得榮譽
(1)2011年12月,個人設計作品“哈爾濱學府四道街景觀方案設計”獲得中國建筑學會“中國營造2011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景觀設計專業組銅獎,排名1/1。
(2)建筑作品《山西民居——門》,在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全國建筑畫競賽中獲優秀獎(最高獎項),作品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并于同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3)2011年10月,由本人獨立指導北京交通大學08級本科畢業生肖澤建《廈門園博園海洋島景觀規劃與設計》,獲得“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景觀規劃設計競賽”三等獎,本項設計同時獲得中國建筑學會“中國營造2011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學生組優秀獎。
(4)2012年5月,指導5名本科及研究生獲得中國建筑裝飾學會“與敦煌再遇見GBR杯2011墻藝設計大賽“優秀獎作品獎”。
(5)2012年5月,獲得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授予的“優秀指導教師”獎。
(6)2012年12月,由本人獨立指導的“京茂華庭——新中式風格住宅方案設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方興杯第六屆北京市高校房地產策劃大賽”中獲得規劃與建筑設計一等獎及綜合設計二等獎的好成績。
(7) 2012年12月,由本人獨立指導的“禪中閣”房地產項目設計獲得“方興杯第六屆北京市高校房地產策劃大賽”綜合設計二等獎。
(8)三幅設計作品于2007年10月參加全國第12屆藏書票競賽,獲得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授予的“優秀藏書票作品獎”(特邀嘉賓外最高獎),在蘇州古鎮木瀆展出并在《第十二屆全國藏書票藝術展作品集》中出版。
(9)2008年10月以迎接奧運為主題設計的作品入選“第三十二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并于2008年10月在北京世紀壇展出,發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十二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作品集》中。
(10)本人作為主要作者參編教材:《美術技法理論——透視、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ISBN:978-7-04-020513-8,連續兩次獲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榮譽稱號。
(11)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度獲得“北京交通大學校級優秀教師”。
團體兼職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中國建筑教育》特約編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