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經濟學同等學力加試試卷
查看(1393) 回復(1) |
|
maxmin
|
發表于 2010-09-27 23:37
樓主
2003年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
同等學力加試試卷 加試科目:管理經濟學 復試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姓名: 準考證號: 成績: 一、 案例分析(以下兩小題各30分,共60分) 1、“長江”財源滾滾來 香港富商李嘉誠先生出生貧寒,14歲便離開學校到社會上謀生。1950年,他用東湊西借的五萬港元,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取名“長江塑膠廠”。在起初的幾年,李嘉誠整日馬不停蹄、奔波操勞,方使他的小廠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 1957年初的一天,李嘉誠偶然看到一則消息,說塑膠花暢銷歐美市場。他敏銳地意識到,這類價廉物美的裝飾品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于是,他抓緊時機,投產塑膠花,并積極擴充廠房、爭取海外合約。一年下來,營業額達1000萬港幣。接著,他建廠房、添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此后的七年,他在塑料花產品上賺了數千萬港幣,“長江”一時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工廠。 不久,李嘉誠通過種種跡象感覺到塑料花將出現滯銷。于是,他忍痛割愛,放棄了看來仍能有豐厚利潤的塑料花業,重操玩具舊業。這一轉換,使他躲過了危機。 從六十年代初開始,李嘉誠開始將大量資金投入地產物業。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的房地產一落千丈。李嘉誠用低價大量收購地皮和舊樓,興建工廠大廈,全部用來出租。不出三年,房產價格大幅度回升。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并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并在1972年7月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到1976年,“長江”一躍成為香港華資地產業的首領。 李嘉誠在港口和集裝箱業務方面同樣大獲成功,直接帶動香港成為國際貿易樞紐。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仍老當益壯,在互聯網、電信、傳媒、醫藥等新經濟領域頻頻圈地,是高科技弄潮兒中罕見的“江湖老前輩”。 問題: (1) 你認為李嘉誠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2) 企業家如何才能把握市場供求變化的脈搏、緊跟市場跳動的節拍? 2、顧客心中有本帳,慎摸價格“高壓線”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認識到,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又認為它的定價太高。于是,豐田公司放手開發“凌志”汽車。豐田在美國宣傳凌志時,將其圖片和奔馳并列在一起,并加上大標題: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豐田的經銷商送給其潛在顧客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凌志汽車性能的錄像帶。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凌志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凌志車上的水卻沒有動,以此說明凌志發動機行駛時更平穩。 面對豐田的挑戰,奔馳公司必須重新考慮定價策略。但是如果降低價格,就等于承認自己定價過高。而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就會不斷下降。后來,奔馳公司提高了價格,增加了更多的保證和服務,例如免費維修6年。而對于這一舉措的解釋,奔馳公司只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凌志不在同一個檔次。 該案例表面看來是單一事件的較量,但其實是說明一個品牌的定位與定價策略之間的關系。 東風悅達起亞發表的2003年第一款車是千里馬靈駿型,該車在千里馬的基礎上減少了部分無關緊要的配置后,調低了價格。顯然,公司的決策層明白,對于10萬元左右的家庭轎車而言,市場對價格高度敏感。 而盡管北京吉普也提出“進口車的質量、國產車的價格”,但并沒有在市場上馬上起到促銷的作用。因為,能夠花50萬元左右買輛休閑車的人似乎根本不在乎多花或者少花一兩萬元。 問題: (1) 為什么在與豐田公司凌志車的競爭中,奔馳公司不僅沒有降價,反而提高了奔馳車的售價? (2) 請用相關經濟學原理分析千里馬靈駿和北京吉普降價前后市場的反應。 (3) 試分析影響汽車定價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二、計算與分析(以下兩小題各20分,共40分) 1、 假設烈性酒的需求曲線是高度無彈性的,而其供給曲線是高度有彈性的。 (1) 如果公眾的嗜好從烈性酒轉移了,這對烈性酒的數量還是價格影響較大? (2) 如果政府決定對烈性酒生產企業課稅,這對烈性酒的數量還是價格影響較大? (3) 一項成功地阻止了人們喝烈性酒的廣告宣傳會有什么影響? 2、李華擁有并經營著一個玩具廠,該廠廠房及設備的現期市場價值為400萬元,在銀行貸款300萬元。上一年度,玩具廠的銷售額為500萬元,變動經營成本為450萬元,會計折舊為4萬元,廠房及設備的實際價值下降6萬元。李華支付給自己的薪金為5萬元,但這筆錢并未視為變動經營成本的一部分。銀行貸款利息為40萬元。如果李華到其他地方工作,其年收入可達3萬元。李華若把玩具廠賣掉,拿所得資金進行投資,每年可獲利10%。不考慮稅收。 問題: (1) 計算李華的會計利潤 (2) 計算李華的經濟利潤。 (3)假定未來成本及銷售等各方面的情況都不發生變化,你認為李華是該繼續經營玩具廠,還是應將其賣掉? |
duanping
|
發表于 2010-12-21 23:33
沙發
hao
|
duanping
|
發表于 2010-12-21 23:33
3樓
hao
|
duanping
|
發表于 2010-12-21 23:33
4樓
hao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