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5-06 相關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基本信息
辦公電話:010-51684395 電子郵件: lijy@bjt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園村3號,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郵編:100044
教育背景與工作經歷
1993年9月進入西北紡織工學院讀本科,1997年7月獲得環境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9月進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讀碩士,2000年7月獲得環境工程專業工學碩學學位。2000年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讀博士,2003年7月獲得環境工程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博士學位(微生物學方向)。
研究方向(順序不分先后)
市政工程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
招生專業
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
土木工程博士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
科研項目
基本科研業務費:高溫耐鹽嗜油微生物降解石油廢水的性能及機理研究,2014-01-01--2015-12-31,8.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高井熱電廠二氧化碳捕集系統調試項目,2013-12-10--2014-12-30,70.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預洗滌塔廢水混凝除氟的試驗研究,2013-11-15--2014-01-31,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陜西華電瑤池發電有限公司水平衡試驗,2013-05-31--2013-10-31,18.0萬元,參加
基本科研業務費:制藥行業有毒有害污染物環境行為及削減技術研究,2013-01-18--2015-12-31,51.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臭氧氧化處理有機胺吸收煙氣脫硫廢水的試驗研究,2012-08-20--2012-09-30,7.0萬元,參加
國家重大專項(民口)-參加:遼河流域有毒有害物污染控制技術與應用示范研究-遼河流域化工與石化行業有毒有害物污染特征及控制方案,2012-01-30--2015-12-30,120.0萬元,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發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弗氏檸檬酸桿菌生物膜特性與控制機理研究,2013-01-01--2016-12-31,80.0萬元,參加
鐵道部科技司: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鐵路站段含油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研究,2012-06-01--2013-12-31,50.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脫硫廢水中有機胺及氟離子去除的試驗研究,2012-07-15--2012-08-15,3.5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農村降雨水質監測,2012-06-20--2012-06-30,2.5萬元,主持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二次供水水質水量監測分析,2011-12-01--2012-12-31,8.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河北大唐國際張家口熱電有限公司水平衡試驗,2011-12-01--2012-08-30,2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山西省呂梁民用機場工程水土保持監測,2011-10-20--2012-12-31,40.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煤制氣碎煤加壓氣化爐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試驗驗證及技術評估,2011-06-20--2012-06-30,20.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新建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新疆段)水土保持監測,2011-08-01--2014-12-31,209.0萬元,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多功能紫外光源制備及其光電芬頓耦合處理抗生素廢水研究,2012-01-01--2015-12-31,62.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張家口發電廠廢水處理預處理絮凝劑、反滲透殺菌劑篩選試驗研究,2010-11-30--2011-05-30,24.3萬元,參加
基本科研業務費:基于宏觀熒光成像技術的材料表面粘附細菌的定量測定方法,2011-04-01--2012-12-31,6.0萬元,主持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火力發電廠水質全分析,2009-09-30--2009-12-30,4.6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城市再生水應用于發電廠冷卻水系統防腐防垢試驗,2009-11-06--2010-05-30,21.5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火力發電廠節水模型研究,2009-08-10--2009-12-31,9.9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污水弱酸陽離子交換樹脂軟化處理過程使用CO2再生工藝的可行性研究,2008-06-30--2009-12-30,17.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火力發電廠煙氣脫硫用水水質研編,2008-07-01--2009-12-20,26.5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火力發電廠節水模型研究,2009-08-10--2010-12-31,10.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濕法脫硫運行技術參數的優化,2009-08-25--2009-11-02,1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新建鐵路朔州至準格爾工程水土保持監測,2009-09-01--2012-10-30,80.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村鎮數字化模型系統測試,2009-08-01--2009-09-30,1.5萬元,參加
科技部“科技支撐”:村鎮雨水利用測試與分析,2009-07-10--2010-12-31,9.8萬元,參加
鐵道部科技司:鐵路節約水資源技術研究-危險物品貨車清洗污水處理及重復利用研究,2009-06-10--2010-12-31,40.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火力發電廠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用水及平衡測試研究,2008-12-01--2009-05-31,36.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脫硫技術培訓,2008-04-03--2008-05-30,5.5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寧波市城市尾水深度處理回灌河道技術研究,2008-03-20--2008-08-31,6.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北京高井熱電廠中水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防腐防垢防微生物后評估試驗及除濁方案研究,2008-05-23--2008-12-29,9.6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燃煤鍋爐靜電除塵器煙氣(粉塵)新型調質劑的試驗研究,2007-10-12--2008-04-30,30.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張家口發電廠水平衡試驗及廢水零排放規劃,2007-06-01--2007-10-31,29.2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創新科技中心:金橋地熱再生水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防腐防垢研究,2006-08-01--2007-02-28,30.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污水資源化利用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膜污染機理與,2006-01-01--2007-12-31,4.0萬元,參加
鐵道部科技司:鐵路洗滌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2003-08-01--2004-06-30,14.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列車糞便處理成套技術前期研究,2003-12-01--2005-12-31,5.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污水處理好氧顆粒污泥形成機理研究,2003-12-01--2005-12-31,3.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廢堿渣循環循環硫化床煙氣脫硫設備研制及試驗研究,2003-10-01--2004-05-31,43.5萬元,參加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1. Li J. Y., Bacterial mass transport and adhesion using macroscopic fluorescence imaging, ISBN:9789036764780
2. Li J. Y., Busscher H. J., van der Mei H. C., Sjollema J., 2013, Evaluation of bacterial deposition on non-transparent materials using fluorescence imaging, Biofouling, 29, 11-19.
