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4-19 相關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基本信息
辦公電話:51684178 電子郵件: hfeng@bjt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郵編:100044
教育背景與工作經歷
1968年11月出生于山東省新泰市,2004年6月畢業于復旦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1年7月——1994年3月,在山東輕工業學院任教,擔任硅酸鹽工程系政治輔導員、團總支副書記,兼任社會科學部教師。 1994年3月——2009年7月,在山東財政學院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期間:2004年4月起,擔任碩士生導師,2005年2月——2009年7月任經濟學院副院長,2007年10月起聘任為山東財政學院首批科研團隊學術帶頭人。 2007年榮獲第八屆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榮譽稱號,被《中國教育報》稱為“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經濟學家”(http://www.jyb.cn/zgjyb/two/200709/t20070907_110843.html)。 2006年8月——2009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考核成績為優。 2009年7月——今,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擔任教授,籌建北京交通大學服務經濟與新興產業研究所并擔任所長。 2010年4月——今,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期間2010年5月——2011年7月兼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擔任北京交通大學陜西招生宣傳組組長 2013年11月——今,擔任北京交通大學福建招生宣傳組組長 2011年9月——今,擔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學碩博連讀項目主任 2013年7月——今,擔任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系主任
研究方向(順序不分先后)
產業組織、產業結構與產業安全
金融學、金融工程和價格理論及政策
產業經濟與企業組織研究
運輸經濟理論與政策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招生專業
經濟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
經濟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碩士
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碩士
科研項目
基本科研業務費:基于時空分析的新經濟商業模式創新研究,2014-01-01--2015-01-01,3.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建設利用社會資本研究,2013-12-12--2014-03-31,15.0萬元,參加
其它部市:開發性金融引領社會資本進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研究,2013-12-12--2014-03-12,2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吉林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重點項目研究,2013-06-18--2015-12-31,50.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莒南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研究,2013-09-28--2014-06-28,25.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吉林高新區科技金融創新研究,2013-06-18--2014-10-31,10.0萬元,主持
北京市哲社辦:基于產業安全的首都經濟圈產業轉移研究,2013-07-01--2015-04-01,20.0萬元,參加
其它: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戰略規劃研究,2012-11-01--2013-03-31,5.0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山西省長治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06-08--2012-12-31,3.0萬元,主持
鐵道部科技司:中國高速鐵路的綜合效益評價與支持政策研究,2011-06-01--2012-10-30,20.0萬元,主持
基本科研業務費:高速鐵路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2011-02-28--2011-12-31,5.0萬元,參加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專項:后金融危機時期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擴大文化消費政策研究,2010-09-01--2012-06-30,12.0萬元,參加
其它部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對泛亞鐵路快速通道影響研究,2010-10-15--2011-10-31,35.0萬元,參加
人才基金:加快服務業發展與調整產業結構研究,2009-12-01--2011-09-30,5.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體驗經濟與企業進入養生保健行業的商務模式研究,2009-10-01--2010-09-30,10.0萬元,主持
鐵道部科技司:鐵路現代化在國家經濟建設中作用與地位研究,2009-11-30--2010-12-31,25.0萬元,參加
其它部市:魯商文化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研究,2008-12-01--2010-06-30,5.0萬元,主持
教學工作
擔任本科生《經濟學原理》、研究生《管理經濟學》《新經濟與新興產業》、碩博連讀班《百篇優博選讀》、博士生《經濟學前沿文獻選讀》《中國經濟思想專題》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1)馮華,陳亞琦:《以新型城鎮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論視野》(CSSCI期刊)2014年第2期,P45—P47
(2)馮華,陳亞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民間資本的分析——基于公私合作關系的視角》,《廣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3年第6期,P29—P35
(3)馮華,司光祿,馮弘毅:《公司治理視角下的企業邊界分析》,《中國工業經濟》(CSSCI期刊)2013年第3期(總第300期)P85—P97
(4)馮華,謝雁嬌:《準公共物品視角下的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建議》,《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12年第6期,P109—P113
(5)馮華、黃凌鶴:《后危機時代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經驗和啟示》,《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CSSCI期刊)2011年第6期,P32—P35
(6)馮華、溫岳中:《產業鏈視角下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11年第5期,P82—P86
(7)馮華、薛鵬:《中國高速鐵路的綜合效益和支持政策探析》,《廣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11年第3期,P12—P19
(8)馮華、孫蔚然:《服務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中國各省區發展水平研究》,《東岳論叢》(CSSCI期刊)2010年第12期,P5—P9
(9)馮華、黃凌鶴:《發揮鐵路現代化作用 實現高速鐵路綜合效益最大化》,《中國鐵路》(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第10期,P4—P7,國研網轉載,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2406610&leafId=3055&chnId=1026
(10)馮華、孫燕:《家族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與生命周期》,《改革》(CSSCI期刊)2009年第6期,P135—P141;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F31《企業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
(11)馮華、司光祿:《基于演化視角的中國服務業發展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09年第4期,P57—P61
(12)馮華、司光祿:《商品屬性視角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國工業經濟》(CSSCI期刊)2007年第11期,P31—P38
