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復習的八大誤區
查看(925) 回復(0) |
|
香爾滾姐姐
|
發表于 2014-10-03 21:11
樓主
下面心理學考研老師給大家講一下在復習過程以及制定復習計劃過程中大家常常會產生的幾個誤區,有可能已經開始復習的你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到這樣的誤區了:
1、心理學的東西全是背的,我只要先看書理解了,到后期扯著嗓子背就可以了。大部分剛剛開始準備的文科生都是這樣認為的,這是因為對心理學的考研科目的不了解導致的。但是看到實驗和統計這樣的科目的時候就傻掉了,這些人要么就此放棄, 要么硬著頭皮走下去,但是腦子中還是覺得只要能背住就一切都搞定了。 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去背,高考是背,期末考試也是背。考研自然也是背。考研中的這些科目明顯是分兩個派別的,一個是背誦性的,一個是邏輯性強的。邏輯性強的科目一定要以理解為主,運用為輔,最后才是背誦。接下來我會給大家講到實驗和統計這樣的邏輯性強的科目怎么復習。 2、考研就是按照大綱出題的,書本的知識那么多,沒有重點,我只要復習大綱上的東西就好,只要背大綱解析就好了(很多人也許最開始不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到最后覺得時間不夠用,卻是這樣做的。)勤思這邊跟我們的學員講,無論什么時候,除非你是1月份要考研了,11月份才開始復習,你就想考個B區的師范類院校,否則永遠都不能扔下課本。因為大綱或者大綱解析,最吃虧的是選擇題,因為細節性的,包括舉例性的東西大綱上是沒有的。還有很多學員問我,老師那我只背勤思的講義行不行,我說親,那是一樣的概念,講義也是梗概性的東西。除了選擇題會吃虧,大題也會吃虧。直接考書上的簡答題還行,像這種辨析類的,或者是實驗、測量這樣的科目,不看課本結合具體事例,背大綱和講義你都不知道背了這些怎么用。每年都有只背大綱,或者第一遍還乖乖看書,第二遍背誦的時候就只背大綱死掉的人。我希望大家聽了Nala老師的YY以后,少死一個是一個。 3、我主要看國外的書理解了,到后期再背背國內的書就可以了。(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比較早就開始準備的跨考考生,或者是一些比較思維比較活躍的心理學本專業考生身上。)國內的教材編的都很晦澀難懂,沒有國外的書編的好理解。首先,我是很支持大家看外國翻譯過來的教材的,因為那些教材確實編的比較有趣,對于跨考生入門,或者是心理學本專業的人多思考很有好處。但是呢別忘了,你參加的是中國的考試,由中國人出題的考試,你以后要跟的是中國的導師。那你就得按照中國式的模式走。外國是崇尚個性化的文化,每本書的知識都非常偏重個性化,而中國就是集大成者。我就有二戰的學員,之前是看了外國書去考試的,后來發現很多東西,他沒見過。還有學生之前看外國教材看習慣了,返回到中國的教材十分不適應。因為我是本專業的,最開始就接觸的是本專業的中國式教育。所以我沒法理解你的這種痛苦。不過我想,你除了去適應就是適應。我甚至覺得,大家可以借鑒一下,也許從最開始就看外國書籍,會容易讓我們形成依賴性,或者建立了一種對考研不利的思維方式,那么我們最好還是在開始的時候先看國內教材,然后不懂了再看國外教材。在復習實驗時頭疼的同學,可以留言詢問。我們會盡可能幫助學弟學妹們擺脫困境。 4、復習速度平均化。記憶還有近因效因和首因效應呢,你復習的狀態也是有的。前期復習都很帶勁,越到后面越堅持不下來。或者是盲目自信,有些同學問復習怎么樣了,老師我看完四本書了,感覺挺好的。我說你還有哪些書沒看啊。結果一問,實驗、測量、統計都還沒有開始看呢,感覺好像復習的很快。但是比較拖慢速度的幾個科目都在后面呢,前面自信滿滿,精力也耗費了很多,到實驗、統計測量的時候就已經泄氣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家都懂的),然后發現比自己復習慢的人漸漸趕上來了,狀態就更差了。就開始慌了。我把 考研的復習進度比喻為一條河,河水的不是勻速向前的,很多科目肯定是要耗費你的時間和精力的,你們只有把最好的狀態和精力都放在這些惱人的科目上,才能讓這個河更平穩快速不受更多阻攔的往前流。 