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基礎試題
查看(1244)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2-12 01:51
樓主
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基礎試題
新聞理論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社會責任論 2.媒介公信力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新聞與宣傳的聯系與區別。 2.簡述新聞傳播過程中受眾對傳播者的制約作用。 三、論述題(20分) 聯系實際,談談你對西方職業道德規范及其實踐的認識與評價。 新聞史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約翰•威克斯 2、反“客里空”運動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普利策對美國現代新聞事業的貢獻。 2.簡述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傳媒經營的主要觀點。 三、論述題(20分) 論述劉少奇的新聞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新聞業務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平面媒體編輯在版面中使用新聞照片時應注意的專業要則。 2、簡述新聞評論的基本類型。 二、論述題(15分) 談談人物通訊報道對象的基本類型(試結合實例) 三、應用題(15分) 分析下列時評觀點并提出你的看法。篇幅不超過800字。 標題:時評需要更多樣 作者:北京大學教授 張頤武 最近,“時評”這一現象引發了爭議。有論者尖刻地批評這是一種“腦殘”文體。當然也有不少人肯定這一文體不可替代的價值。這些討論凸顯了這一文體對于社會的獨特意義,顯示了其影響力已經不可忽視。時評目前已經成為報刊等傳統媒體的重要部分,也是社會輿論的重要部分。不論是傳統的主流報刊,還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報刊,現在都高度重視言論的社會影響,幾乎都有專門的時評版面,也有一些時評人開始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公眾的歡迎。這說明無論是報刊本身的選擇,還是讀者的需求,時評的流行都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新趨勢。 時評是對于社會現象的快速反應,也往往是從一個具體的事實例出發對于社會趨勢的分析。不少時評能夠切中時弊,表達公眾的意見,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現實要求,對于社會有相當積極和正面的影響。同時,時評也是傳統紙質媒體和互聯網“打通”的成果。一些互聯網上的“網評”,由于其特色而成為了報刊爭相轉載的對象。而報紙上的“時評”,如果有影響力,也會在網絡中形成轉載和跟帖的風潮。而一些網絡評論的寫作者也由于其文字清新或辛辣而被傳統紙媒所借重,成為專欄作者。這樣在網上網下形成了相互支撐的互為掎角之勢,極大地拓展了言論的空間,對于社會充分了解公眾的意見有極為正面的價值。 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化造成了價值觀和生活形態的快速變化,經濟情況和社會趨勢的變化也相當迅速,所以公眾對于快速反應的時評有著強烈的需求。時評往往價值觀明確簡單,對于問題的看法直截了當,是一種充滿了“確定性”的文體。這對于公眾在復雜生活中尋求某種確定性是有相當的幫助的,也對于公眾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參與公共事務有相當的意義。因此,簡單地否定時評顯然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且一些否定時評的言論其實也是被當作時評發表的,這其實也說明了時評的價值和時評作者們對于社會的貢獻。 但時評當然也有明顯的局限。我想時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由于時評多數是由一些時評人寫成,他們對于時評文體有很好的掌握,但對于社會問題的看法往往過于簡單化,往往傾向于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方式,以及只求痛快淋漓、不求客觀理性的策略。時評具有網評般的尖銳犀利,也有網評的一清二白。時評往往從一種情緒化的角度來觀察問題,以網絡博客和跟帖的風格來理解事物,常常結論來得過快過大。期望見微知著,卻難免無限夸大;期望深入淺出,卻難免過甚其辭。這樣的文體風格對于一望而知的丑惡現象進行抨擊和鞭笞是有所貢獻的,但對于今天所面臨的復雜多樣的社會經濟問題,對于各種矛盾糾結的多重現象的復雜性的認識,卻難免缺少客觀理性的態度和具體入微的分析。其次,時評往往缺少第一手的資料和對于社會問題的切實觀察。往往僅僅依靠一些網絡中或媒體中的報道來發表意見,于是容易捕風捉影,過度引申,往往和實際情況有相當的距離。這可以說是時評當下所表現的明顯弊端。時評往往可以幫助宣泄公眾的情緒,卻無助于公眾對于事物復雜性的深入體察和理解。 有這樣的弊端,其實是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并不應該簡單否定時評的貢獻。現在所需要的是時評空間的進一步擴大。如《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中有弗里德曼這樣的名記者,也有克魯格曼這樣的大學者。像記者這樣接觸第一手現實材料的人寫出的時評往往有強烈的現實感,而學者是術有專攻的專家,對于問題的復雜性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可以讓更多的記者和學者加入到時評人的行列之中,這樣,時評就有了更多的不同意見的相互參照和相互對話,顯然有利于時評的多樣化和豐富化。當下時評的問題不是應該做“減法”,讓現在的時評壓縮,而是要做“加法”,讓更多的不同的人來寫時評。這樣,社會輿論的空間才會擴展,而輿論的理性和客觀才可以實現。 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傳播學理論與歷史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刻板模式 2、沃爾特• 李普曼 3、隨機抽樣 4、受眾商品論 5、符號互動論 二、簡答題 (每題20分,共40分) 1、試評述“媒介技術論” 2、簡述媒介專業主義的原則 三、論述題 (第一題20分,后兩題每題30分,共80分) 1、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網”視察,結合這一現象解釋新媒體對社會的意義 2、結合今年趨冷的全球經濟形勢,評述文化依附理論 3、結合實際談談態度勸服理論對大眾媒介輿論引導的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廣告學理論試題 一、名詞解釋: 1、招幌 2、約翰遜博士的廣告評論 3、古羅馬時期商業廣告中的職業書寫人 4、內容分析法 5、媒介策劃 6、品牌資產 二、簡答題: 1、簡述非語言符合的含義、特點及類型。 2、簡述四大傳統廣告形式的主要特點。 3、簡述《立報》的經營策略及其在中國報業經營中的地位。 三、論述題: 1、論述主要的受眾理論類型及其內涵。 2、市場領導者、市場挑戰者、市場追隨者、市場補缺者的特點及在市場競爭中各自應采取的競爭策略。 3、創意對于廣告生存及發展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結合你對“創意”及“廣告創意”兩個概念的理解,談談你對“在新傳播形勢下,創意對于廣告業生存及發展的意義”這一問題的看法。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