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講義
查看(1780) 回復(3) |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5
樓主
廣播電視導論
(名詞解釋部分) 1)廣播電視?中國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運用電磁波傳導方式把聲音和圖象傳遞給廣大受眾的電子傳媒工具,是一種先進的電子通訊手段,是一種更為廣泛面向社會的大眾傳播方式。 中國廣電:關鍵在其社會屬性,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現代話的大眾傳播媒介,是獨特的文化形態,是一項發展方興未艾的產業。 2)廣播電視學 研究廣播電視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內容包括廣電基礎理論、廣電應用理論,廣電決策理論和廣電歷史研究四方面,研究對象包括節目、受眾、傳播、管理等。 3)首次 ◎世界首次廣播新聞:1920年8月31日,美國底特律建立一家實驗性電臺,播送州長競選新聞。 ◎世界第一家商業廣播電臺:1920年11月2日,美國匹茲堡西屋電氣公司開辦,呼號KDKA。 ◎中國境內最早的廣播電臺:美國人奧斯邦于1923年在上海創辦,1月23日晚8時開始播音,50瓦,200米,內容包括音樂、國際新聞和中國地方新聞。 ◎中國最早的官方廣播電臺:“哈爾濱廣播電臺”,1926年10月1日開播,在奉系軍閥支持下由我國早期無線電工程專家劉瀚主持創建,100瓦,280米,節目包括錢糧行市及音樂新聞等。 ◎中國最早的私人商業廣播電臺:上海“新新公司廣播電臺”,1927年3月18日開播,50瓦,370米,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并由國人獨立經營,內容包括商業行情、新聞、音樂。 ◎中國共產黨首個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黨中央于1940年春在延安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廣播委員會,同年12月建立第一座人民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呼號XNCR,屬于新華社的一部分,稿件由新華社提供。標志著無產階級廣播事業及人民廣播事業的開端。 ◎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1958年5月1日試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采用直播方式。 4)政治家辦臺 (何時何地誰提出?)堅持“政治家辦臺”方針,是加強黨對廣電事業領導的重要手段。要培養選拔真正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原則性強、思想覺悟高,能按電視傳播規律辦事的優秀干部來充實和加強廣電隊伍的領導力量。推薦優秀黨員擔任電臺電視臺領導職務,由他們在廣電傳播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加強黨對廣電事業領導的重要手段。說到底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辦臺。要把提高隊伍素質作為"辦臺"的重中之重。 "政治家辦臺",是黨的新聞事業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也是對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內在要求;既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又是新時期新形勢的現實需要。"政治家辦臺",說到底就是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辦臺,用江澤民關于"三個代表"的思想辦臺,用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辦臺,用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堅定性和政治責任感辦臺。惟有"政治家辦臺",才能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才能實現黨對新聞事業的切實領導,也才能贏得人民大眾對新聞媒體的信賴和支持。 首先提出“政治家辦報”的是毛澤東同志。1959年6月,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 電視臺也是如此。毛澤東同志的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讓政治家辦臺思想深入人心。 5)四級辦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部于1983年3-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這一方針極大調動了地方和人民群眾興辦廣播電視事業的積極性,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進入一個飛速發展期。 6)精品節目 作為集新聞傳播、社會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廣播電視媒介,其精品節目應達到導向正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反響強烈的要求。這五點是我們在建設廣播電視先進文化時,各類題材、各種節目都要追求并努力達到的目標。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5
沙發
7)廣播電視產業 說廣播電視是產業,包含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指政府主管下的部分廣播電視機構向市場化的過程,即通過組建廣電集團等形式,把廣播電視機構中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或對之進行企業化經營。二是指廣播電視行業內部各廣播電視結構之間、廣電與其他行業之間的市場關系及其調整。 8)廣播電視廣告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服務節目,屬于媒介廣告的一種,以直接或間接促進銷售,樹立商品或企業形象為目的,通過廣播電視向公眾進行商品或勞務性質的有償宣傳活動,為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是一種介于生產、流通和消費之間的信息渠道。 9)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為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的指導方針之一,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總體指導思想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發展方針的具體體現。“弘揚主旋律”是要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主流,在現階段就是要反映中特社建反映改開反映民族振興;“提倡多樣化”要求既要面向大眾雅俗共賞,又要引導大眾向精致化方向發展,用高雅藝術引導觀眾。 10)衛星電視 以衛星通訊技術傳播的電視媒介,對廣電傳播產生革命性影響,一方面改變了大眾傳播中的時空觀念,使世界變得更小;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電視觀念,使電視傳播由本土文化向跨國文化發展,由延時性向即時性發展,也增大了受眾選擇范圍。 11)視聽習慣 指受眾已經形成的選擇固定欄目或頻道的習慣,具有較強穩定性。實際上反映了該欄目或頻道在受眾心中已形成的品牌形象。 12)受眾調查 以廣播電視為研究對象,為了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受眾的情況,了解他們對電臺、電視臺節目播出的需求、態度、意見和建議而進行的社會調查。主要方式包括:視聽率調查、綜合調查、專項調查、受眾來信等。 13)視聽率 是廣播收聽率和電視收視率的簡略統稱,指實際接收某電臺、電視臺節目的受眾占該臺信號覆蓋地區人口總數的比率,多用百分比表示。 廣播電視導論 (簡答部分) 1)傳播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電子傳播的產生對人類傳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義? 