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2010十大傳媒事件:微博凸顯價值
查看(1639)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1-01-14 23:43
樓主
一、“直通中南海”留言板,對推動民主政治革新的示范意義
事件回放 9月8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機構留言板”。在這里,網友可以選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或者其他政治局常委、委員,或者某個黨政機構,留下自己想說的話。留言板開通至今,反響熱烈。胡錦濤、溫家寶成為民眾最想傾訴的領導人,而中組部和中紀委則成為最受熱捧的中央機構。留言中,涉及房價、教育、反貪腐、地區分配不均等最受關注。 【點評】 “直通中南海”,顧名思義,就是讓民眾有機會直接給中央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讓領導人能直接聽到民眾呼聲,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國家管理部門和管理者運用這種網絡在線交流的方式,與社會公眾的輿論對接,肯定比層層經過篩選匯報上來的情況,更為真實和貼近民情。因此,這一留言板的開通,對拓寬民意表達渠道、推動民主政治革新,有著典型的示范意義。有網友表示,留言板雖好,能得到各位領導人的回復才是真的好。實事求是地說,中央領導日機萬里,期待領導人每帖必復難以做到,但開辟了這一渠道,如果中央領導能從中了解情況,并及時敦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以自身垂范帶動各級黨委、政府,那么,這種模式推廣開來,民主政治革新方面的步伐將能大大加快。 二、三網融合,傳媒業新一輪的洗牌與重構拉開序幕 事件回放 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提出,2012年前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 2013年至2015年,全面實現三網融合,普及應用融合業務,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絡產業格局,基本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體制機制和職責清晰、協調順暢、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的新型監管體系。6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第一批三網融合的試點城市名單,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12個城市入圍。7月16日,北京市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點評】 正如網絡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樣,三網融合由于涉及幾個行業的利益格局,也預示著傳媒業新一輪的洗牌與重構即將拉開序幕。在現階段,三網融合并不意味著電信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這三大網絡的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但從內涵來說,三網融合必將朝著形成統一的信息傳播通信網絡的終極目標邁進。三網融合過程中傳媒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必然出現,其他行業向傳媒業輸入資本、資源的力度也會加大。技術壁壘打破帶來的大范圍的整合,必將改變現有的媒介結構。因此,對于傳媒業而言,不論報紙、廣電等傳統媒體還是網絡新媒體,三網融合都意味著一個媒體深刻變革時代的降臨。傳統媒體要看清由融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主動出擊,主動融合,在變革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徑,獲得涅槃和新生。 