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4-17 相關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基本信息
辦公電話:010-51688536 電子郵件: liqy@bjtu.edu.cn
通訊地址:九教北201 郵編:100044
教育背景
2001 - 2006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97 - 2001 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4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主任;
2013 -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破格晉升);
2012 - 今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通信網絡研究所,所長;
2006 - 今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教練;
2010 - 2011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順序不分先后)
移動與互聯網絡
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招生專業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碩士
科研項目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缺陷檢測理論及應用研究,2013-11-01--2015-12-31,15.0萬元,主持
北京市科委:基于大數據的交通計算若干問題研究,2013-11-01--2014-10-31,50.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數字圖像閃電通道識別算法性能測試,2013-07-01--2013-12-31,4.5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面向軌道交通安全的物聯網理論與關鍵技術,2013-08-30--2013-08-30,4.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鋼軌表面擦傷識別算法研究及測試,2013-09-06--2014-12-31,9.0萬元,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皮層折疊過程中靜息狀態網絡的發育及其與早產兒腦損傷的關系,2012-12-04--2015-12-31,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網絡流量仿真規劃系統設計與開發,2013-03-01--2013-09-30,26.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Link-16數據鏈網絡規劃軟件研究與開發,2013-01-18--2014-01-18,100.0萬元,參加
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軌道交通安全的物聯網理論與關鍵技術,2013-01-01--2014-12-31,15.0萬元,參加
其它: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服役狀態監控的物聯網技術研究,2013-01-01--2014-12-31,2.0萬元,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于高速前向運動視頻的運行環境檢測模型,2013-01-01--2016-12-31,80.0萬元,參加
基本科研業務費: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鋼軌表面擦傷檢測技術研究,2012-01-01--2012-12-31,8.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基于空間統計特性的云圖視覺特征抽取算法開發與測試,2011-09-20--2013-09-20,12.0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缺陷檢測算法及其在高速鐵路軌道部件檢測中的應用研究,2011-01-01--2012-12-31,4.0萬元,主持
基本科研業務費:基于視覺感知的高速鐵路運行環境安全檢測與預警,2011-07-01--2014-06-30,55.0萬元,參加
紅果園:增強演示系統集成,2010-09-21--2011-05-21,15.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神經網絡模型和地基云檢測精度評估方法研究,2010-08-30--2011-08-30,3.5萬元,主持
基本科研業務費:面向高速鐵路的軌道部件缺陷檢測算法與系統研究,2010-01-01--2010-12-31,7.0萬元,主持
北京交通大學:降水類型數字圖像識別系統研制,2009-09-15--2011-09-15,15.0萬元,主持
紅果園:盔載感知增強系統樣機研制,2009-12-01--2009-05-31,50.0萬元,參加
博士點基金:視神經細胞的特征加工機制及其在圖像檢索中的應用,2009-01-01--2011-12-31,3.6萬元,主持
紅果園:盔載感知增強系統研發,2008-07-01--2009-07-31,30.0萬元,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形狀視覺通道中神經細胞特征加工的計算模型及其應用,2009-01-01--2011-12-31,20.0萬元,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圖像識別的多特征判別流形學習方法研究,2009-01-01--2011-12-31,32.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鋼軌表面擦傷圖像識別軟件的開發,2007-12-01--2008-12-31,18.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圖像特征提取和檢索系統研發,2008-03-01--2009-10-31,12.0萬元,主持
博士點基金:基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模式的科技論文網絡發表,2008-01-01--2008-12-31,4.5萬元,參加
科技部“863”:基于視覺感知的智能計算模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2007-07-12--2009-12-31,86.0萬元,參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視知覺組織的神經計算模型,2008-01-01--2010-12-31,26.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跨區間無縫線路設計檢算軟件,2007-07-05--2008-10-05,20.0萬元,參加
北京交通大學:山西省通信公司長治市分公司工作流管理系統,2007-04-01--2007-10-31,24.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基于語義的圖像檢索方法與理論研究,2006-11-01--2008-11-30,2.0萬元,主持
教學工作
本科課程:
算法設計與分析
算法設計與問題求解
研究生課程:
算法設計與分析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代表性論文:
1) Qingyong Li, Shengwei Ren. A Real-Time Visual Inspection System for Discrete Surface Defects of Rail Head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 2012, 61(8), pp:2189-2199.
