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6-03-27 相關院校:北京交通大學
個人簡歷
袁倫渠,男,山東省金鄉縣人,現任國務院參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通大學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1964年畢業于北京經濟學院(現為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系勞動經濟專業。1964—1975年曾先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和鐵道部工作,1975—1994年在北京經濟學院勞動經濟系從事勞動經濟教學與科研工作。1991年任教授、勞動經濟教研室主任,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期間,1980年在中國社科院師從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學習社會學,1985—1990年曾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講授勞動經濟學和勞動社會學。1988—1989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由國家教委派遣赴前蘇聯莫斯科國民經濟學院(現為國立俄羅斯經濟大學)勞動經濟教研室留學和講學。留學期間曾先后去前蘇聯科學院經濟所,社會學所,遠東所,勞動科學研究所,列寧格勒財經學院(現為國立圣彼得堡經濟財政大學),德國紅寶大學,波蘭華沙大學等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1994年至今任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幾年,先后應邀去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馬來西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幾十年來,先后為本科生和碩士生、博士生講授過《勞動經濟學》、《中國勞動經濟史》、《現代勞動組織學》、《社會保障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報酬學》、《勞動社會學》等多門課程。
1、研究領域
勞動經濟與勞動政策;
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
人力資源管理;
2、科研項目
近年來袁倫渠教授主持和參加省部級以上課題30余項。主要有:
主持:
1、國務院課題:關于農民工養老保險金跨地區接續研究(2008-2009)
2、國務院國際合作項目:中國醫療保障體系運行機制研究(國務院參事室與美國雙藍醫保聯合會合作)(2008-2009)
3、國務院課題:中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研究(2005-2006),本人負責主持煤礦人才建設研究、煤礦工傷保險研究
4、與牛文元參事共同主持國務院課題:城鄉統籌構建中國和諧社會制度設計(2006-2009)
5、與魏津生參事共同主持國務院課題:非政府組織市場化運營提供公共產品研究(2006-2007)
6、與魏津生參事共同主持國務院課題:老齡人口參與職業和社會生活研究(2006年)
以上六項均為國務院辦公廳下達,其中3、5、6已完成并獲國務院領導批示。
7、國際項目,PDI國際人事決策研究院資助課題:中國勞動立法與社會保險立法的發展趨勢及其對外商在華投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1999-2001)
8、教育部部級課題:中國老年產業研究(2001-2003)
9、教育部部級課題:中國社會保障體制研究(1992-1993)
10、鐵道部課題:鐵路行車主要工種教育培訓研究(2006-2007)
11、鐵道部基金課題:鐵路企業實施減員增效與再就業工程研究(1998-1999)
12、鐵道部部級重點課題:“九五”期間鐵路職工總量控制和用工制度研究(1996-1998)
13、鐵路工務系統勞動組織定員工作研究,2007
14、山東淄博魯村煤礦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項目(2007年)
15、石材進出口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2005年)
16、區域經濟產業鏈發展戰略研究(2005年)
17、山西太原江南餐飲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項目(2004年)
18、山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戰略規劃研究(2004年)
19、山東沂蒙勞動局項目:沂蒙老區農村剩余勞動力開發利用研究(2003年)
20、勝利油田管理局人才資源發展戰略研究(2002年)
21、山東東岳公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設計(2002年)
22、大型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2002年)
23、哈爾濱多孚針織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總體設計方案(2001年)
24、21世紀鄉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2000年)
25、北京巨信通公司職工崗位設計崗位分析(2000年)
26、高科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研究(2000年)
27、國有煤炭企業資本財務運作(1999年)
參與:
1、國家級重點課題: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1992-1994,國家勞動部主持)
2、國家勞動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勞工組織合作項目: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立法(1994-1996)
3、中宣部下達國家級課題:當代中國叢書當代中國職工工資福利與社會保險卷(1984-1987),擔任編輯部成員和編委、第一章主筆,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4、國家勞動部課題:中國社會保險體系建立與完善(1984-1987)
5、勞動部國際項目:中國企業養老保險與立法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
3、論文及著作
袁倫渠教授自1980年以來發表論文100余篇。主要有:
1.我國國營企業計件工資和獎勵制度的演變,《工業經濟管理叢刊》,1980年創刊號
2.人口知識體制導論(譯稿),《人口與經濟》,1980年第1期
3.我國50年代是如何解決失業問題的,《經濟與管理研究》,1981年第2期
4.有關蘇聯勞動制度的幾個問題,載《勞動問題研究資料》,勞動出版社,1981年
5.我國職工的勞動保險與生活福利,《勞動探索》,1983年第3期
6.建國以來我國城鎮勞動就業情況,《經濟研究參考資料》,1983年40期
7.一門新興的學科——勞動社會學,《勞動與人事雜志》,1984年創刊號
8.民主德國社會學家談勞動異化問題,《國外社會學》,1984年第2期
9.關于我國國營企業實行計件工資、獎勵制度的過程和看法,《經濟研究參考資料》,1984年第186期