答:a)原始傳播—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 b)廣播電視的誕生拉開了信息革命的序幕,互聯網傳播使電子傳播進入更高階段,兩者的結合使人類完全進入信息社會,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廣電影響著全人類的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地球變成村落,使全人類能共同思考一個問題,為同一事件采取共同行動。 2)廣播電視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研究內容包括四方面 a)廣播電視基礎理論:探索廣播電視事業、廣播電視實踐本源的一般性、普遍性規律,包括廣播電視本質、外部關系、內部關系的研究。 b)廣播電視應用理論:對廣播電視傳播、廣播電視運行中具體環節的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研究。直接面向實踐,包括對廣電技術、廣電創作、廣電傳播環節、廣電構成要素的研究。 c)廣播電視決策理論:對事關廣播電視發展全局的規劃、方針、政策、法規等各種決策的理論,包括戰略規劃(宏)、政策法規(中)、經營管理(微)的研究。 d)廣播電視歷史研究:研究廣播電視事業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 3)為什么說中國廣播電視是一種獨特的現代文化形態? 答:廣播電視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文化是一種新型的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一種都市工業社會或大眾消費社會的特殊產物,是大眾消費社會中通過印刷媒介、電子媒介等大眾傳播媒介所承載、傳遞的文化產品。中國廣播電視在傳播文化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形成具有廣播特色的各類廣播節目如錄音報道、廣播劇、配樂散文,也形成了具有電視特色的各類電視節目如電視文藝晚會、電視劇、電視紀錄片等。這些都構成了廣播電視的獨特文化形態。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5
3樓
7)廣播電視產業 說廣播電視是產業,包含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指政府主管下的部分廣播電視機構向市場化的過程,即通過組建廣電集團等形式,把廣播電視機構中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或對之進行企業化經營。二是指廣播電視行業內部各廣播電視結構之間、廣電與其他行業之間的市場關系及其調整。 8)廣播電視廣告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服務節目,屬于媒介廣告的一種,以直接或間接促進銷售,樹立商品或企業形象為目的,通過廣播電視向公眾進行商品或勞務性質的有償宣傳活動,為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是一種介于生產、流通和消費之間的信息渠道。 9)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為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的指導方針之一,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總體指導思想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發展方針的具體體現。“弘揚主旋律”是要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主流,在現階段就是要反映中特社建反映改開反映民族振興;“提倡多樣化”要求既要面向大眾雅俗共賞,又要引導大眾向精致化方向發展,用高雅藝術引導觀眾。 10)衛星電視 以衛星通訊技術傳播的電視媒介,對廣電傳播產生革命性影響,一方面改變了大眾傳播中的時空觀念,使世界變得更小;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電視觀念,使電視傳播由本土文化向跨國文化發展,由延時性向即時性發展,也增大了受眾選擇范圍。 11)視聽習慣 指受眾已經形成的選擇固定欄目或頻道的習慣,具有較強穩定性。實際上反映了該欄目或頻道在受眾心中已形成的品牌形象。 12)受眾調查 以廣播電視為研究對象,為了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受眾的情況,了解他們對電臺、電視臺節目播出的需求、態度、意見和建議而進行的社會調查。主要方式包括:視聽率調查、綜合調查、專項調查、受眾來信等。 13)視聽率 是廣播收聽率和電視收視率的簡略統稱,指實際接收某電臺、電視臺節目的受眾占該臺信號覆蓋地區人口總數的比率,多用百分比表示。 廣播電視導論 (簡答部分) 1)傳播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電子傳播的產生對人類傳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義? 答:a)原始傳播—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 b)廣播電視的誕生拉開了信息革命的序幕,互聯網傳播使電子傳播進入更高階段,兩者的結合使人類完全進入信息社會,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廣電影響著全人類的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地球變成村落,使全人類能共同思考一個問題,為同一事件采取共同行動。 2)廣播電視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研究內容包括四方面 a)廣播電視基礎理論:探索廣播電視事業、廣播電視實踐本源的一般性、普遍性規律,包括廣播電視本質、外部關系、內部關系的研究。 b)廣播電視應用理論:對廣播電視傳播、廣播電視運行中具體環節的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研究。直接面向實踐,包括對廣電技術、廣電創作、廣電傳播環節、廣電構成要素的研究。 c)廣播電視決策理論:對事關廣播電視發展全局的規劃、方針、政策、法規等各種決策的理論,包括戰略規劃(宏)、政策法規(中)、經營管理(微)的研究。 d)廣播電視歷史研究:研究廣播電視事業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 3)為什么說中國廣播電視是一種獨特的現代文化形態? 答:廣播電視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文化是一種新型的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一種都市工業社會或大眾消費社會的特殊產物,是大眾消費社會中通過印刷媒介、電子媒介等大眾傳播媒介所承載、傳遞的文化產品。中國廣播電視在傳播文化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形成具有廣播特色的各類廣播節目如錄音報道、廣播劇、配樂散文,也形成了具有電視特色的各類電視節目如電視文藝晚會、電視劇、電視紀錄片等。這些都構成了廣播電視的獨特文化形態。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5
4樓
