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考研公共課沖刺密押卷二
查看(4801) 回復(0) |
|
香爾滾姐姐
|
發表于 2014-11-20 19:23
樓主
2015 考研公共課沖刺密押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1~16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6 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在古代歐洲,有過這樣一首詩:那時候上面的青天還沒有稱呼,下面的大地也沒有 名字,其阿瑪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萬物都和水連在一起。這首詩體現的是( )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唯心主義觀點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觀點,與“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反映了( )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 B.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 D.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聯系 3.《荀子》中《天論篇》說道:“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句話揭示了( ) A.規律的平等性 B.社會規律的客觀性 C.規律的能動作用 D.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4.列寧說:“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所作的理論和歷史的分析,證明了自由競爭產生生產集 中,而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導致壟斷!边@句話表明( ) A.生產集中的出現意味著壟斷的產生 B.壟斷消除了自由競爭 C.壟斷的目的主要是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超額利潤,不斷擴大資本的積累 D.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形成的,“競爭轉化為壟斷” 5.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首先要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社會主義公有制作為一種生產關系的理論范疇,其實質和核心是( ) A.全體社會成員或者部分社會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B.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C.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D.實施國家資本主義 6.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和諧文化的本質、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興國之魂 是( ) A.四項基本原則 B.人民民主專政 C.為人民服務 D.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7.20 世紀70 年代,毛澤東審時度勢,果斷地決定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提出的外交 戰略是( ) A.“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真正的不結盟” D.“一條線” 8.1983 年6 月,鄧小平在會見美籍華人學者時,進一步闡述了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和 平統一的構想,后來被稱為“鄧六條”,其中一要點明確指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 )。 臺灣問題的實質是( )。九二共識強調兩岸都堅持的原則是( )。 A.一個中國的原則 B.中國內政 C.祖國統一 D.反對臺獨 9.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905 年11 月, 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其中民權主義內容是( ) A.驅除韃虜 B.恢復中華 C.創立民國 D.平均地權 10.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明確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稱 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并且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理論 作了比較系統介紹的著作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B.《庶民的勝利》 C.《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D.《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11.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 ) A.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 B.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的貢獻 C.動機和效果是否相統一 D.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是否相統一 12.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強調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國傳統道德 的根本要求是(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公義勝私欲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慎獨自律 13.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最高層次要求是( ) A.愛崗敬業 B.誠實守信 C.辦事公道 D.奉獻社會 14.與其他類型的思維方式相比,法律思維更為關注行為的( ) A.證據問題 B.程序問題 C.法理問題 D.情理問題 15.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 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 ) A.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B.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C.處理好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系 D.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 16.2012 年6 月,國務院于近日批準,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 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 民政府駐西沙( ) A.釣魚島 B.黃巖島 C.海南島 D.永興島 二、多項選擇題:17~33 題,每小題2 分,共34 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或少選均不 得分。 17.解放后,我們按照李四光的學說勘探石油,在所謂“貧油”的中國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儲 藏。而在人口問題上,馬寅初的理論卻長期未予重視,致使人口增長過快,給社會主義建設 事業帶來很大困難,這說明( ) A.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作用 D.科學理論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8.一片秋葉隨風飄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終結。有人突發奇想,用現代工藝把葉子 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 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這一事例說明( ) A.秋葉和陶罐的價值隨著關系的改變而改變 B.新價值的創造改變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 C.觀念創新實現了秋葉和陶罐價值的增值 D.秋葉和陶罐的價值取決于其自身屬性和人的需要 19.“竹竿效應”源于對果農收摘果實的觀察,果農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樹上的果實,只 有竹竿最長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應”蘊含了應將關鍵因素作為“竹竿”,“竹竿”有多長, 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B.矛盾雙方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結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處理矛盾 C.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約的,要學會處理好關系全局的決定因素 D.量變和質變是對立統一的,要學會有效促進事物從量變到質變 20.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充分肯定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提出的新 的觀點有( ) A.判斷一種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是否相適應,主要看它是否適應當時當地生產力的要 求,能否推動生產力發展 B.提出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即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 C.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依然有解放生產力的問題,把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務統一起來 D.