10.勞動資源學導言,《馬克思主義研究》,1985年第1期
11.應加強對勞動社會學的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1985年第4期
12.我國勞動制度的演變,載《勞動合同手冊》第一部分,科學出版社,1986年
13.我國工資制度沿革資料(1840-1985年),《經濟研究參考資料》,1985年第124期
14.蘇聯工資制度的改革,《經濟與管理研究》,1986年第2期
15.世界主要國家的老年退休制度,《人口與經濟》1986年第3期
16.建國以來我國勞動工資工作的成績、經驗和教訓》,《經濟研究參考資料》,1986年第188期
17.評民主德國勞動社會學,《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87年第1期
18.我國退休退職職工的待遇問題,《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87年第1期
19.淺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待業問題,《中國工運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20.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更新(譯),《勞動與人事》,1989年5期
2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則,《北京經濟學院學報》,1989年11月
22.中國社會保險與工資制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用俄、英、日、西班牙四種文字發表于前蘇聯科學院《遠東雜志》,1990年第2期;英譯文為:Reform, Work, Salaries and Wages, Institute of The Far East, USSR Academy of Sciences, Far Eastern Affairs,Feb,1990.
23.蘇聯財經院校見聞,《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2期
24.黨領導工人階級為實現社會保險而斗爭,《中國勞動報》,1991年7月3日
25.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社會學,《中國勞動報》,1991年9月3日
26.勞動就業與社會穩定,《中國社會學會1991年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年第3期
27.淺論我國縮短勞動時間問題,《中國勞動科學》,1992年第5期
28.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與企業經營管理機制的轉變,《經濟與管理研究》,1993年第5期
29.試論健全的社會保險體系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促進作用》,《社會保險研究會論文集》,改革出版社1993年出版
30.抗日戰爭時期的勞動立法,《中國勞動報》,1993年10月7日
31.解放戰爭時期的勞動立法,《中國勞動報》,1993年10月21日
32.淺論建立個體勞動者養老保險制度,《1993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33.試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促進作用,《社會保險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改革出版社,1993年12月
34.試論個體勞動者養老保險制度,《社會保險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改革出版社,1993年12月
35.幾個國家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概況,《深圳社會保險》,1995年1期
36.其他形式的補充保險,《深圳社會保險》,1995年2期
37.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收入分配體制,《中央電大經濟》,1995年1、2期合刊
38.試論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鄭州煤炭干部學院學報》,1996年2期
39.還是失業保險金的提法好,《中國勞動報》,1996年3期
40.淺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意義,《北京勞動》,1996年6期
41.鐵路人工成本與職工總量控制,《鐵道勞動》,1997年4期
42.莫忘離退休老職工的歷史貢獻,《經濟學消息報》,1997年11月21日
43.關于按生產要素分配問題的探討,《勞動管理與改革》,1998年第1期
44.按生產要素分配——分配領域的巨大突破,《大眾經濟報》,1998年2月10日
45.關于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幾點看法,《市場與人口分析》,1998年第5期
46.知識技術創新與人力資源管理,《科技與管理》,1999年第2期
47.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0年第2期
48.有關勞動力市場的幾個問題,日本立正大學校刊《經濟學季報》,2000年第3期
49.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若干問題,《上海勞動》,2000年3期
50.中國的環境與福利,日本立正大學校刊《經濟學季報》,2000年第3期
51.加入WTO對我國就業的影響,《經濟界》,2000年第5期
52.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典范,《人民鐵道報》,2000年6月10日
53.勞動力入世,幾家歡喜幾家愁,《北京觀察》,2000年第9期
54.HRM發展歷史和未來趨勢,《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第4期
55.崗位分析與人盡其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第5期
56.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險立法對外資在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5期
57.收入分配制度設計與企業職工激勵不足(第二作者),《技術經濟》2001年第5期
58.國有企業高級人才外流的經濟學分析(第二作者),《技術經濟》2001年第8期
59.薪酬設計與激勵,《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第9期
60.美國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年12期
61.研究生教育投資的經濟學分析(第二作者),《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2期
62.老年人如何調整情緒,提高精神生活質量,《走向積極的老齡化社會論文集》,2003年1月
63.論中國人力資本開發(第二作者),《中國科技論壇》,2003年第4期
64.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務中的定位(第二作者),《技術經濟》,2003年合刊
