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一区,免费看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1区2区3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心理概念-挫折
查看(1713) 回復(0)
香爾滾姐姐
  • 積分:4722
  • 注冊于:2014-05-23
發表于 2015-04-23 10:31
樓主

在心理學上,挫折是指一種情緒狀態,指挫敗、阻撓、失意之意。當一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障礙與干擾,致使預期的動機不能順利進行,不能獲得需要的滿足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我們稱之為挫折或挫折心理。



      一個人感受到挫折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首先,主體必須是有某種動機和目標。如,我參加外語學習班是為了學到外語知識并通過相應的考試。第二,有達到目標滿足需要的手段或行為。如,我參加外語學習班以后做到經常聽課,認真復習和做教師布置的作業。也就是說,我為了我的需要得到滿足,目標能夠實現,我做了應有的努力和相應的付出。第三,通向目標的道路上碰到不能克服又不能超越的障礙,并且主觀知覺這些客觀障礙的存在而構成的挫折的情境。如,在學習過程中對外語單詞的記憶,語法的理解等,無論自己如何刻苦努力總感到力不從心。第四,對挫折情境的主觀知覺與體驗,產生心理緊張的情緒反應,即感受到了挫折。如,學習結束了但沒通過相應的考試,從而真實地感受到自己的挫折。




  挫折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不外乎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大方面。由客觀因素引起的挫折又叫做環境起因的挫折。環境因素又分為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如各種自然災害與事故,生老病死等屬于自然環境引起的挫折。屬于社會環境引起挫折的因素則更復雜更多樣。比如,人在社會生活中會受到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宗教、風俗習慣等人為因素的限制,致使動機和目的的行為難以實現,需要的滿足受到嚴重的障礙。這些因素對個體造成的挫折比起自然環境因素對個人所造成的挫折要多,情況也比較復雜,它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個人身心健康受到損傷。自然環境引起的挫折會使人產生“人難勝天,無法奈何天”的感嘆,而社會環境引起的挫折是人為的,使受到挫折者因失敗而感到內疚甚至是屈辱,因此其后果會更嚴重。主觀因素引起的挫折稱為個人起因的挫折。它又可分為個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條件與動機的沖突兩種情況。個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條件是指個人具有智力、能力、容貌、身材及健康狀況與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所帶來的限制,導致不能勝任某種工作或使工作遭受失敗。凡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學習、工作或愛情婚姻方面的障礙,都屬于這類挫折。心理因素動機沖突是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動機所造成的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的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沒有構成事實的想象中的挫折。如,國家取消了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分配后,青年學生就陷入是否升學讀書的兩難境地。如果不繼續升學就可能失去了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地位與前途的機會,而升學讀書,畢業就業問題又存在著許多未知數,弄不好將是“畢業即失業”的矛盾心理,都屬于這類挫折。


      挫折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會經常發生的。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變革因素的增多,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碰撞的頻率加大,從而也使得出現挫折的機會增加,強度增強。挫折的結果對人心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促使人們重新認識事物,做到“吃一塹長一智”,從而產生創造性的變遷,運用更好的途經和方法去實現新的目標。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挫折陪伴左右,大大小小的挫折不知幾何,但誰都不會認真去計算過。人,一個真正的人,就是從這樣的一個個挫折體驗走向成熟,實現自我。弊的方面,若挫折太大,能使人產生心理痛苦,出現行為偏差和消極情緒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具體來說,一個人感受到挫折后他的行為表現有立即反應和持續影響兩方面。如,攻擊行為就是立即反應。當一個人感受到挫折以后隨之出現的憤怒情緒,使他對造成其挫折的人進行攻擊。如果他覺得自己并不處于劣勢時采取的是直接的攻擊,也就是出現對他造成挫折的人進行辱罵、辯論甚至是動手打人。如果他覺得自己并不處于優勢時,就會把這種怒氣發泄到與造成他挫折毫不相干的人或物上去,而另外有些人則會把這種怒氣壓抑起來。這些被壓抑起來的怒氣就會產生挫折后的持續影響。焦慮反應就是挫折后產生持續影響的一種。焦慮使人產生緊張不安,并兼有恐懼性的精神狀態。消極情緒包括焦慮、自卑感等。自卑感是挫折后產生持續影響的另一種。由于持續的挫折影響,會導致個人心理品質的變異,使人喪失自信心,損傷自尊心,也使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自卑感有時還會與失敗感、罪疚感交織在一起,糾纏不清與日俱增,這將構成對人心理上的壓力和威脅。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信,他將失去了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如果一個人完全失去了自信,他將無法面對自己,無法面對人生。那些走極端、無法跨過這道坎而輕生的人就是由于心理壓力過大,超出承受能力而又無法排解使自信完全失去而造成的。


  那么,我們應當怎樣保護自己,減少挫折的傷害程度,甚至做到變害為利呢?


  第一,我們可以采用“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御機制。也就是說,找個理由自圓其說,把那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掩飾起來,減少心理壓力以保持內心的寧靜,使得有信心走出挫折的陰影。我們一方面要采取“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御機制減少挫折對自己的傷害,另一方面又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找出造成挫折的真正原因并創造條件加以克服。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又跨過了一道坎,向成熟又走近了一步,又獲得了一次新生。


  第二,調節自己的需要。由于挫折是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如果一個人脫離現實的需要越多,他受到的挫折也會越多。所以,我們的各種需要應建立在現實社會的經濟條件、科技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基礎上,只有我們的需要不超越社會現實,我們就會以踏實的、平淡的心態去看待事物、確定目標而不會以浮躁的離奇的心態去看待事物、確定目標。這無疑對免受挫折及其造成的傷害有幫助的。


  第三,理順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具體體現。具體來說,家庭成員的關系,同事的關系,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否和睦融洽,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每一個人都有獲取別人認可和尊重的需要。在人際關系中,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你就會有成就感,就會增強自信心。反之,在人際交往中你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或者認可程度較低你就會感到挫折。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不良品行太多,別人不能接受,則會對他造成傷害使他感受到挫折,如若別人接受了,無疑對接受的人來說也造成了痛苦,這樣的人際交往決不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一個人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就應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并在社會交往中按自己所承擔社會角色的規范行事。此外,理順人際關系的關鍵點還在于,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調整適應。調整適應,就是交往雙方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彼此認同的過程。總之,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堅守自己的道德人格,但又不能鶴立雞群、曲高和寡,自己孤立自己,自己囚禁自己。


  第四,采取寬容的態度。我們不但對別人應有寬容的態度,對自己也應寬容,當受了挫折之后更應該寬容地對待自己。對自己寬容并不是放縱自己,而是讓自己更好地、正確地認識自己,自己給自己創造條件,自己給自己機會繼續品嘗事業、品嘗人生。可以說,那些受了挫折后不能自拔甚至走向極端的人,就是對自己缺乏寬容,不能冷靜下來好好地對自己進行認識,自己再給自己以機會的人。


  既然人生離不開挫折,就讓我們正確地認識它,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就讓挫折成為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鋪路石吧!

回復話題
上傳/修改頭像

185+115等于多少?

考研論壇提示:
1、請勿發布個人聯系方式或詢問他人聯系方式,包括QQ和手機等。
2、未經允許不得發布任何資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廣告信息。
3、如果發布了涉及以上內容的話題或跟帖,您在考研網的注冊賬戶可能被禁用。

網站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廣告業務 | 幫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考研網-聯系地址:上海市郵政信箱088-014號 郵編: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