指出了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途徑是改革 21.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策略思想的重要內容。統一戰線問題,就是中國革命中無 產階級爭取同盟軍的問題。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有( ) A.中國革命面對的敵人異常強大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階級構成上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 C.近代中國經濟政治發展和敵我力量對比不平衡性,中國革命短時間不能取得全國勝利 D.共產國際的要求和借鑒十月革命的經驗 22.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用和平贖買的方式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贖買的具體方式就是國家支付給資本家一 筆補償金 B.采用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方式 C.改造經歷三個步驟,即初級形式國家資本主義、實行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全行業的 公私合營 D.在初級形式國家資本主義、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階段對私股實行定息的辦法 23.無產階級專政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形式。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 這是因為( ) A.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 B.歷史使命相同即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 C.政體是多黨合作制度 D.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 24.關于建立創新型國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B.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 指導方針 C.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 D.建設創新型國家,資金是關鍵,教育是核心,人才是基礎 25.關于社會主義民族問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民族問題的實質,不再是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問題,而是各民族人民內部矛盾 B.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 問題三原則 C.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前提和基礎 D.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26.1941 年5 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高級干 部的整風學習普遍開展起來。1942 年2 月,毛澤東先后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 八股》的講演。此后,整風學習在全體干部和黨員學習中普遍開展。關于整風運動,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 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B.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內確立下來 C.整風運動的最重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是整風運動的重點 D.調查研究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 27.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堅持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 自覺做到( ) A.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這一點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B.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點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C.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這一點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D.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這一點堅定 不移,不能含糊 28.1924 年1 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做出了新的解 釋,其中新的民生主義的重要原則是( ) A.沒收地主階級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 B.平均地權 C.節制資本 D.反對帝國主義 29.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形成了第二條戰線( ) A.是指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包括各階層民眾在內的人民民主運動 B.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正面作戰 C.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加速了人民大革命新高潮的到來 D.加速了第三條道路主張的破滅 30.馬克思說:“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 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培根說:“我們若不服從自然,我們就不能支配自 然”。這段話的含義有( ) A.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同時保護環境,是人類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條件 B.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向自然界索取 C.人類要尊重自然界的發展規律,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D.必須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31.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的相關內容,下列觀點中正確的有(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國家 權力機關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保障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 關就是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 C.我國在縣級以上人大設立常務委員會 D.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最高國家立法機關,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 關執行機關 32.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說,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 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的生態文 明理念有( ) A.尊重自然 B.順應自然 C.征服自然 D.保護自然 33.習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研究實施創新驅動發 展戰略。習近平闡述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提出意見包括( ) A.緊扣發展,牢牢把握正確方向 B.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 C.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D.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 三、分析題:34~38 小題,每小題10 分,共50 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 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北京市規劃市區范圍內有 30 條河流、26 個湖泊。1988 年,北京開始大規模治理河道, 目的是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讓北京水系達到水清、岸綠、流暢、通航的標準。在京密引水 渠、清河等河道的治理中,“河道襯砌”首先被采用。所謂河道襯砌,就是在河岸及河底鋪 以水泥或石頭,取代以前的土壤。主張這一做法的人強調,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特大 城市,河道襯砌可以阻止水的滲漏。其次,河道襯砌還可以防止水草瘋長,草是阻止水流、 阻礙供水的最大障礙。另外,如果不做襯砌,流水的沖刷會讓河道逐漸變寬,而對于北京 城內的河道來說,兩岸已經是樓房林立,河道根本沒有擴充余地。很快,北京的做法被各 地效仿,不少城市紛紛來京取經。 不過,不少環保專家反對這一做法,認為這阻止了水渠與自然界的交換,讓它變成了 一個人工制造的水泥池,這會阻止水的滲漏,破壞地下水的補充。同時,襯砌河道中水流 速度加快,也會加快水資源的流失!熬拖裆眢w之血脈的城市水系,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中 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善待,”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俞孔堅說,“以往北京水系治理就犯 了一個大忌,片面強調水系的排洪、泄洪和排污功能,將水系截彎取直后以鋼筋水泥護襯, 以為這便是將水系‘治服’,以圖一勞永逸。其實,自然的水系是一個生命的有機體,是一 個生態系統,它是需要一個自然的生態環境方能維持健康的。” 專家們的意見,逐漸得到 了水務工作者們的充分重視。