3. Li J. Y., Busscher H. J., van der Mei H. C., Norde W., Krom B. P., Sjollema J., 2011,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ation to bacterial mass transport in a 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Part II: Use of fluorescence imaging,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87, 427-432.
4. Li J. Y., Busscher H. J., Norde W., Sjollema J., 2011, Analysi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ation to bacterial mass transport in a 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84, 76-81.
5. Li J., Xu Z., Li J. Y. , Jiao D., 201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of 304 stainless steel in reclaimed water from a power plant, Acta Phys. Chim, 26(10), 2638-2646.
6. Li J., Li J. Y., Yuan W. S., and Du Y. L., 2010, Bio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 alloys BFe30-1-1 and HSn70-1AB by SRB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64(5), 363-370.
7. Sun F. Y., Yang C. Y., Li J. Y., Yang Y. J., 2006,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J. Environ. Sci., 18(5), 864-871.
8. Li J. Y., Chen Y., Li J., Zhang D. H., Wang S. G., Wang L. J., Jiang D., Sun F. Y., Zhang Q., 2006,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ation,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81, 823 – 830
9. Li J. Y., 2005, Effects of Fe(III) on flo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sludge,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80, 313-319.
10. Li J. Y., Luan Z. K., Zhu B. X., Gong X. Y., Peng D. C., 2002, Effects of colloidal organic matter on nitr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biofilms, 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 77, 1333-1339.
11. 李久義、吳念鵬、劉瀅、李進, 2007, 高濃度氨氮廢水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環境工程學報,1(1), 35-40.
12. 鄒雪、孫飛云、楊成永、李久義,利用好氧硝化顆粒污泥SBR處理分離尿液的研究,環境科學,2007, 28,1987-1992
13. 孫飛云,楊成永,李久義,SBR中不同基質對好氧顆粒污泥的性狀影響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106-110,114
14. 劉建國, 張棟華, 王曙光, 岳欽艷, 李久義, 高寶玉, 2006, 好氧顆粒污泥的性質及形成機理的探討, 山東大學學報,36(3), 116-119。
15. 張棟華、岳欽艷、王曙光、姜棟、孫飛云、李久義,2006,序批式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特性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2(1), 80-83.
16. 趙華章,朱志慧,李久義,裴元生,欒兆坤,2005,以TEOS為硅源的聚硅氯化鋁的絮凝性能及殘留鋁研究,31(4), 46-48.
17. 姜棟, 王連俊, 李久義, 2005, 膜生物反應器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前景展望, 山西建筑, 31(21), 7-8.
18. 陳福泰, 左華, 李久義, 范正虹, 欒兆坤, 2004, 新型氣浮裝置ES-DAF中氣泡粒徑分布的表征, 環境科學, 25(1), 111-113.
19. 王紅宇, 李久義, 欒兆坤, 劉維屏, 2004, 聚合氯化鐵絮凝處理低溫低濁水的研究,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5(12), 25-27.
20. 李久義,欒兆坤,朱寶霞,陳福泰,賈智萍,2003, 膠體態有機物對生物膜硝化過程的影響,環境科學, 24(5),70-74。
21. 李久義,吳曉清,陳福泰,朱寶霞,郭健,欒兆坤,2003,Fe(III)對活性污泥絮體結構和生物絮凝作用的影響,環境科學學報,23(5), 582-587。
22. 李久義,左華,欒兆坤,朱寶霞,賈智萍,2002,不同基質條件對生物膜細胞外聚合物組成和含量的影響,環境化學, 21(6), 546-551。
23. 朱寶霞,李久義,欒兆坤,2001,城市污水混凝強化一級處理的機理探討,給水排水, 21(7),10-15。
著作譯著
1. Li J. Y., Bacterial mass transport and adhesion using macroscopic fluorescence imaging, ISBN:9789036764780
專利
1. 一種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吸收塔內漿液濃縮倍率的測試方法
2. 一種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系統凈煙氣凝霧方法和裝置
3. 一種用于村鎮畜禽養殖場降雨地表徑流的處理系統
4. 一種新型序批式反應器污水處理方法
5. 利用兩段式生物反應器實現污泥減量化的工藝
軟件著作權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