三、“校園慘案”、“富士康員工跳樓”報道爭議,考驗媒體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 事件回放 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小學大門口發生學童被殺傷事件。在媒體報道之后的一個月內,廣西合浦縣西鎮小學、廣東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學、江蘇泰興市泰興鎮中心幼兒園、山東濰坊市坊子區尚莊小學,接連發生“學園慘案”。一連串近似案例讓堅持報道的媒體陷入爭議漩渦。而與此同時,富士康“七連跳”、 “十連跳”等報道,也引發某些公眾輿論對媒體報道的質疑。有意見認為,正是媒體報道產生了“誘導”的不良效果。這促成了學界、業界全國范圍內關于“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是否應堅守的大討論。 【點評】 籠統說報道“誘導”了惡性事件發生,不客觀。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惡性事件發生后,如果不報道會給謠言留下傳播的廣闊空間,并有可能引發極具破壞力的群體事件,但報道了又有可能產生某些公眾輿論所言的“誘導”作用。但決不應因報道可能產生負效應,就否定信息公開對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事實上,“富士康”等事件經媒體披露,喚起了相關單位和有關部門在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完善制度、強化管理等方面的高度重視。對媒體而言,“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必須堅守,這是職業化的要求。而從公眾的角度來說,全面、公正、客觀報道事實真相才是“以公眾利益為重”。媒體更要努力磨練出適應公眾要求的這種本領及提升職業倫理道德水準。媒體就是要披露真相的,但同時又要從社會責任和媒體的道德要求出發,“公正、客觀”地進行平衡的報道。為博取受眾眼球,把焦點聚集到兇手作案手段,現場細致刻畫,甚至以對案犯的感情生活進行挖掘為名,實為吸引眼球,都是有悖媒介倫理的。“全面”就不是片面,而是要兼顧方方面面;“客觀、公正”就應做到適時、適量、適度,把重點放在如何防范和避免問題發生上,追求報道后的正面效應。 四、微博搶占話語高地,廣東公安創國內警方網絡直播惡性突發事件先河 事件回放 2月,廣東省二十多個地級市的公安局及省公安廳相繼開通官方微博。廣州市公安微博的運用尤其獲得民眾贊譽。6月3日,廣州民警在執行任務時遭遇槍擊,一民警負傷。特警介入后,在多次發射催淚彈仍未能控制局勢的情況下,開槍將槍手擊斃。廣州市公安局通過微博實時發布案件進展。據廣州公安微博顯示,首次披露是當天下午16時16分針對網友“DIDI221”詢問的回復,介紹了民警受傷情況及市公安局現場應對。此后,又先后于16時17分、20時29 分、21時31分發布5條更新信息,內容有現場情況描述及事件最終進展等內容。 【點評】 這是國內警方首次網絡直播類似的惡性刑事案件。廣州公安如果不是這種實時的在線公開,有可能引發諸多猜測,甚至會將“濫殺無辜”的惡名加在公安的頭上。該不該擊斃持槍傷人者,現場的鏡頭使大家一目了然。著名評論員楊錦麟評價說:“利用微博,搶奪話語權高地,值得鼓勵。”公安民警奮戰在第一線,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開通實名認證的公安微博,及時公布百姓關注的話題和熱點問題,有利于釋疑解惑,獲得民眾理解,也有利于監督民警文明執法。廣州公安能做到,其他行業更應做到,因為即使以刑事案件公開之難,廣州公安都能將信息公開了,而且分寸把握得好。這一成功的案例,對那些尋找諸多借口壓制信息公開的人是一個極好的教育。 五、宜黃“強拆”導致自焚,掩飾真相反彈出強大輿論監督力量 事件回放 9月10日上午,江西省宜黃縣鳳岡鎮在“強拆”的壓力下發生自焚事件,鐘家房主3人被燒成重傷,其中一人搶救無效死亡。當地官方發通稿稱自焚是“不慎誤傷”。隨著質疑聲四起,官方才不得不承認是強拆導致了自焚。