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5-20 相關院校: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專業研究生導師李敏慧介紹如下:
姓名: 李敏慧 | 性 別: 女 | 院 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行政職務: | 專業技術職稱: | 導師類別: 博士生導師 | |||||||||||||||
從事專業1: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從事專業2: 化學 | 從事專業3: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從事專業4: | |||||||||||||||||
最后學歷: 碩士研究生 | 最后學位: 博士 | 任碩導年月: | |||||||||||||||
任博導年月: 2005 | 是否院士: 否 | 是否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否 | |||||||||||||||
畢業院校: 巴黎第六大學 | 畢業專業: | 畢業時間: 1993 | |||||||||||||||
辦公電話: 010-64453902 | E-mail: min-hui.li@chimie-paristech.fr | 是否停招: 否 | |||||||||||||||
◇ 個人簡歷: | |||||||||||||||||
李敏慧,女,博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法國巴黎高科化學學院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外國專家
https://www.chimie-paristech.fr/fr/min-hui-li/
教育簡歷:
1981~1986年 北京清華大學化工系高分子材料專業 學士
1986~1989年 北京清華大學化工系高分子材料專業 碩士
1989~1993年 獲法國原子能署全額獎學金留學法國巴黎,在法國原子能署Saclay中心的Léon Brillouin實驗室學習研究,居里大學(巴黎第六大學)化學及物理化學博士 1993~1994年 法國石油研究院博士后
工作簡歷:
1994~1997年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任職于化學部波爾多地區Paul Pascal 研究中心, 從事液晶化學研究
1997~2011年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任職于巴黎居里研究所,從事高分子智能材料及仿生材料的研究
2005年 博士生導師
2011年~至今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主任研究員,任職于巴黎居里研究所
榮譽及兼職:
2008~2010年 復旦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短期), 邀請人:江明院士
2008~2011年 上海大學客座教授
2013~2014年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2013~2016年 北京化工大學兼職教授
2013~2016年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杰出科學獎金獲得者 (Prime d’ExcellenceScientifique)
目前研究方向:
- 用于可控、靶向藥物釋放和生物成像的納米技術
- 響應性的高分子囊泡
- 高分子自組裝
- 響應性的高分子材料
- 可控高分子聚合反應
科學期刊發表文章數目:64; H-factor = 24, 引用次數:1730
Proc. Natl. Acad. Sci.U. S. A.: 2 ; J. Am. Chem. Soc.: 2 ; Phys. Rev. Lett. : 2;
Adv.Mater.: 2 ; Chem.Commun.: 2; Soft Matter: 7
Macromolecules: 10; Phy. Rev. E: 3
突出業績:
在小分子液晶研究領域,發現了同時存在層狀結構和雙螺旋結構的一類新的液晶相——近晶藍相。
用中子散射的方法首次證明了軟物質(SoftMatter)之父Pierre-Gilles de Gennes院士(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出的主鏈型液晶高分子構象的發夾模型。
首次根據Pierre-Gilles deGennes提出的理論模型,研制了具有層狀超分子結構的“熱縮冷脹”型溫敏液晶彈性體材料。同時研制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做可逆收縮的感光液晶彈性體。2005年12月被英國皇家學會 (The Royal Society) 邀請 ,在“液晶科學新動向”的討論會上作了題為“以液晶高分子為基礎的仿生人造肌肉材料”的專題報告,George W. Gray 皇家院士在大會總結中對此報告給與高度評價,認為是大會最佳報告。
首次將液晶高分子引入兩親性聚合物,研制成功了響應性智能高分子囊泡、高分子納米管以及高分子納米纖維等。首次提出了通過引入自卷曲率(Spontaneous Curvature) 快速打開高分子囊泡的新機制,發明了一種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瞬時打開的高分子囊泡。此結果申請國際專利一項,文章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
協調組織了第一屆(2009年5月在上海復旦)和第二屆(2010年10月在巴黎ESPCI)中法高分子科學研討會,起到了中法合作的橋梁作用。
策劃并主持了2011年4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居里研究所和清華人”的展覽,以紀念清華百年和中法科學合作百年。展覽回顧了清華校友錢三強、何澤慧和施士元以及其他包括嚴濟慈、楊承宗在內的中國學者在居里研究所的學習和工作經歷。
|
|||||||||||||||||
◇ 本人從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 |||||||||||||||||
- 用于可控、靶向藥物釋放和生物成像的納米技術 - 響應性的高分子囊泡 - 高分子自組裝 - 響應性的高分子材 | |||||||||||||||||
|
|||||||||||||||||
|
|||||||||||||||||
◇ : 成果獲獎情況 | |||||||||||||||||
|
|||||||||||||||||
◇ :主持重大科研項目情況 | |||||||||||||||||
|
|||||||||||||||||
◇ :目前承擔的主要項目 | |||||||||||||||||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