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
查看(876)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11-06 15:40
樓主
2010年的傳播學理論與歷史題目,整體上四平八穩,命題風格和特點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整套題目對傳播學基本理論、概念、知識、歷史人物等做了考查,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除考查基本知識外,還要求考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論述當前社會熱點問題。
我們認為,這樣的命題風格和架構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延續。這就提醒2011年參加考試的考生在認真、扎實、深入學習傳播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觀察社會變化和動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辨別社會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題目具體分析和命中情況如下: 一、名詞解釋 1、杜威 【試題分析】 考查傳播學歷史人物,此類題型為傳播史每年必考題型,請考生必須牢固掌握。 【命中統計】 《考前必會20題》第1題“早期傳播學研究的重要人物及歷史貢獻”; 《模擬三套題》(三)名詞解釋“米德”; 以上兩資料中,均提示考生要對杜威等早期傳播學研究的重要人物予以重視,注意歸納總結。 2、符號 【試題分析】 考查傳播學基本概念,較簡單,考生需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3、發展傳播學 【試題分析】 考查傳播學學科知識,近年來未曾考查過,首次命題。以名詞解釋形式出現相對簡單。發展傳播學是以美國學者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傳播學者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信息流通情況提出的理論,考生需掌握其淵源、發展、理論內容、代表人物等。 【命中統計】 《考前必會20題》第20題“發展傳播學”; 《三套題》(三)簡答題“評述傳播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4、刺激——反應理論 【試題分析】 考查傳播學基本理論知識,曾反復考查過,較簡單。 5、女性主義研究 【試題分析】 考查傳播學基本研究領域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偏僻,一般參考書籍在介紹傳播學發展的分支時會略有涉及,但近年女性主義研究興起,中國傳媒大學新增設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是值得關注的動向。若看書較為細致,善于歸納總結,也可以應付作答。有一定難度。 二、簡答題 1、為什么“受眾即是商品”?如何開發受眾價值? 【試題分析】 “受眾商品論”曾在2009年題目中考查過,今年以簡答題形式命題,則需要考生展開闡述,難度不大。提醒考生注意很多重點問題會以不同題型重復考查,考生不得掉以輕心。 2、什么是傳播制度?結合實際談談媒介控制對社會的影響。 【試題分析】 傳播制度問題,是重中之重,幾乎每年都會涉及相關題目。今年的這道簡答題,題目較為宏觀,若能完整回答此題,確屬不易。考生需闡述傳播制度的含義、幾種傳播制度的類型,以及結合實例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角度闡釋媒介控制對社會的影響。 【命中統計】 《三套題》(一)簡答題 評述“報刊的四種理論”。 三、論述題 1、談談你對網絡烏托邦的認識。 【試題分析】 該題目實際考查對于互聯網傳播的認識,題目較為開放,契合了最近網絡傳播的一系列熱點問題。考生必須結合基本的傳播學理論觀點、互聯網新媒介情境和現實來論述回答。可以有自己的認識和簡介,但是必須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有一定難度。 【命中統計】 《考前必會20題》第4題,李普曼與“兩個環境”;第13題,網絡傳播與社會發展;第14題,自媒體、微博客、網絡社區。 《三套題》(二)論述題:什么是沉默的螺旋?有人提出在互聯網中,沉默的螺旋會消失,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三套題》(三)論述題:近年來,以博客、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we media)和網絡社區等新媒體在發布新聞信息、表達公眾意見、形成社會輿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請結合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民主參與論等談談你的認識。 以上資料中的題目對于回答該論述題都有一定的幫助。 2、簡述你對大眾傳播文化效果的認識。 【試題分析】 該題目實際考查傳播效果的相關內容,以往試題對于社會效果和群體效果的考查比較多,對于文化方面的效果研討較少,而這樣的宏觀問題更是比較難于把握。參考書和考試大綱對于“傳播文化效果”有較為全面的闡述,考生需要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即可,但是若做到全面、深入、細致,就屬不易了。 3、近些年來,食品安全成為我國熱點問題。使用傳播學理論,分析大眾傳媒在其中的作用于表現。 【試題分析】 該題目實際考查的是大眾傳播功能問題,要求考生結合理論與實際,分析傳媒在現實中的作用和表現,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分析題。回答這類問題,考生不要集中在某個知識點上, 要把思路拓寬。 【命中統計】 《考前必會20題》第6題媒介與構建和諧社會;第7題輿論監督與公民知情權; 《三套題》(一)論述題:2009年10月9日,胡錦濤在世界媒體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鼓勵和支持媒體在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請你從傳播學角度談談你的認識。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