北京市從2002 年開始實施“生態治河”工程,逐漸恢復了從 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再回到大氣水的自然循環的規律,不但大大節省了治河 的費用,而且還維護了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增加了河水的自我凈化功能。 請回答: (1)從“河道襯砌”到“生態治河”理念的轉變說明了什么? (2)“生態治河”理念蘊含了什么哲理?對于我們認識和改造自然有什么啟發? 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胡錦濤指出,“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堅持改革的力度、發展速度 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的統一,確保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穩定”。按照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的要求,到2020 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由1000 美元達到3000 美元。這是我國社 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它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現期”。穩定 與發展似乎成了兩難選擇。有人認為,為了確保穩定,就要限制發展。當前,世情、國情、 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 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 請回答: (1)判斷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及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原則是什 么? (2)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如何推進全面的改革? 36.閱讀材料 材料 1 1840 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170 多年的歷史,概括地說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刻 骨銘心的磨難,我們偉大的民族進行了感天動地的奮斗,我們偉大的人民創造了彪炳史冊 的偉業。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進逼, 封建統治日益腐敗,祖國山河破碎、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救亡圖存的民 族使命迫在眉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 須完成的歷史任務。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 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 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一次次抗爭,但又一次次失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 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921 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 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 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從此,中國革命有了 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90 年來,我們 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 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材料2 中國令世界驚奇。它的崛起是如此之快,讓西方輿論眼花繚亂。在《中國的傲慢》一 書中,記者埃里克·伊茲拉萊維奇指出,中國人有理由顯得“傲慢”。中國如今是鋼鐵、水泥、 水稻、電視機、電腦和風能方面的第一生產大國。在近五年中,中國將其生產規模擴大了 一倍。它的一個實驗室在2010 年底研制出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實際上, 它不僅在紡織和玩具領域領先于發達國家,而且在高科技,如航空、空間、高鐵、電動車 等領域也同樣如此。如今,昔日的競爭者成了征服者。中國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向非洲 和拉美國家提出簽訂一些“雙贏”協議,如建設大型基礎設施,以此為代價設法進入其市場 和購買其原料。就這樣,中國成為巴西的頭號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國外投資者。最終,膽量 過人的中國公司通過收購西方同行的企業(如IBM 個人電腦業務、沃爾沃汽車等)取得了開 拓海外市場的驕人成績。人們不能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加以指責。從同樣的事實出發, 《中國的傲慢》與《中國的霸權企圖》兩本書的觀點卻大相徑庭。記者埃里克·伊茲拉萊維 奇的著作向北京指出了一些機會,也就中國的脆弱性發出警示。安托萬·布呂內和讓-保羅·吉 夏爾的著作雖然過分傾向于“陰謀論”,但它還是對中國的實力作了完整和連貫的描述。無 論如何,這兩本書是有現實教益的。 ——摘自法國《回聲報》應該害怕中國嗎?(作者熱拉爾·莫阿蒂) 請回答:(1)材料1 中“三件大事”具體內涵及其作用是什么? (2)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史實,談談“中國崛起”? 3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 為網絡世界構筑底線,是一種極為緊迫的現實需要。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在京發布第3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2 年12 月底, 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手機網民數量為4.2 億。微博用戶規 模為3.09 億,網民中的微博用戶比例達到54.7%,手機微博用戶規模2.02 億。對于一支如 此龐大的網民隊伍來說,沒有底線的生活是極其可怕的,沒有底線的網絡無疑充滿了巨大 風險。每個人都需要法律的保護,每個人的合法權益都不容侵犯,現實世界如此,虛擬世 界同樣如此。 材料 2 2013 年8 月15 日,中國互聯網大會發出倡議,全國互聯網從業人員、網絡名人和廣 大網民,都應堅守“七條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這“七條底線”是:法律法規底 2015 考研公共課沖刺班密押卷——政治 17 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 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 材料 3 2013 年9 月9 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 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多年來,國家為加強互聯 網管理,規范互聯網秩序,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但由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 具有公共性、匿名性、便捷性等特點,一些不法分子將信息網絡作為新的犯罪平臺,恣意 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出臺《解釋》的目的,就是適應新形 勢下同網絡犯罪作斗爭的迫切需要,結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點,對刑法相關條文的適用依 法進行解釋,為在司法實踐中準確而有力地懲治利用網絡實施的相關犯罪提供明確的司法 解釋依據,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1)從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角度談談“七條底線”的意義?(5 分) (2)結合材料3 談談法律對于規范網絡秩序具有的作用。(5 分) 38.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于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 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大會并作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指出: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人民愿意同各國人民在實現各自夢想的 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中國愿意同各國尤其是周邊鄰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庇《扔芯渲V語:“水滴匯成溪,稻穗集成束! 緬甸人常說:“想,要凌云壯志;干,要腳踏實地。”中國將繼續做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的表率,同印度、緬甸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材料2 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指出: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 戰爆發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周年。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 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貴國前總理勃蘭特曾經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 上生病!敝袊苏f,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 路的自覺選擇,我們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 榮的和諧世界。 請回答: (1)談談構建和諧世界的具體內涵及依據? (2)談談中國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具體舉措? 答案見上體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