7)廣播電視產業 說廣播電視是產業,包含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指政府主管下的部分廣播電視機構向市場化的過程,即通過組建廣電集團等形式,把廣播電視機構中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企業單位,或對之進行企業化經營。二是指廣播電視行業內部各廣播電視結構之間、廣電與其他行業之間的市場關系及其調整。 8)廣播電視廣告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服務節目,屬于媒介廣告的一種,以直接或間接促進銷售,樹立商品或企業形象為目的,通過廣播電視向公眾進行商品或勞務性質的有償宣傳活動,為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是一種介于生產、流通和消費之間的信息渠道。 9)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為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的指導方針之一,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總體指導思想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發展方針的具體體現。“弘揚主旋律”是要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主流,在現階段就是要反映中特社建反映改開反映民族振興;“提倡多樣化”要求既要面向大眾雅俗共賞,又要引導大眾向精致化方向發展,用高雅藝術引導觀眾。 10)衛星電視 以衛星通訊技術傳播的電視媒介,對廣電傳播產生革命性影響,一方面改變了大眾傳播中的時空觀念,使世界變得更小;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電視觀念,使電視傳播由本土文化向跨國文化發展,由延時性向即時性發展,也增大了受眾選擇范圍。 11)視聽習慣 指受眾已經形成的選擇固定欄目或頻道的習慣,具有較強穩定性。實際上反映了該欄目或頻道在受眾心中已形成的品牌形象。 12)受眾調查 以廣播電視為研究對象,為了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受眾的情況,了解他們對電臺、電視臺節目播出的需求、態度、意見和建議而進行的社會調查。主要方式包括:視聽率調查、綜合調查、專項調查、受眾來信等。 13)視聽率 是廣播收聽率和電視收視率的簡略統稱,指實際接收某電臺、電視臺節目的受眾占該臺信號覆蓋地區人口總數的比率,多用百分比表示。 廣播電視導論 (簡答部分) 1)傳播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電子傳播的產生對人類傳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義? 答:a)原始傳播—語言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 b)廣播電視的誕生拉開了信息革命的序幕,互聯網傳播使電子傳播進入更高階段,兩者的結合使人類完全進入信息社會,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廣電影響著全人類的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使地球變成村落,使全人類能共同思考一個問題,為同一事件采取共同行動。 2)廣播電視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研究內容包括四方面 a)廣播電視基礎理論:探索廣播電視事業、廣播電視實踐本源的一般性、普遍性規律,包括廣播電視本質、外部關系、內部關系的研究。 b)廣播電視應用理論:對廣播電視傳播、廣播電視運行中具體環節的可操作性,有針對性的研究。直接面向實踐,包括對廣電技術、廣電創作、廣電傳播環節、廣電構成要素的研究。 c)廣播電視決策理論:對事關廣播電視發展全局的規劃、方針、政策、法規等各種決策的理論,包括戰略規劃(宏)、政策法規(中)、經營管理(微)的研究。 d)廣播電視歷史研究:研究廣播電視事業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 3)為什么說中國廣播電視是一種獨特的現代文化形態? 答:廣播電視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文化是一種新型的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一種都市工業社會或大眾消費社會的特殊產物,是大眾消費社會中通過印刷媒介、電子媒介等大眾傳播媒介所承載、傳遞的文化產品。中國廣播電視在傳播文化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形成具有廣播特色的各類廣播節目如錄音報道、廣播劇、配樂散文,也形成了具有電視特色的各類電視節目如電視文藝晚會、電視劇、電視紀錄片等。這些都構成了廣播電視的獨特文化形態。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6
5樓
4)廣播電視經營的主要內容 答:其經營內容包括 廣告經營:利用自身掌握時間資源和受眾資源,作為中介,有償向目標受眾傳播企業或商家指定的信息內容;目前是經營主體; 節目經營:經營光電傳媒的終端產品“節目”,包括面向受眾的有償收視(聽);機構之間的節目交易;節目產品零售出租; 網絡經營: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廣域分布,經營廣電媒介的傳輸網絡; 信息及技術經營:規模信息資源的經營;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開發和經營; 服務及延伸產業經營:面向社會廣泛開展服務業務,如“影視城”、電視直銷; 5)如何實現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創新 答: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需要創新,其關鍵就是要抓住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主要障礙,采取必不可少而又切實可行的措施實現管理制度或方式的轉變: a)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調整、收縮和轉換現有廣電事業宏觀管理部門的職能范圍(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過程管理到目標管理,行政管理到行業管理);政事分開,權責明確,建立現代事業制度; b)實現宏觀管理手段的體系化、科學化:建立健全廣電事業管理法制體系;建立完善廣電媒介市場調控體系;進一步提高廣電媒介市場化程度; c)規范優化產業競爭體系:在政府部門的依法管理下,使廣電媒介在統一開放的媒介市場和信息市場中參加公平的產業競爭; 6)廣播電視傳播優勢 1)時效性強:廣播采編技術的現代化和先進傳播通訊技術的應用,使直播得以實現;廣電節目具有編排靈活的特點,可隨時插播新聞或字幕新聞; 2)傳真性強:聲形并茂,直觀形象,給人以現場感和感染力;可信度高; 3)信息容量大:節目數量多;同一節目傳播信息符號多;囊括面廣,大眾化;傳播中的“梗阻較少”;直觀性強,使受眾實際接受信息量大;信息發布頻率高; 4)受眾面廣:不受年齡文化限制;可一心二用;城鄉普及率高; 《廣播電視導論》(論述部分) 1)中國廣播電視的社會主義特色(廣播電視的中國特色) 答:(p52)第二章內容 a)公有制特色,由各級政府主辦,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廣電部門辦臺;集體性質辦站;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非內容性傳媒經營活動;產業集團化經營;整體納入國民經濟計劃;) b)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輿論工具,是黨政和人民的喉舌(堅持黨的理論指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堅持“政治家辦臺”方針;是國家行政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堅持黨對廣電事業建設發展的統一調控;) c)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宗旨(為人民服務與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統一;滿足人民群眾自身需求與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統一;為人民服務——滿足受眾需要;) d)統一的傳播網絡,較強的系統優勢,宣傳上形成全國一盤棋(中央臺“以省臺為骨干支撐,以地市臺為補充”統一的新聞傳播網絡;強大的系統合力,央視與地方臺的分工合作;統一的政治標準形成無可比擬的輿論強勢;集約化的經營優勢,產業集團化;) e)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報道原則;堅持弘揚主旋律的方針;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性;) 2)論述中國廣播電視的根本性質和其他屬性(p91 三、四章) 答:根本性質包括: a)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論;新時期堅持“喉舌”必須處理幾個關系,堅持“喉舌”性質和堅持新聞規律的關系,堅持“喉舌”與培育風格特色的關系,堅持“喉舌”性質與參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b)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貼近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其他屬性包括: c)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媒介(更豐富的信息渠道;受眾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推進廣電事業現代化進程;) d)特殊的當代文化形態(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受眾;大眾文化服從于主流文化;) e)屬于第三產業(產業特點;產業經營是必然趨勢;) 3)中國電視取得的成就在哪些方面? 