5、復習科目隨機化,還有各個科目復習順序的問題。(vip學員都是有我們專門的北師、北大的輔導員來制定計劃的,這個個性化更強一些。我就不多說了)那么我們的普通學員還有其他非學員的復習科目順序,我們這邊建議是按照普心、實驗、測量、統計、發展、教育、社會的順序。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6、各個科目割裂復習,我看那個科目就看哪個科目直到看會為止。然后進行下一個科目。或者我打算復習三遍,我就復習完第一遍,在復習第二遍。這樣等你把7本書的最后一本書理清楚了,普心講的什么都忘完了。很多人只一味的向前沖,但是復習時捉襟見肘。只講速度不講質量。前兩遍的復習,尤其是從暑假開始之前復習的人,你們的復習已經是比較早的,所以你們大可放慢腳步,但是要注意去重復。如果你真的是看完一遍書跟沒看一樣,那為什么要這么早開始復習呢。每次制定復習計劃的時候要把復習目標細化到可測量上。也就是給你的復習目標下個操作性定義。必然我要看多少章,單詞復習多少個,課本熟悉程度達到多少 7、做筆記,對于理科生來說。做筆記是個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語言組織能力不好。筆記要么是抄書,要么是不知道寫什么,找不到重點。其實我個人是最喜歡做筆記的。我的筆記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列提綱式的。比如我今天復習多少了,我列個提綱,或者這一本書看完,這本書都有什么東西。列個提綱,任何一個知識點在提綱里反應出來。一類是有一個邏輯,一個線串起來的總結性的東西。例如,統計里面有好多個分布,他們各自的圖形分布特點、應用方面等等,甚至你要在總結的時候就把圖畫出來,再配上幾道題。這個筆記做完了,相信這塊的知識點你也都掌握了。我們勤思的VIP學員的資料主要就是這一類的邏輯圖或者是總結的筆記之類的。而我們普通班學員也都是會在邊聽課程,看老師的ppt的時候,在講義旁邊附上ppt中的框架,這也是做筆記,整理的一個途徑。而且我們勤思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書本的知識在一章一章講,他們偶爾也會打亂順序,給前后的知識點一個串聯,這種排列和組合也更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運用。例如統計,我們老師在介紹各個不同的數據類型的時候,就是和后面不同的統計理論的量數相結合的,什么量數屬于什么數據類型都給大家介紹到,而這也是常考點。 8、大家已經都考過四六級了,接下來要面臨期末考試了。很多人會暫時先放一下考研的東西。還有 很多跨考的同學本來是打算要報班,但是因為期末考,都覺得先準備期末考試的,等準備完期末考再看考研的東西再報班。,他們認為現在報了班也沒時間聽。首先對于期末考之間要不要堅持復習考研,首先不同學校的安排應該是不一樣的,考試時間緊松不同。或者考試難度是不一致的。如果不是很緊,緊到你必須除了吃飯睡覺都要看書的情況,我建議大家堅持復習考研,英語自不必說。專業課也可以適當看些。不是要看新的東西,尤其不要看實驗、統計這類比較頭疼的東西。而是要看你已經看過的東西。期末考至少要耽誤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如果一個星期不看專業課,不說你的復習計劃被耽誤,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你之前復習的東西也會因為沒法及時強化而被遺忘。這期間可以適當少看而且,要看那種背誦性的科目,普心或者發展、教育。這個是從長計議的,不說大家不按照上面我建議的復習順序,而是在期末考這段時間的一個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的策略。那擁有課程的同學就更好辦了,把之前復習的普心,拿出來聽課程,什么都不干,只聽課程。想想你白天復習本專業的考試,看了一天的白紙黑字,到了晚上你再看心理學的書,不一定能看得進去,那看視頻課程,這種聲像的東西,反而能作為一個調節的工具。 |
回復話題 |
||
上傳/修改頭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