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訴訟法試題
查看(1282) 回復(0) |
|
huitailang
|
發表于 2010-12-08 22:46
樓主
2006年蘇州大學研究生考試訴訟法專業試題:刑訴與民訴
一、分析題(每題5分,共20分) 1. 強制執行程序主要是因當事人的申請而開始,其目的是實現當事人的債權,所以對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應當主要由申請人承擔舉證責任。 2. 基于對審判具體情況的考慮,最高人民法院曾經作出對某些類型民事案件不得受理和暫時不得受理的規定。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最高法院是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因此它對審判管轄作出上述限制是托當的。 3. 根據《刑事訴訟法》關于立案管轄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案件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 4. 在刑事訴訟中,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60分) 1. 簡述刑事訴訟中的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2. 簡述刑事訴訟中的補充偵查 3. 簡述刑事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的特點 4. 簡述兩類財產保全制度的區別 5. 簡述人民陪審制度的完善 6. 簡述我國證明責任分配制度 三、案例分析(每題15分,共30分) 案例一:某市和平區北京路派出所,2001年2月1日晚接到被害人報案,稱其在北京路上遭遇歹徒實施強奸。公安干警緊急出動,根據被害人指認,將犯罪嫌疑人劉某抓獲。當夜,派出所所長簽發了拘留證,48小時后,偵查人員對劉某進行了詢問。2月6日,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檢察院對劉某批準逮捕。人民檢察院在7日之內作出了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錯誤,于是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并將劉某繼續關押。 請指出本案訴訟程序中的錯誤之處。 案例二:謝某在蘇州滄浪區居住,而將自己在平江去A街16號院內一間私房借給劉某居住。同院住戶楊某與劉某協商從該房中接水管一根以便全員住戶(共三家)用水。此建議得到謝某同意后便得到實施。1997年3月劉某搬出該房,謝某又將房借給周某居住,并委托周某代管該房。期間楊某等三戶人家接出的水管凍裂漏水,致使17號院王某家墻壁倒塌。 問:本案王某應以誰為被告起訴? 本案管轄應該如何確定? 2006年蘇州大學研究生考試訴訟法專業試題:(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90分) 1. 法律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 在對法律進行解釋時,應當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3. 訴訟法上規定的權利與義務與實體法上規定的權利與義務有何差異? 4. 刑法中不利于性為人之法律推定與刑事程序中有利于被告的無罪推定原則的區別是什么? 5. 簡述民事行為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后的法律后果 6. 簡述訴訟時效中斷和中止及其區別 7. 簡述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 8. 刑法中的減輕處罰與從輕處罰有何區別、減輕處罰有哪些規定情形? 9. 傳統刑法教科書把“刑事責任年齡”定義為“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想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然后又把“刑事責任年齡”的外延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子項。這一理論具有明顯的邏輯錯誤,如何在理論上消除“刑事責任年齡”定義和外延劃分的矛盾? 二、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論述中國當代的司法獨立問題 2. 論述現代刑法學說中的預防論(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與報應論的各自意義及其相互關系 三、案例分析(共20分) 王某3月25日通過其代理人向李某發出一個書面要約,請求以300萬元的價格購買李某位于甲市長河路34號的一幢兩層樓房。3月29日,李某通過其代理人向王某發出一個書面的反要約,要約中聲稱李某愿意以450萬元的價格將其同以樓房出賣給王某,并要求王某在4月3日之前作出答復。反要約文件中提供給王某予以承若得欄目,說明只要在此簽名則視為承若。王某與4月2日在該承若欄目中簽署,并向李某的代理人發出。李某的代理人與4月3日上午收到該承若時,告訴王某李某已經決定不再其樓房了。 問:李某通過其代理人向王某發出的反要約是否成立?分析其理由。 zz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