9月16日,鐘家姐妹鐘如翠、鐘如九應鳳凰衛視之約到北京接受采訪,卻遭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帶隊阻截。姐妹倆躲進女廁所向媒體反映情況,記者鄧飛在微博上進行實時直播,轟動網絡。鐘如九更直接通過微博,隨時傳播相關信息。18日蘇建國等數十人醫院搶尸,在鐘如九微博上進行了現場直播。10月10日,江西省委免去縣委書記邱建國等人職務。 【點評】 “強拆”引發自焚,當地政府本該吸取教訓,引以為戒,而當地政府采取的是“阻截”、“搶尸”等方式,繼續對死者家屬進行傷害。其行為與開始發布新聞時“不慎誤傷”的說法是連貫的,就是繼續隱瞞真相,欺騙輿論。但是,在民間輿論與新媒體、傳統媒體形成合力的立體輿論監督之下,隱瞞真相變成癡心妄想。宜黃“強拆”自焚事件證明,越是掩飾真相,試圖阻撓輿論傳播,輿論的力量反彈愈加激烈。數百萬網民的關注,最終主導了輿論。相關官員被處理可謂自食其果。 六、舟曲泥石流、上海大火直播,自媒體人傳播觀念日趨成熟 事件回放 8月8日-17日,到甘肅探望外公的重慶理工大學大三學生王凱,手持便攜式相機和手機,活躍在舟曲泥石流災區現場,以“Kayne”網名對特大泥石流災害和救災過程進行了微博“直播”。王凱他上傳的照片、視頻、文字成為許多媒體在災情報道初期的素材。同樣的,11月15日導致59人死亡的上海大火第一條火情也來自微博。在此后近一個小時中,是微博的持續關注為人們事后了解反思火災提供了信息支持。更值得稱道的是,微博在上海火災報道中的堅持使其成為與傳統媒體、網絡并列的主要媒體。 【點評】 在泥石流圍城、災民急需救援的緊急關頭,在火情初現,當局者懵懂無知之時,專業記者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作為自媒體人的“王凱”利用新傳播手段,擔負起了讓外界及時知悉災情的責任。新華社在提到王凱的舉動時稱贊 “這些互聯網上的記錄者,用鍵盤傳遞牽掛、凝聚力量”;而王凱也說,“一個數碼相機,一部手機,我也是記者了,我可能經驗不足,但我會努力的”。的確,像王凱這樣的眾多微博客像專業記者一樣,在真實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往,自媒體人的報道多為零碎的傳播。然而,像王凱以及上海大火中的博友們利用微博進行的現場傳播及時、連續,圖、文、評述齊全,并與外界保持良好的互動,很有“專業精神”的味道。這意味著自媒體人的傳播觀念日趨成熟。 七、雜志以增刊方式出書,作者謝朝平被扣“涉嫌非法經營”罪行遭刑拘 事件回放 8月19日,55歲的記者兼作家謝朝平在北京的家中被陜西渭南警方刑拘,理由是“涉嫌非法經營”。事情起因于謝朝平反映三門峽移民情況的10萬字報告文學《大遷徙》,經《火花》雜志社屬下月刊編輯部審核,以雜志增刊的方式出版。謝朝平被抓后,輿論對警方所謂“涉嫌非法經營”大嘩,而值得稱道的是,檢察機關也拒絕批捕,最終謝朝平以“取保候審”名義被釋放。 <!-- google_ad_section_end --> <!-- google_ad_section_end --> 點評】 從事件的分析來看,抓謝朝平無非是阻止《大遷徙》的發行,根本上來說就是壓制民意、壓制正當的輿論監督。當地無端制造的所謂“非法經營”之罪,無論法理上和邏輯上都是錯誤的。正規的報刊社,增刊、增版是常有的事,增刊、增版要報批,報刊因為時間急來不及或其他原因先出后報批或不報批的情況常有,即便要處理也是由出版管理部門作為“違規”行為查處出版單位。謝朝平是通過山西省文聯主辦、全國百家社科核心期刊《火花》雜志的增刊將他的作品刊印的。盡管《火花》雜志增刊的報批手續還沒有履行完就印刷了,但就謝朝平的責任而言,他是一個作者而不是出版者,違規的是雜志社,與謝朝平不沾邊,更談不上犯罪。這只能說明某些權力對輿論監督的抗拒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引發輿論的強烈質疑也是必然的。 八、“網上追逃”事件中的媒體抗爭,折射出媒體人對“安全感”的憂憤 事件回放 7月27日,一條“記者因報道定罪或遭全國通緝”在微博上被不斷轉帖。被通緝者《經濟觀察報》記者仇子明,因其采寫的有關凱恩股份實際控制人在凱恩集團改制過程中的內幕的報道,被以“損害公司商業信譽罪”起訴并被列為“網上追逃”對象。《經濟觀察報》隨即在經濟觀察網刊發了嚴正聲明,同時與遂昌縣公安局展開交涉,并向中國記協、新聞出版總署等緊急申訴。