(13)馮華:《可持續發展理論在中國的思想淵源考察》,《復旦學報》(CSSCI期刊)2002年第4期,P50—P55,《光明日報》2002年10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3年第2期轉載
(14)馮華、司光祿:《新經濟條件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宏觀經濟研究》(CSSCI期刊),2008年第5期,P37—P42
(15)馮華:《新經濟背景下現代服務業的興起、演化和發展》,《天津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P84—P87
(16)馮華、司光祿:《商品貿易集中度與競爭力的實證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07年第2期,P25—P28
(17)馮華、宋振湖:《中國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CSSCI期刊)2008年第3期,P43—P46
(18)馮華、宋振湖:《山東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CSSCI期刊)2008年第4期,P94—P98
(19)馮華:《中國傳統文化為什么沒有孕育出現代化》,《世界經濟文匯》(CSSCI期刊)2003年第6期,P81—P88
(20)馮華、雷娟:《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中國外貿新視點》,《財經科學》(CSSCI期刊)2006年第5期,P120—P124
(21)任少飛、馮華:《中國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結構的關系》,《財經科學》(CSSCI期刊)2006年第12期,P108—P114,人大復印資料《產業經濟》 2007第02期 和人大復印資料《國民經濟學》 2007年第3期轉載
(22)馮華、張貝旎:《人民幣匯率自由化的實現條件和過程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6年第11期,P27—P31
(23)馮華:《司馬遷的市場經濟思想及其現代意義》,《齊魯學刊》(CSSCI期刊)2003年第1期,P102—P104
(24)馮華、任少飛:《有效政府與有效市場:改革歷程中的政企關系回顧與前瞻》,《山東社會科學》(CSSCI期刊)2007年第7期,P85—P89
(25)張淑梅、馮華:《電子商務對企業組織結構的影響和管理方式創新》,《山東經濟》2004年第4期,P71—P74
(26)馮華、張淑梅:《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和策略》,《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當年的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P27—P30
(27)葉世昌、馮華:《論荀子的以欲望論為基礎的經濟思想》,《河南師范大學學報》(CSSCI期刊)2004年第2期,P29—P32,《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4年第4期和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4年第7期轉載
(28)馮華、張淑梅:《西方失業理論的回顧與我國就業政策反思》,《學術論壇》(CSSCI期刊)2002年第6期,P38—P41
(29)馮華、王儀祥:《從企業理論分析企業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P26—P31
(30)張虎、馮華、王志勇:《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無形資產的比較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06年第11期,P84—P85
(31)馮華、葉世昌:《論齊文化中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入選第五屆齊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齊國治國思想論集》,P1—P6,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2)馮華:《以制度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化》,《大眾日報》2002年10月27日第二版《論叢》欄目特約專家署名理論文章,半版
(33)馮華:《對史記•貨殖列傳中“以武一切”的一種解釋》,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2002年,CNKI收錄
(34)馮華:《加快文化創新,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山東經濟》2000年第3期,P10——P14
(35)馮華,陳廣春:《試論市場機制的微觀局限性及其政策彌補》,《山東經濟》1995年第6期,P24——P28
(36)馮華、張淑梅等:《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市黃島區)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匯編》,P128—P149,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5月
著作譯著
馮華,張淑梅.魯商文化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M]。國內: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06
馮華.西方經濟學[M]。國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08第一版,2013-12第二版
馮華.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實現機制研究[M]。國內: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06
獲獎與榮譽
綜合榮譽(1)2014年1月獲得2013(第十屆)MBA成就獎杰出教授獎(2)2013年6月被北京交通大學2013屆畢業生評為“我最敬愛的老師” (3)2007年8月被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授予第八屆“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榮譽稱號。(4)2004年6月評為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5)2001年9月評為山東財經大學(原山東財政學院)優秀教師 科研成果和其他獲獎情況(1)論文《商品屬性視角下的現代服務業發展》2009年11月被評為第二十三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12月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二等獎,第1位次,合作者:司光祿(2)主持完成的課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2007年8月獲得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1位次(3)論文《可持續發展理論在中國的思想淵源考察》2004年3月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3年11月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4年11月獲得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三屆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獨立完成(4)《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可持續發展思想和實現機制研究》專著2006年11月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年9月獲得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四屆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獨立完成(5)論文《有效政府與有效市場:改革歷程中的政企關系回顧與前瞻》2008年11月獲得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五屆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1位次,合作者:任少飛(6)指導本科生拓志超2005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7)指導2005級研究生任少飛獲得山東省2007年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8)2002年11月、2003年11月獲得復旦大學光華獎學金,并連續獲得研究生二等獎學金
社會兼職
現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商業史學會理事、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服務貿易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區域經濟學會理事,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吉林高新區經濟顧問等。曾任全國高等財經教育研究會理事、山東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文化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