答:在事業規模上突飛猛進,電視成為第一傳媒;在傳播內容方面,成績更為突出: a)電視新聞節目逐步確立了在電視節目中的主體地位,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聞聯播》-其他新聞節目模式—重大事件現場直播—新聞頻道) b)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直接為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服務;(央視二套;) c)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電教節目、記錄片-教育頻道) d)體育報到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海外報道-現場直播-體育頻道) e)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劇) f)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對外衛星轉播-國際頻道(中英)) 4)中國廣播電視為經濟建設服務體現在那些方面? 答: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呼喚經濟宣傳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變革。我國廣播電視從國情出發、從大局出發,進行正確輿論引導,為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輿論環境,體現在: a)傳達和闡釋了經濟政策;(及時全面準確;貼近群眾切身利益;深層闡述;) b)傳遞經濟信息;(《經濟信息聯播》;提供決策依據;) c)分析經濟現象,指導經濟生活;(《經濟半小時》;幫助認識經濟事件,樹立正確經濟觀念) d)傳播經濟知識;(相關業務知識;相關背景知識;) e)反映經濟成就,監督經濟行為;(報道好的經驗和典型;揭露問題和不正之風;) 5)現代傳播的今天,為什么要加強對受眾的研究? 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播電視是把為人民服務放在傳播工作的首位,因此了解受眾、研究受眾是廣播電視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深入了解受眾的結構和特征,研究受眾的視聽行為及視聽心理,才能即可能地提高廣播電視的傳播效果,滿足受眾多方面的需要。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受眾理論及我國廣播電視工作都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重視調動受眾的參與,使節目更有活力,更加貼近受眾心理。 6)為什么說我國是廣播電視大國? 答:我國是一個廣播電視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收視群體。到2001年,全國共有廣播電臺296座,電視臺651座,廣播電視臺1272座。中國的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1.5%,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5%,覆蓋人口近十億。 2003年5月統計,2230電視頻道個,央視13個頻道(很快要加入青少頻道),現在廣電從業人員50萬,已有一批在國際上知名對廣播和電視品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廣播電視人才。年電視節目制作量近60萬小時。廣播電視設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央視和部分省市設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廣電制作系統已全面實行數字化,廣電覆蓋已從全國覆蓋發展為全球覆蓋(全球96%可收看央視)。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電視消費市場,廣電產業收入得到迅速發展。廣播電視在國內確立了第一傳媒的地位,觀眾多、覆蓋廣、內容豐富,成為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7)廣播電視傳播功能包括那些? 答:四個功能: a)新聞傳播(信息傳播;縱橫溝通;輿論導向;輿論監督) b)社會教育(提高思想素質;普及科技知識;傳播文化知識;) c)文化娛樂(提高審美水平;滿足娛樂休閑需求;) d)信息服務(日常生活信息;經濟信息;特種信息廣告;)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6
6樓
4)廣播電視經營的主要內容 答:其經營內容包括 廣告經營:利用自身掌握時間資源和受眾資源,作為中介,有償向目標受眾傳播企業或商家指定的信息內容;目前是經營主體; 節目經營:經營光電傳媒的終端產品“節目”,包括面向受眾的有償收視(聽);機構之間的節目交易;節目產品零售出租; 網絡經營: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廣域分布,經營廣電媒介的傳輸網絡; 信息及技術經營:規模信息資源的經營;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開發和經營; 服務及延伸產業經營:面向社會廣泛開展服務業務,如“影視城”、電視直銷; 5)如何實現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創新 答: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需要創新,其關鍵就是要抓住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主要障礙,采取必不可少而又切實可行的措施實現管理制度或方式的轉變: a)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調整、收縮和轉換現有廣電事業宏觀管理部門的職能范圍(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過程管理到目標管理,行政管理到行業管理);政事分開,權責明確,建立現代事業制度; b)實現宏觀管理手段的體系化、科學化:建立健全廣電事業管理法制體系;建立完善廣電媒介市場調控體系;進一步提高廣電媒介市場化程度; c)規范優化產業競爭體系:在政府部門的依法管理下,使廣電媒介在統一開放的媒介市場和信息市場中參加公平的產業競爭; 6)廣播電視傳播優勢 1)時效性強:廣播采編技術的現代化和先進傳播通訊技術的應用,使直播得以實現;廣電節目具有編排靈活的特點,可隨時插播新聞或字幕新聞; 2)傳真性強:聲形并茂,直觀形象,給人以現場感和感染力;可信度高; 3)信息容量大:節目數量多;同一節目傳播信息符號多;囊括面廣,大眾化;傳播中的“梗阻較少”;直觀性強,使受眾實際接受信息量大;信息發布頻率高; 4)受眾面廣:不受年齡文化限制;可一心二用;城鄉普及率高; 《廣播電視導論》(論述部分) 1)中國廣播電視的社會主義特色(廣播電視的中國特色) 答:(p52)第二章內容 