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筆記
查看(1271) 回復(0) |
|
|
發表于 2010-09-23 00:42
樓主
緒論
拉斯韋爾公式 “五W”模式 誰———-說了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內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眾研究 效果研究 一. 傳播和新聞傳播學 新聞傳播學 研究人類新聞傳播現象、新聞傳播事業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 二. 學習理論新聞傳播學的意義 以學事術,指導人們駕馭新聞傳播規律,能動地從事新聞傳播活動 提高新聞實踐經驗總結與新聞傳播研究的理論水平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以基礎性理論為特色的骨干課程,是應用課程和歷史課程的先修課 三. 學習理論新聞傳播學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著作,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點,觀察與分析錯綜復雜的傳播現象與傳播社會關系 實事求是地評估資產階級新聞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資產階級報刊活動家的業務經驗,為我所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作風和方法,在新聞傳播活動和學術討論中掌握新聞傳播規律 2.特殊方法 科學抽象和理論思維 定性和定量方法規范新聞傳播質量 新聞—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考察 第一章 新聞傳播行為 “延伸的人體” 第一節 行為和新聞傳播 一.動機和行為 需要——動機——行為——目的 動機性行為特點 動因 目標 形成動機 內在條件(需要、欲望) 感到缺乏 期待滿足 客觀條件(誘因、刺激) 勒溫-人類行為行為公式 B=f(P*E) 行為=函數(人*環境) 二.生存需要和新聞傳播行為的發生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 新聞傳播行為起源于人類社會化的生產勞動和生活活動的需求,這種活動直接產生于人類生存發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節 理論新聞傳播學對新聞起源的認識 新聞傳播起源于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它以滿足社會的共同需求和共同興趣為目的 一.關于“新聞欲” 任白濤-新聞及其承載物的產生,是由于人的社會需求 二.關于“群居說”和“好奇說” 非本質原因 第三節 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 新聞傳播的基本特征 1. 陳述事實 最重要特征 五要素:新聞寫作學五W——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新聞六要素——如何H 2. 具有新意 新近發生 新鮮事實 常報常新 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 3. 報道及時 第一時間內報道 普通事實——質變——新聞事實——量變——普通事實 反對“唯速主義”的前提下,搶新聞 4.公開傳播 循公開渠道向全社會作無定向的傳遞 二.新聞的定義 陸定一: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第二章 新聞傳播者 新聞信息的推動力、傳播活動的守門人 第一節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定位 一.社會角色 角色|戲劇用詞——20世紀2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米德——引入社會心理學 個體 社會角色 社會化:個體通過社會實踐學習知識和技能,并在某種程度上被引導著去適應他所在社會或群體的規范,從而使自己從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社會人的過程。 角色的學習 具有綜合性,必須在人與人互相作用的社會關系中進行 學習角色的義務與權利 學習角色的態度與情感 角色學習(角色社會化過程)的特征 社會強制性 受社會既定文化影響,形成國民性、民族性 個體能動性 個性形成的前提,包括個體間作用以及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主體選擇性 學習終身性 社會化貫穿一生,分政治、法律、道德、性別角色、職業角色社會化等 角色期待 群體中的成員期望站在某個地位上的人有某種應有的行為方式 實現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角色沖突 扮演一個或幾個不用的社會角色時,內心發生沖突與矛盾 表現 社會上人們對同一個人的期待不一致 舊角色—新角色 身兼幾個角色 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實人格不一致 二.新聞傳播者的社會角色定位 16世紀,意.威尼斯,商業報紙(近代報紙雛形),擺脫了宮廷報紙的官報性質,為資服務 胡喬木-記者產生的根本基礎:社會問題根本上是生產問題,生產斗爭產生了有宣傳必要的經驗,記者被指定介紹這些經驗,使利益相同的人根據經驗辦事 定位 信息流通的動力 信息流動的推動力,信息流動量和流向的控制者 意見交流的橋梁 上下——喉舌,下上——耳目 監督權利的鏡鑒 社會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門人 社會民眾的教師 精神文明的傳播者 職業特征 信息的報道者,社會的活動家。同實際、政治、群眾有著最密切的聯系 長處 接觸面廣,以全社會為工作和服務對象;思想敏捷;獨特新聞手段;教育者;等。 短處 片面性和表面性 從新聞傳播者同物質世界的關系來看 物質制約 事物多樣性 事件復雜性 時間緊迫性 受眾多層次性 傳播者能力與指責矛盾性 能動作用 傳播者能力:業務能力、知識結構、工作責任感 從社會政治生活來看 具有鮮明的階級傾向性 社會特點 有領導、有組織、有紀律,階級性、政治性極強 首先對事實負責,遵循新聞傳播的規律。 同時對黨對人民負責,遵守黨紀國法和各項規定及制度 新聞傳播者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 “活魚” 新聞傳播活動是一種十分艱苦的腦力勞動 新聞傳播者的報道和言行,時刻受到社會的檢驗和群眾的監督,要做思想戰線上的尖兵 第二節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規定 一. 角色行為、角色規定、角色規范 角色行為:屬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實際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 被期待的角色行為即指定角色,與真正的角色行為是有區分的 角色規定:對扮演某種角色的資格、條件及行為規范并為該角色群體認同的共識 角色規定的明確程度與可操作性,對與角色期待的實現有重要意義 角色規范:角色群約定俗成和明文規定的扮演該角色的標準 是角色規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內人的自我規定、自我約束與自我執行 對行為規范的一致理解,自覺執行與對違反規范行為的嚴厲制裁,是實現被期待的角色行為的有利保障 二.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規定 兩方面構成:新聞傳播者的素質修養和行為規范 (一)素質 新聞傳播者在從事新聞實踐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或實現自身的目標和任務所應該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點、專長和能力。 1.政治素質——基本素質 指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鮮明的政治傾向性 具體表現 1)是堅持和宣傳四項基本原則的積極實踐者,自覺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態度鮮明 2)對人民有極大熱忱,敢于為人民利益赴湯蹈火,不為個人利益動搖政治信念 3)有堅持真理為真理獻身的精神,無論什么情況,敢于講真話、講真理,不惟上、不惟權、只惟實 4)深入群眾,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愛憎,不做生活旁觀者 2.業務素質——重要素質 1) 強社會活動能力 2) 調查研究的基本功——觀察、分析、判斷、寫作 3) 較強新聞敏感 4) 出色文字表達能力 5) 駕馭現代采編工具的能力 (二)修養 新聞工作者為了工作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和培養,在思想理論、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 1.理論修養 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理論的功底 |
回復話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