2) Qingyong Li, Shengwei Ren. A Visual Detection System for Rail Surface Defect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DOI: 10.1109/TSMCC.2012.2198814. (SCI)
3) Qingyong Li, Yaping Huang, Zhengping Liang, Siwei Luo. Thresholding Based on Maximum Weighted Object Correlation for Rail Defects Detection,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2012, Vol.E95-D, No.7, pp: 1819-1822. (SCI)
4) Qingyong Li, Zhiping Shi. A Higher Order Contextual Texture Descriptor for Image Retrieval Using Generalized Texton Co-occurrence Matrix. 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13, 16(1A), pp: 155-174.
5) Qingyong Li, Weitao Lu, Jun Yang, James Z. Wang. Thin Cloud Detection of All-Sky Images Using Markov Random Field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12, 9(3): 417-421. (SCI, IF: 1.54)
6) Qingyong Li, Weitao Lu, Jun Yang. A Hybrid Thresholding Algorithm for Cloud Detection on Ground-based Color Image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11, 28:1286-1296. (SCI, IF: 1.49)
7)Qingyong Li, Siwei Luo, Zhongzhi Shi. Fuzzy Aesthetic Semantics Description and Extraction for Art Image Retrieval.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 2009(57): 1000-1009. (SCI)
8) Zhiping Shi, Xi Liu, Qingyong Li, Qing He, Zhongzhi Shi. Extracting Discriminative Features for CBIR.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2, 61(2): 263-279. (SCI)
9)Xianhua Zeng, Siwei Luo, Qingyong Li. An Associative Sparse Coding Neural Network and Application. Neurocomputing, 2009,73(4-6):684-689. (SCI)
10)Qingyong Li, Zhiping Shi, Zhongzhi Shi. A Selective Sparse Coding Model with Embedded Attention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Informatics and Natural Intelligence, 2007, 1(4): 61-74.
11)李清勇,施智平,史忠植. 綜合語義特征和視覺特征的二階段紋理圖像檢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8年,第20卷,第4期:499-505.
12)李清勇,羅四維,史忠植. 基于獨立紋元矩的紋理圖像檢索.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7年,第19卷,第10期:1328-1333.
13) 李清勇, 胡宏, 施智平, 史忠植. 基于紋理語義特征的圖像檢索研究. 計算機學報, 2006,第29卷,第1期:116-123.
14)施智平,李清勇,史俊,史忠植。 集成低層特征和語義信息的相關反饋方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7年,第19卷,第9期:1138-1142.
15)石川,李清勇,史忠植。 一個快速的基于占優樹的多目標進化算法。軟件學報,2007, 第18卷,第3期:505-516.
16)施智平,胡宏,李清勇,史俊,史忠植。 視頻數據庫的聚類索引方法。計算機學報,2007,第30卷,第3期:397-404.
著作譯著
1)Qingyong Li, Zhiping Shi, Zhongzhi Shi. A Selective Sparse Coding Model with Embedded Attention Mechanism. Novel Approaches in Cognitive Informatics and Natural Intelligence, by YingXu Wang (eds.), pp.78-91,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8.
2)Zhiping Shi, Qingyong Li, Qing He, Zhongzhi Shi. A Semantics Sensitive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 and Retrieval for Multimedia Databas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aximizing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by Zongmin Ma (eds.), pp.289-314,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8.
3)Qingyong Li, Zhiping Shi, Zhongzhi Shi. Linguistic Expression Based Image Description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mage Retrieval. Soft Computing in Image Processing - Recent Advances Series: Studies in Fuzziness and Soft Computing, Vol. 210 Nachtegael, M.; Van der Weken, D.; Kerre, E.E.; Philips, W. (Eds.) 2007, pp. 97-120.
4) 李清勇. 算法設計與計算機問題求解,2013,電子工業出版社。
獲獎與榮譽
2013“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劃”人選
2013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3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專項獎
2012北京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2北京交通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2010北京交通大學五四獎章
2009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師
2009北京交通大學握奇獎教金
2009北京交通大學“紅果園雙百人才計劃”人選
2007-2012年間,作為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教練指導學生在亞洲區預賽中獲金獎6次,銀獎10次,銅獎17次,并率領北京交通大學代表隊連續四年晉級全球總決賽,并獲排名獎狀:
2008.4第32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47名 教練 加拿大Baff
2009.4第33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34名 教練 瑞典Stockholm
2010.2第34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36名 教練 中國哈爾濱
2011.5第35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第42名 教練 美國Orlando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