緊接著無論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介入聲援《經濟觀察報》和記者。7月29日遂昌縣撤銷對仇子明的網上通緝,并向報社和記者本人道歉。 【點評】 聯想到2010年多起干擾采訪、威脅記者的案例,“網上追逃”事件中媒體的抗爭,折射的其實正是媒體人“安全”的焦慮。《經濟觀察報》的抗爭和全國輿論的聲援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疑都是正確的,因為當時支持警方抓捕的證據明顯缺乏,或者說根本不成為依據。《經濟觀察報》和記者仇子明堅持認為是正當的輿論監督,如果地方官員認為報道失實,可以向主辦單位和主管部門反映;如果相關企業認為是惡意傷害了他們的企業信譽,也屬民事范圍,可以打官司法庭上見。警方毫無法律依據介入抓人,這個口子一開,媒體人隨時都有可能在某種借口下被無理打壓。如果不是《經濟觀察報》的強硬態度和全國媒體的聲援,仇子明也許真的就被刑拘了。媒體被無理打壓,依然要靠媒體之間形成合力的輿論監督力量來解決。國家高層也強調輿論監督,并要求善待媒體,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善待自己?有什么理由對違背中央精神的打壓媒體行為不抗爭?! 九、“我爸是李剛”火爆流行,輿論強烈譴責依附“權力”的傲慢 事件回放 10月16日晚,河北大學新區發生車禍,導致一死一傷。有媒體報道,肇事者不但沒有關心傷者,甚至態度冷漠,高喊“看把我(的)車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誰嗎?我爸是李剛!有本事你們告去!”雖然有媒體人調查之后認為,肇事者當時的言論并沒有那么囂張;而且媒體報道的肇事者言論也略有出入。但肇事者肯定表達了“我爸是李剛”的意思。經了解,肇事者為李啟銘,其父李剛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長。該事件經網絡和傳統媒體報道被迅速引爆,“我爸是李剛”旋即成為最火爆的流行語,網友甚至發起了“‘我爸是李剛’造句大賽”。10月22日,央視獨家專訪李剛父子,李剛父子長達3分鐘的道歉、痛哭流涕的視頻,同樣引來輿論的積聚。 【點評】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網民強烈關注,一方面是擔心肇事者有背景,會受到庇護;另一方面也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網絡時代,常見某些官員出于 “權力傲慢”的出格言行,某些“官二代”的仗勢欺人。因此,李啟銘一旦搬出老子的身份,必然陷入輿論的“口誅筆伐”中。“我爸是李剛”成火爆流行語,說明民眾對權力被濫用的憂憤及對強化監督的渴望,也期待無論官員還是其親屬都要嚴格約束自己。網眼無處不在,出格的雷人牛語總是會被抓住而曝光的。 十、“日記局長”雇人刪帖,欲蓋彌彰入牢房 事件回放 2月27日,網友“含仙子”在天涯社區發帖“這個局長有意思,日記啥都寫”。“啥都寫”的日記,寫了應酬、玩女人,還包括受賄的一些情況,被網友稱為一部“新官場現形記”。日記作者為53歲的韓峰。韓峰,2003年2月26日任廣西來賓市煙草專賣局局長,2009年1月任廣西自治區煙草專賣局法規處處長,當年年底調任銷售處處長。網絡瘋傳的日記共145篇,5.5萬字,絕大部分集中在2007年9月24日至2008年1月31日之間。日記被公開后,韓峰當面否認,暗地里卻籌資20萬元雇人幫忙刪帖。然而,刪帖不但難封悠悠之口。當地紀檢監察部門迅速于3月1日立案調查,網上流傳日記沒有記載的其他受賄事實也被挖了出來。3月13日,韓峰被捕。12月14日,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韓峰有期徒刑13年。 【點評】 日記涉及韓峰以及其他人的隱私,被人在網絡上泄露出去,其中涉及的道德問題這里暫且不論。作為官員的韓峰,生活腐化自不待言,無疑應受輿論譴責,其中涉及到的受賄等腐敗行為,網民緊追不放也是不容置疑的。既然是官員,理所當然要接受輿論的監督。不過,韓峰日記也算為當代留下了一個腐敗官員的鮮活樣本,雖然它從未超越民眾的想象。新媒體時代,網眼的厲害眾人皆知,韓峰想通過刪帖封堵對其不利的信息是徒勞的。告誡貪官們一句古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