a)公有制特色,由各級政府主辦,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廣電部門辦臺;集體性質辦站;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非內容性傳媒經營活動;產業集團化經營;整體納入國民經濟計劃;) b)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輿論工具,是黨政和人民的喉舌(堅持黨的理論指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堅持“政治家辦臺”方針;是國家行政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堅持黨對廣電事業建設發展的統一調控;) c)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宗旨(為人民服務與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統一;滿足人民群眾自身需求與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統一;為人民服務——滿足受眾需要;) d)統一的傳播網絡,較強的系統優勢,宣傳上形成全國一盤棋(中央臺“以省臺為骨干支撐,以地市臺為補充”統一的新聞傳播網絡;強大的系統合力,央視與地方臺的分工合作;統一的政治標準形成無可比擬的輿論強勢;集約化的經營優勢,產業集團化;) e)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報道原則;堅持弘揚主旋律的方針;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性;) 2)論述中國廣播電視的根本性質和其他屬性(p91 三、四章) 答:根本性質包括: a)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論;新時期堅持“喉舌”必須處理幾個關系,堅持“喉舌”性質和堅持新聞規律的關系,堅持“喉舌”與培育風格特色的關系,堅持“喉舌”性質與參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b)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貼近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其他屬性包括: c)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媒介(更豐富的信息渠道;受眾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推進廣電事業現代化進程;) d)特殊的當代文化形態(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受眾;大眾文化服從于主流文化;) e)屬于第三產業(產業特點;產業經營是必然趨勢;) 3)中國電視取得的成就在哪些方面? 答:在事業規模上突飛猛進,電視成為第一傳媒;在傳播內容方面,成績更為突出: a)電視新聞節目逐步確立了在電視節目中的主體地位,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聞聯播》-其他新聞節目模式—重大事件現場直播—新聞頻道) b)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直接為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服務;(央視二套;) c)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電教節目、記錄片-教育頻道) d)體育報到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海外報道-現場直播-體育頻道) e)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劇) f)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對外衛星轉播-國際頻道(中英)) 4)中國廣播電視為經濟建設服務體現在那些方面? 答: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呼喚經濟宣傳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變革。我國廣播電視從國情出發、從大局出發,進行正確輿論引導,為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輿論環境,體現在: a)傳達和闡釋了經濟政策;(及時全面準確;貼近群眾切身利益;深層闡述;) b)傳遞經濟信息;(《經濟信息聯播》;提供決策依據;) c)分析經濟現象,指導經濟生活;(《經濟半小時》;幫助認識經濟事件,樹立正確經濟觀念) d)傳播經濟知識;(相關業務知識;相關背景知識;) e)反映經濟成就,監督經濟行為;(報道好的經驗和典型;揭露問題和不正之風;) 5)現代傳播的今天,為什么要加強對受眾的研究? 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播電視是把為人民服務放在傳播工作的首位,因此了解受眾、研究受眾是廣播電視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深入了解受眾的結構和特征,研究受眾的視聽行為及視聽心理,才能即可能地提高廣播電視的傳播效果,滿足受眾多方面的需要。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受眾理論及我國廣播電視工作都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重視調動受眾的參與,使節目更有活力,更加貼近受眾心理。 6)為什么說我國是廣播電視大國? 答:我國是一個廣播電視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收視群體。到2001年,全國共有廣播電臺296座,電視臺651座,廣播電視臺1272座。中國的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1.5%,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5%,覆蓋人口近十億。 2003年5月統計,2230電視頻道個,央視13個頻道(很快要加入青少頻道),現在廣電從業人員50萬,已有一批在國際上知名對廣播和電視品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廣播電視人才。年電視節目制作量近60萬小時。廣播電視設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央視和部分省市設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廣電制作系統已全面實行數字化,廣電覆蓋已從全國覆蓋發展為全球覆蓋(全球96%可收看央視)。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電視消費市場,廣電產業收入得到迅速發展。廣播電視在國內確立了第一傳媒的地位,觀眾多、覆蓋廣、內容豐富,成為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7)廣播電視傳播功能包括那些? 答:四個功能: a)新聞傳播(信息傳播;縱橫溝通;輿論導向;輿論監督) b)社會教育(提高思想素質;普及科技知識;傳播文化知識;) c)文化娛樂(提高審美水平;滿足娛樂休閑需求;) d)信息服務(日常生活信息;經濟信息;特種信息廣告;)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6
7樓