65.我國人才外流及成因和政策研究(第二作者),《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9期
66.培訓——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竭動力(第二作者),《技術經濟》,2003年第9期
67.Strategy Choices in Logistic Enterprises: Porter’s view vs Network Approach, Derong Zeng Lunqu Yuan,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Feb,2004 volume3, No2 (Monthly)
68.工會企事業單位建立現代產業制度問題初探(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1月
69.我國海外留學人才開發對策研究(第二作者),《技術經濟》,2004年3月
70.人才國際流動的效應分析(第二作者),《管理世界》,2004年4期
71.建立新時期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中國勞動學會通訊》,2004年5月年會專刊
72.對中國企業年薪制的思考(第二作者),《全國第九屆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2005年45卷
73.Study o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nd Its optimizing Measures in China(第二作者),Chinese Business Review,Feb, 2005
74.美國勞動標準體系建設對我國的借鑒意義(第二作者),《中國勞動》,2005年12期
75.關注失地農民就業和煤炭行業高素質人才缺乏問題,《群言》,2007年9月
76.制度設置與改革歷程、理論回顧、邏輯與模型(第二作者),《中國軟科學》,2005年8期
77.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縣域協同發展模型(第二作者),《生產力研究》,2006年4期
78.中國地區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第二作者),《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6年5期;《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6年4期轉載
79.國有經濟退出的市場障礙分析(第二作者),《生產力研究》,2006年12期
80.我國公務員工資收入決定機制成因:一個基于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的定性解釋(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1月
81.應試培訓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實證分析(第二作者),《生產力研究》,2007年1期
82.中國城鎮貧困陷阱問題研究(第二作者),《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4月
83.經濟轉型期我國最低工資制度實施的必然性分析(第二作者),《生產力研究》,2007年5期
84.企業家創新的道德風險:轉型期中國的分析(第二作者),《生產力研究》,2008年10期
袁倫渠教授自1980年以來出版各種專著、譯著、教材、工具書等10余部。主要有:
1.《勞動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labor and social insurance legislation in china: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for operating in the new economy》2001年于美國出版
3.《社會保險概論》,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同時兼任新編鐵路勞動管理系列教材主審)
4.《社會保險大全》(副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國勞動經濟史》,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6.《新中國勞動經濟史》,中國勞動出版社,1987
7.《現代勞動組織學―宏觀論與微觀論》,中國財經出版社,1988
8.《勞動經濟學概論》,勞動出版社,1987
9.《新中國工資史稿》(合著),中國財經出版社,1986
10.《勞動工作基本知識》,勞動出版社,1982
11.《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設計》(合著),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2003
12.《教育產業經濟研究》(合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13.《勞動經濟學教程》(合著),西南交大出版社,1997
14.《換腦筋》(與于光遠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
15.《中國勞動人事管理詞典》(分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87
16.譯著[蘇]《勞動經濟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82
17.譯著[蘇]《社會學手冊》(合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8.譯著[民主德國]《勞動社會學》,中國勞動出版社,1985
4、指導研究生情況
多年來已培養出碩士研究生70余名,博士研究生20名。
5、獲得榮譽
專著《新中國工資史稿》和《中國勞動經濟史》分別獲國家勞動部科技進步獎和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出版局優秀圖書獎;
主編《勞動經濟學》教材于2005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材精品獎;
主持的《勞動經濟學》課程2007年獲北京市精品課程獎。
6、團體兼職
1、國務院參事
2、中國管理學學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3、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
4、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工資研究所特聘客座研究員
5、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
6、中國社會保障研究會常務理事
7、中國鐵道學會高級會員
8、北京市勞動學會常務理事
9、北京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10、日本立正大學客座教授
1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12、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經濟教學分會顧問
13、中國勞動關系研究會顧問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