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20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崔華
單位:化學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
郵編:230026
電話:86-551-63600730
個人主頁:http://cl.ustc.edu.cn
實驗室介紹:http://cl.ustc.edu.cn
個人簡歷 Personalresume
1990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同年任中國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講師,1995年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00年底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其間曾先后在荷蘭Utrecht大學和美國杰克遜州立大學作為博士后和訪問學者從事研究工作。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獲得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基礎研究梁樹權獎(國內分析化學的最高獎項),201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第四屆十大杰出婦女”稱號。2014年10月被任命為2015-2016年國際生物發光與化學發光理事會成員。
研究方向:納米化學發光與電致化學發光及其在免疫分析和核酸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目前主要致力于基于新型發光功能化納米探針的化學發光/電致化學發光超靈敏免疫分析和核酸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疾病診斷與治療、食品安全檢測、環境監測等領域中的應用。近年來,在化學發光和電致化學發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發現電致化學發光的多通道發射現象及其對電極電位、電極材料和電極表面狀態等的依賴性,開辟了電位分辨的電致化學發光這一新的研究領域,推動了電致化學發光的深入研究;率先將納米修飾電極用于電致化學發光的研究,發現魯米諾等傳統電致化學發光體系在納米修飾電極上具有優異的電致化學發光特性;發現金屬納米粒子可作為能量接受體、微尺度反應平臺、還原劑、催化劑等參與液相化學發光反應,將液相化學發光反應的研究對象從分子、離子體系擴展到金屬納米體系,開發了一系列新的化學發光體系,發展了一系列新的免疫分析技術;發明了一系列簡單的“直接鍵合法”,率先合成了發光試劑直接功能化的金屬納米材料和碳納米材料,并將其作為生物分子的分析探針和分析界面,發展了一系列高靈敏度的基于標記技術和無標記的化學發光分析新方法,并將其用于結核菌、心肌肌鈣蛋白、腫瘤標志物等檢測。這些研究開創了化學發光與電致化學發光新的研究領域,不僅對化學發光、電致化學發光和納米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分析化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關工作在Anal.Chem.、Chem.Eur.J、Chem.Commun.J.Phys.Chem.B/C、J.Mater.Chem.、Phys.Chem.Chem.Phys.等國際重要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130余篇。申請中國專利5項、PCT4項、歐洲專利1項、美國專利1項,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4項。受到同行專家的關注。與此同時,還承擔了兩門碩士研究生課和兩門本科生專業課的教學工作,指導了三十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目前已為國家培養博士、碩士二十多人。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化學發光/電致化學發光
2、納米分析化學
3、免疫分析/DNA分析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