4)廣播電視經營的主要內容 答:其經營內容包括 廣告經營:利用自身掌握時間資源和受眾資源,作為中介,有償向目標受眾傳播企業或商家指定的信息內容;目前是經營主體; 節目經營:經營光電傳媒的終端產品“節目”,包括面向受眾的有償收視(聽);機構之間的節目交易;節目產品零售出租; 網絡經營: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廣域分布,經營廣電媒介的傳輸網絡; 信息及技術經營:規模信息資源的經營;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開發和經營; 服務及延伸產業經營:面向社會廣泛開展服務業務,如“影視城”、電視直銷; 5)如何實現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創新 答:廣播電視事業管理體制需要創新,其關鍵就是要抓住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主要障礙,采取必不可少而又切實可行的措施實現管理制度或方式的轉變: a)進一步轉換政府職能:調整、收縮和轉換現有廣電事業宏觀管理部門的職能范圍(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過程管理到目標管理,行政管理到行業管理);政事分開,權責明確,建立現代事業制度; b)實現宏觀管理手段的體系化、科學化:建立健全廣電事業管理法制體系;建立完善廣電媒介市場調控體系;進一步提高廣電媒介市場化程度; c)規范優化產業競爭體系:在政府部門的依法管理下,使廣電媒介在統一開放的媒介市場和信息市場中參加公平的產業競爭; 6)廣播電視傳播優勢 1)時效性強:廣播采編技術的現代化和先進傳播通訊技術的應用,使直播得以實現;廣電節目具有編排靈活的特點,可隨時插播新聞或字幕新聞; 2)傳真性強:聲形并茂,直觀形象,給人以現場感和感染力;可信度高; 3)信息容量大:節目數量多;同一節目傳播信息符號多;囊括面廣,大眾化;傳播中的“梗阻較少”;直觀性強,使受眾實際接受信息量大;信息發布頻率高; 4)受眾面廣:不受年齡文化限制;可一心二用;城鄉普及率高; 《廣播電視導論》(論述部分) 1)中國廣播電視的社會主義特色(廣播電視的中國特色) 答:(p52)第二章內容 a)公有制特色,由各級政府主辦,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廣電部門辦臺;集體性質辦站;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非內容性傳媒經營活動;產業集團化經營;整體納入國民經濟計劃;) b)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輿論工具,是黨政和人民的喉舌(堅持黨的理論指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堅持“政治家辦臺”方針;是國家行政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堅持黨對廣電事業建設發展的統一調控;) c)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宗旨(為人民服務與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統一;滿足人民群眾自身需求與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統一;為人民服務——滿足受眾需要;) d)統一的傳播網絡,較強的系統優勢,宣傳上形成全國一盤棋(中央臺“以省臺為骨干支撐,以地市臺為補充”統一的新聞傳播網絡;強大的系統合力,央視與地方臺的分工合作;統一的政治標準形成無可比擬的輿論強勢;集約化的經營優勢,產業集團化;) e)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報道原則;堅持弘揚主旋律的方針;堅持社會效益第一性;) 2)論述中國廣播電視的根本性質和其他屬性(p91 三、四章) 答:根本性質包括: a)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論;新時期堅持“喉舌”必須處理幾個關系,堅持“喉舌”性質和堅持新聞規律的關系,堅持“喉舌”與培育風格特色的關系,堅持“喉舌”性質與參與市場競爭的關系;) b)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貼近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忠實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其他屬性包括: c)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媒介(更豐富的信息渠道;受眾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推進廣電事業現代化進程;) d)特殊的當代文化形態(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受眾;大眾文化服從于主流文化;) e)屬于第三產業(產業特點;產業經營是必然趨勢;) 3)中國電視取得的成就在哪些方面? 答:在事業規模上突飛猛進,電視成為第一傳媒;在傳播內容方面,成績更為突出: a)電視新聞節目逐步確立了在電視節目中的主體地位,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聞聯播》-其他新聞節目模式—重大事件現場直播—新聞頻道) b)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直接為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服務;(央視二套;) c)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電教節目、記錄片-教育頻道) d)體育報到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海外報道-現場直播-體育頻道) e)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劇) f)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對外衛星轉播-國際頻道(中英)) 4)中國廣播電視為經濟建設服務體現在那些方面? 答: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呼喚經濟宣傳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變革。我國廣播電視從國情出發、從大局出發,進行正確輿論引導,為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輿論環境,體現在: a)傳達和闡釋了經濟政策;(及時全面準確;貼近群眾切身利益;深層闡述;) b)傳遞經濟信息;(《經濟信息聯播》;提供決策依據;) c)分析經濟現象,指導經濟生活;(《經濟半小時》;幫助認識經濟事件,樹立正確經濟觀念) d)傳播經濟知識;(相關業務知識;相關背景知識;) e)反映經濟成就,監督經濟行為;(報道好的經驗和典型;揭露問題和不正之風;) 5)現代傳播的今天,為什么要加強對受眾的研究? 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播電視是把為人民服務放在傳播工作的首位,因此了解受眾、研究受眾是廣播電視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深入了解受眾的結構和特征,研究受眾的視聽行為及視聽心理,才能即可能地提高廣播電視的傳播效果,滿足受眾多方面的需要。受眾在傳播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受眾理論及我國廣播電視工作都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廣播電視工作者必須重視調動受眾的參與,使節目更有活力,更加貼近受眾心理。 6)為什么說我國是廣播電視大國? 答:我國是一個廣播電視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收視群體。到2001年,全國共有廣播電臺296座,電視臺651座,廣播電視臺1272座。中國的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1.5%,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5%,覆蓋人口近十億。 2003年5月統計,2230電視頻道個,央視13個頻道(很快要加入青少頻道),現在廣電從業人員50萬,已有一批在國際上知名對廣播和電視品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廣播電視人才。年電視節目制作量近60萬小時。廣播電視設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央視和部分省市設備進入世界先進水平。廣電制作系統已全面實行數字化,廣電覆蓋已從全國覆蓋發展為全球覆蓋(全球96%可收看央視)。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電視消費市場,廣電產業收入得到迅速發展。廣播電視在國內確立了第一傳媒的地位,觀眾多、覆蓋廣、內容豐富,成為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7)廣播電視傳播功能包括那些? 答:四個功能: a)新聞傳播(信息傳播;縱橫溝通;輿論導向;輿論監督) b)社會教育(提高思想素質;普及科技知識;傳播文化知識;) c)文化娛樂(提高審美水平;滿足娛樂休閑需求;) d)信息服務(日常生活信息;經濟信息;特種信息廣告;)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7
