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4-17 相關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海平
單位:近代物理系
地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
郵編:230026
電話:+86-551-3600257
個人主頁: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3627
個人簡歷 Personalresume
1999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4年6月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至2005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2005年至2007年為德國電子同步輻射研究所博士后(fellowship)。2007年至201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做研究工作(ResearchAssociate)。2011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研究領域為高能物理實驗數據分析,軟件開發,新型探測器的研發等物理研究。
參加BESII的數據分析以及BESIII探測器R&D工作。利用56MJ/ψ數據,通過J/ψ→γVV過程,系統的研究在VV質量閾附近膺標量介子的產生機制。并且通過J/ψ→γωφ過程中發現了新的粒子X(1812),這個新的粒子可能是混雜態或4夸克態,引起了理論界很廣泛的討論。在德國同步輻射研究所工作期間,參加了H1的數據分析以及在線/離線數據監測軟件的開發,利用ep數據研究粲夸克的產生機制。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期間,參加ATLAS實驗,主要從事ATLAS高能JET能量刻度和模擬研究,以及新物理,新奇特態的尋找。做為主要貢獻者之一,參與利用DiJet事例尋找高能共振態粒子數據分析,并發表了ATLASexotic組的第一篇文章。
2011年5月回國,參加ATLAS、BESIII實驗以及大亞灣二期實驗。在ATLAS實驗中從事Higgs尋找,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尋找,ATLAS探測器的升級工作。作為科大參與BESIII實驗的負責人,BESIII輕強子譜物理分析負責人,負責的輕強子譜的研究工作。作為科大參與大亞灣二期中微子實驗的負責人,參與物理分析以及探測器的模擬及及建設工作。
研究方向 Researchdirection
1、強子對撞機上新物理和Higgs的研究
2、BESIII輕強子譜的研究
3、大亞灣中微子物理二期建設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