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一区,免费看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1区2区3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新聞傳播學 - 話題

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設置與培養模式探微
查看(747) 回復(0)
jevin
  • 積分:780
  • 注冊于:2010-08-09
發表于 2010-11-20 23:24
樓主
傳媒行業的迅猛發展與變遷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訴求,專業碩士學位成為完善新聞傳播教育、改善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路徑。專業碩士學位旨在培養實務型人才,滿足傳媒從業人員進行針對性充電的需要,同時也是實踐反哺科研的一種方式。

    學位設置的合法性

    1.行業發展與時代訴求

    現代傳媒業面對的是全新的傳播生態,對傳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訴求。首先,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通過市場實現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參與市場競爭是傳媒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這決定傳媒業對能夠把握市場動態、聚合社會資源、駕馭資本運營的高端人才的特殊要求。其次,技術變革的海浪也沖刷到傳媒領域——原有的傳媒理念、生產形式、傳播流程、傳播渠道、經營管理模式都在新信息技術的沖擊下解構和重構。這決定傳媒業對精通現代信息技術、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的急迫需求。再次,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的知識語境,現代傳媒業需要沖破地域和時間的界限,向著國際化、集團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這決定傳媒業對文化視野開闊、諳熟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的精銳人才的強烈需求。

    2.“強實踐性”學科特點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以實務為導向的學科,其應用性特征突出。它的“強實踐性”主要表現在三個維度:

    一是學科知識的維度。新聞傳播學專業知識的核心部分是實踐性知識,比如新聞采寫、廣電編導、廣告策劃、資本運營等,這些知識不是形而上的哲學思考抑或其它,而是形而下的操作和實踐。

    二是能力結構的維度。新聞傳播學要求學生具備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能力。比如將文化理論、市場經濟的知識應用到廣告的創意與策劃中,將語言文學知識應用到新聞的編輯、校稿中,將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知識應用到新媒體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中,將經濟學、會計學、社會學、管理學的理論與知識應用到營銷與管理中。

    三是工作經驗的維度。新聞傳播學不是一門“紙上談兵”的學科,其工作技巧與能力需要在真正的實踐工作中逐漸培養、積累和豐富。

    專業碩士學位將更加適應新聞傳播學學科特點的需要,為傳媒行業培養真正具有“強實踐”能力的專門性人才。

    3.現行教育體制的局限

    現代傳媒業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本科層次的人才在知識積淀、實踐經驗方面有所局限,而博士層次的人才偏重理論研究,于是碩士層次的人才缺口巨大,而現有的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又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擴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培養的規模成為必然。

    培養模式初探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已將金融、新聞傳播、社會工作等碩士專業學位列入2007年的啟動計劃。作為一種新型的學位范式,其培養模式還有待探索。

    1. “大傳播”人才培養理念

    專業碩士培養的人才理念應該以開放、兼容的“大傳播”為理念。它的內涵有三層:

    首先,新聞傳播學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具有極強的兼容性。

    現代傳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附其它相關領域,比如文學、藝術、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法學、計算機等等,不僅傳播內容可能涉及到,其生產、運作流程也無法或缺。所以專業碩士學位的人才培養理念首先應該建立在文化、藝術、技術融會貫通的“大傳播”理念之上。

    其次,在市場化的語境下,現代傳媒工作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將內容生產與經營管理截然分離的傳統工作模式已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僅僅擅長新聞采寫、編輯、節目制作、發行分銷、人員管理等某一方面的業務已不能滿足需要,在寬泛的“大傳播”知識背景下開展工作,將采編、制作等業務知識和策劃、經營、管理等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站穩市場的腳跟。

    再次,傳統媒體正在和新媒體深度勾連在媒介融合中,僅懂得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運作模式、工作原理和規律已無法適應新需求。

    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學位的人才培養理念應觀照各種媒體高度融合的“大傳播”理念,使畢業生全面掌握紙質傳媒、電子傳媒、數字傳媒等的知識和規律。

    2.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的培養機制,應著眼于兩點:一培養實務性人才,提升高端知識和技能迅速運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二是以專業碩士為中介,連接科研和市場,將先進的科研成果,比如新型的傳媒產品、傳媒理念、傳媒經驗等帶入傳媒業界,促進傳媒經濟勃興,同時,將業界的問題、矛盾、困境、前沿探索等轉化為科研的課題。因此,須打破傳統的理論主導型教學,轉向實踐主導型教學方式,搭建“三級化”的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學平臺。

    第一級,依托教學資源,搭建課堂教學實踐平臺。提倡教師注重課堂教學中理論講授與實踐指導的結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將傳媒產業的業務、現狀、動態、問題等帶入課堂,將課堂演變成為一個模擬的傳媒場域。

    第二級,借助校內資源,打造基礎實踐平臺。整合校內的校報、通訊社、電視臺、網站、出版社、學報等資源,作為實踐和交流的初級場域。并在此基礎上創辦模擬的傳媒機構,進行仿真性運作。

    第三級,聯合業界精英,構建高端實習基地。與國內外知名的報業集團、廣電集團、出版集團、網站、傳媒集團聯合,建立高端的實習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將學生派往這些單位進行觀摩學習、短期見習、中長期實習、輪崗實習,使學生跳出自己原來工作的窠臼,在先進的傳媒單位學習前沿的理念、高精尖的技術,豐富實戰經驗,提升業務水平。

    3.產業介入型“雙導師”指導模式

    專業碩士應實行校內和校外雙導師的指導模式,并讓產業發展直接介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思路的創新當中。

    校內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中長期學習規劃,課程選擇,具體領域的前沿學習,畢業設計的選題、制作等;并將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納入自己的研究項目當中,使學生切實參與一些前沿課題攻關,了解最新的業界發展趨向。

    校外導師主要聘請高端實習基地的資深業界人士擔任,負責具體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畢業設計的選題、制作等,優化學生的實踐學習,并使其畢業設計回應工作中的問題、矛盾、經驗,發揮實際價值。同時,讓合作單位充分介入該學位的人才需求分析與預測、培養機制與培養模式探索、課程體系建設與開發、就業指導等,使專業碩士的培養真正體現行業需求。

    4.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制

    目前,新聞傳播學學術型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是三年,要求學生進行全脫產的學習,專業必修課程較多,專業碩士學位的設立應打破目前的學制,實行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制。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一是設置最低畢業學分(如36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在2-5年內修完學分,并完成畢業設計,參加答辯。二是以在職學習為主,允許其兼顧工作和學習。三是學習內容包括課程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個部分,且減少必修課程,開設門類齊全的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適當增大實踐學習的學分(比如10-15學分),以工作業績作為評估學生成績的重要尺度,推動專業碩士在傳媒實際工作中提升自身素質。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100除以5等于多少?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