8樓
1. 面對電視的競爭,發揮廣播的優勢 答:(1)注重實效性、廣泛性、服務性、參與性、多樣性 (2)重視對“黃金時間”的利用(3)開辦多套節目(4)開辦專業臺(5)加強對外廣播 2.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 P35 答:(1)以新聞改革為突破口,廣播宣傳全面改革 (2)抓好典型報道、深度報道和評論,精心組織重大事件報道 (3)加大新聞性專題節目和社教類節目的改革力度 (4)經濟廣播電臺的建立和專業臺系列化布局 (5)注重對外廣播 3. 改革開放后中國電視如何蓬勃發展? 答:(1)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 (3)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4)體育報道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 (5)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 (6)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 4. 廣播電視為文化服務的內涵 答:(1)為教育服務: (2)為科學技術服務: (3)為文藝服務: (4)弘揚民族文化,抵制文化滲透: 5. 電視新聞傳播功能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新聞傳播是廣播電視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1)信息傳播作用:廣播電視的主體功能 (2)溝通作用:在我國新聞傳播中往往體現為解釋功能 (3)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輿論、引導實際工作、引導社會生活和引導受眾思想 (4)監督作用: 6. 電視新聞傳播的優勢? 答:時效性強,傳真性強,信息容量大,受眾面廣 7. 文化娛樂功能體現在哪里? 答: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 滿足受眾娛樂休閑需要 廣播電視擅長發揮娛樂功能 8. 廣播電視節目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1)全面正確地宣傳馬列毛鄧三,并把其觀點滲透到各類節目中 (2)表現和宣傳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正確處理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的關系,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 9. 如何正確處理輿論引導當中的各種關系? 答:(1)堅持黨性原則與遵循電視規律的關系:根本原則與重要途徑 (2)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3)服務與引導的關系:在服務中注意引導,注意加強與觀眾的交流 10. 網絡進行信息傳播有什么特征? 答:(1)超時空的信息選擇特征 (2)點對點傳播與個性化傳播 (3)交互式傳播 11. 進入世界先進廣播電視國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1)廣播電視在本國有相當高的普及程度(98%) (2)廣播電視產品在世界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 (3)在世界廣播電視傳播界有重要影響 12. “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方針的推動作用 答:1983年3月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制定這一方針。 極大地調動了地方和人民群眾興辦廣播電視的積極性,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已建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內到對外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的廣播電視傳播網絡。 13. 21世紀廣電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 答:思想政治素質;深厚的人文素質,廣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知識結構,系統的廣播電視傳播學科知識和技能,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英語和國際交流技能,相應的崗位業務能力。 14. 如何認識廣播電視的視聽率? 答:收視率應該也必然會成為評價電視節目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現行條件下,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指標。一檔電視節目的好壞涉及很多因素,不可盲目夸大收視率的作用。但對收視率應予以重視,畢竟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電視節目對觀眾的影響力,又不可忽視的實踐意義。在正確看待和應用收視率的基礎上,還應該開展多方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把握“量”的基礎上深入地把握觀眾對節目“質”的評價。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7
9樓
1. 面對電視的競爭,發揮廣播的優勢 答:(1)注重實效性、廣泛性、服務性、參與性、多樣性 (2)重視對“黃金時間”的利用(3)開辦多套節目(4)開辦專業臺(5)加強對外廣播 2.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 P35 答:(1)以新聞改革為突破口,廣播宣傳全面改革 (2)抓好典型報道、深度報道和評論,精心組織重大事件報道 (3)加大新聞性專題節目和社教類節目的改革力度 (4)經濟廣播電臺的建立和專業臺系列化布局 (5)注重對外廣播 3. 改革開放后中國電視如何蓬勃發展? 答:(1)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 (3)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4)體育報道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 (5)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 (6)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 4. 廣播電視為文化服務的內涵 答:(1)為教育服務: (2)為科學技術服務: (3)為文藝服務: (4)弘揚民族文化,抵制文化滲透: 5. 電視新聞傳播功能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新聞傳播是廣播電視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1)信息傳播作用:廣播電視的主體功能 (2)溝通作用:在我國新聞傳播中往往體現為解釋功能 (3)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輿論、引導實際工作、引導社會生活和引導受眾思想 (4)監督作用: 6. 電視新聞傳播的優勢? 答:時效性強,傳真性強,信息容量大,受眾面廣 7. 文化娛樂功能體現在哪里? 答: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 滿足受眾娛樂休閑需要 廣播電視擅長發揮娛樂功能 8. 廣播電視節目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1)全面正確地宣傳馬列毛鄧三,并把其觀點滲透到各類節目中 (2)表現和宣傳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正確處理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的關系,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 9. 如何正確處理輿論引導當中的各種關系? 