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數學備考復習全程規劃(二)
查看(523) 回復(0) |
|
zhouqq1219
|
發表于 2015-02-27 22:34
樓主
大學數學VS考研數學 了解了最新考情后,我們把目光移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現有的能力與考研數學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 兩道常見的大學課后習題是這樣的:
這兩道題考查的是單一的知識點。而大多數大學數學課上老師也是側重把每個知識點講清楚,綜合性體現得不多。 我們再看一道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題:
考生要完整解出此題,需要完成如下步驟1)求二元函數的偏導數2)化簡得出一個二階常系數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3)解該微分方程。對比上面列舉出的大學教材課后習題和考研真題,不難發現:考研數學的基本考點都涵蓋在考綱中,在大學課本中都能找到相應題目;一道考研真題可能結合若干個大學數學的知識點,有一定綜合性。這提醒考生考研數學復習要重基礎。 那么有了基礎,是否能輕松上考場呢?我們看下面的真題:
不少考生看到這道題不知如何下手:又含有積分,又是不等式的證明。多數考生比較擅長的是計算,對證明心理沒底,而非理科的大學數學課堂上老師講證明講得不多。這提醒考生,光把基礎打牢還不足以應對考研,還需“方法”層面的訓練。關于“基礎”和“方法”的區別,再舉一例。以考研數學公認的難點——中值定理相關的證明為例。什么叫“打牢基礎”呢?中值定理部分有四個定理:費馬引理,羅爾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這四個定理的內容能完整表述,定理本身會證明,這算是“打牢基礎”了。 那什么叫方法總結到位了呢?拿到一道此類型的題目,一般可以從結論出發進行思考,看待證的式子是含一個中值還是兩個。若是一個,再看含不含導數,若含導數,優先考慮羅爾定理,否則考慮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主要是兩個定理——介值定理和零點存在定理);若待證的式子含兩個中值,則考慮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 簡單地說,“基礎”對應“是什么”的問題,“方法”對應“何時用”及“怎么用”的問題。 有了“基礎”和“方法”,是否能輕松搞定120,130分呢?不能。因為考研數學還有個熟練度的問題。考研數學是限時考試,3個小時搞定23道題,解答題還要寫出步驟,不少考生感覺題目做不完。想要熟練,引用賣油翁的那句話“無他,唯手熟爾”。 簡而言之,大學數學側重“基礎”,而考研數學有三方面要求“基礎”、“方法”和“熟練”。 復習規劃 了解了最新考情,明確了考試要求和自身所處的位置之后,怎么行動大概心里就有數了。筆者作為長期奮戰的教學一線的數學教師,可以結合跨考教育的教研成果及自身的教學實踐,給考生一些相對專業的復習建議。
一個完整的考研周期是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們可以把它劃分成四個階段:一階基礎(3-6月),二階強化(7-8月),三階沖刺(9-10月),四階模考(11-12月)。這四個階段分別對應著考研數學的幾個要求:“基礎”、“方法”、“熟練”和“臨場”。 具體而言,一階打基礎,就是要把考綱規定的每個考點“地毯式”地過一遍。需注意以下幾點:
二階的任務是歸納題型,總結方法。也就是盡可能地收集全歷年真題,歸納出考題的類型及處理方法。如高數中變限積分求導考試有幾種考法,每種情況如何處理;線代中求矩陣的n次冪有幾種題型,每種題型如何處理等。雖然這個過程由自己完成,自己會有很多收獲(所謂參與越多,收獲越多),不過鑒于復習時間的寶貴,這個過程可以借助市面上較權威的復習資料或者聽老師講解完成,自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消化吸收及提升熟練度上。 三階的任務是提升熟練度。途徑無他,多做題,多練習而已。題目選擇真題和模擬題。 四階的任務是查漏補缺,模考點睛。這個階段適合做一些套題。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