答:(1)堅持黨性原則與遵循電視規律的關系:根本原則與重要途徑 (2)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3)服務與引導的關系:在服務中注意引導,注意加強與觀眾的交流 10. 網絡進行信息傳播有什么特征? 答:(1)超時空的信息選擇特征 (2)點對點傳播與個性化傳播 (3)交互式傳播 11. 進入世界先進廣播電視國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1)廣播電視在本國有相當高的普及程度(98%) (2)廣播電視產品在世界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 (3)在世界廣播電視傳播界有重要影響 12. “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方針的推動作用 答:1983年3月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制定這一方針。 極大地調動了地方和人民群眾興辦廣播電視的積極性,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已建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內到對外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的廣播電視傳播網絡。 13. 21世紀廣電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 答:思想政治素質;深厚的人文素質,廣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知識結構,系統的廣播電視傳播學科知識和技能,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英語和國際交流技能,相應的崗位業務能力。 14. 如何認識廣播電視的視聽率? 答:收視率應該也必然會成為評價電視節目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現行條件下,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指標。一檔電視節目的好壞涉及很多因素,不可盲目夸大收視率的作用。但對收視率應予以重視,畢竟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電視節目對觀眾的影響力,又不可忽視的實踐意義。在正確看待和應用收視率的基礎上,還應該開展多方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把握“量”的基礎上深入地把握觀眾對節目“質”的評價。 |
|
發表于 2010-08-14 15:37
10樓
1. 面對電視的競爭,發揮廣播的優勢 答:(1)注重實效性、廣泛性、服務性、參與性、多樣性 (2)重視對“黃金時間”的利用(3)開辦多套節目(4)開辦專業臺(5)加強對外廣播 2.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廣播事業的發展 P35 答:(1)以新聞改革為突破口,廣播宣傳全面改革 (2)抓好典型報道、深度報道和評論,精心組織重大事件報道 (3)加大新聞性專題節目和社教類節目的改革力度 (4)經濟廣播電臺的建立和專業臺系列化布局 (5)注重對外廣播 3. 改革開放后中國電視如何蓬勃發展? 答:(1)電視新聞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電視經濟節目迅速發展 (3)社教節目不斷創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4)體育報道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 (5)電視文藝和電視劇逐步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 (6)不斷加強對海外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走向世界 4. 廣播電視為文化服務的內涵 答:(1)為教育服務: (2)為科學技術服務: (3)為文藝服務: (4)弘揚民族文化,抵制文化滲透: 5. 電視新聞傳播功能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新聞傳播是廣播電視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1)信息傳播作用:廣播電視的主體功能 (2)溝通作用:在我國新聞傳播中往往體現為解釋功能 (3)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輿論、引導實際工作、引導社會生活和引導受眾思想 (4)監督作用: 6. 電視新聞傳播的優勢? 答:時效性強,傳真性強,信息容量大,受眾面廣 7. 文化娛樂功能體現在哪里? 答: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 滿足受眾娛樂休閑需要 廣播電視擅長發揮娛樂功能 8. 廣播電視節目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答:(1)全面正確地宣傳馬列毛鄧三,并把其觀點滲透到各類節目中 (2)表現和宣傳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正確處理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的關系,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 9. 如何正確處理輿論引導當中的各種關系? 答:(1)堅持黨性原則與遵循電視規律的關系:根本原則與重要途徑 (2)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3)服務與引導的關系:在服務中注意引導,注意加強與觀眾的交流 10. 網絡進行信息傳播有什么特征? 答:(1)超時空的信息選擇特征 (2)點對點傳播與個性化傳播 (3)交互式傳播 11. 進入世界先進廣播電視國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1)廣播電視在本國有相當高的普及程度(98%) (2)廣播電視產品在世界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 (3)在世界廣播電視傳播界有重要影響 12. “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方針的推動作用 答:1983年3月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制定這一方針。 極大地調動了地方和人民群眾興辦廣播電視的積極性,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已建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內到對外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的廣播電視傳播網絡。 13. 21世紀廣電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 答:思想政治素質;深厚的人文素質,廣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知識結構,系統的廣播電視傳播學科知識和技能,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英語和國際交流技能,相應的崗位業務能力。 14. 如何認識廣播電視的視聽率? 答:收視率應該也必然會成為評價電視節目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現行條件下,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指標。一檔電視節目的好壞涉及很多因素,不可盲目夸大收視率的作用。但對收視率應予以重視,畢竟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電視節目對觀眾的影響力,又不可忽視的實踐意義。在正確看待和應用收視率的基礎上,還應該開展多方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把握“量”的基礎上深入地把握觀眾對節目“質”的評價。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