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物理學院簡介
查看(516) 回復(0) |
|
![]()
|
發表于 2014-10-20 14:56
樓主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四川大學規模最大和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由原四川大學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720所)、原成都科技大學的應用物理系和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華西醫科大學的華西基礎醫學物理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組建而成。其中,原四川大學物理系正式建立于1926年,已有八十余年歷史。四川大學的物理學科不僅具有雄厚的教學、科研實力,還先后孕育、發展出了學校的無線電電子學、光電技術和材料科學等學科,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杰出人才,其中包括4位院士。四川大學核科學學科和微電子學科創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全國最早擁有這些學科的少數高校之一。2007年四川大學與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簽訂了“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協議,由此組建了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現設有兩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所(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三個系(物理學系、核工程與核技術系、微電子學系)和兩個教學中心(基礎物理教學中心和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現有在職教職工202名,其中院士2人,特聘和兼職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36人,教授(研究員)5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1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學與天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名,四川大學高端外籍教授3人。 學院集基礎學科、電子信息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于一體。擁有物理學和核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目前在13個博士學位專業、17個碩士學位專業和1個全日制工程專業學位專業招收研究生。其中原子分子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為國家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物理學為四川省一級重點學科。建有輻射物理及技術和高密度物理及技術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原子分子工程與高壓合成、光學和微電子技術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有極端條件物理與技術和核科學與技術2個“985工程”創新研究平臺。近五年來,年均科研經費超過3000萬元。學院先后獲得國家和部、省、市級科研獎近20項,國家發明專利200余項,教學優秀成果獎2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20余部。 2011年起物理學進入國際ESI排名全球前1%。近年來,學院在磁約束核聚變、慣性約束核聚變以及暗物質探測的相關物理和技術研究具有顯著特色。 1999年學院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一批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成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9年成為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實施單位。目前有物理學(含物理基地、應用物理和核物理)、核工程與核技術和微電子學3個本科專業,其中核工程與核技術為教育部首批特色專業。承擔了四川大學理、工、醫科每年8000余名學生的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兩大公共基礎課教學工作。出版了3部國家十五規劃教材、1部二十一世紀新教材和1部教育部研究生推薦教材以及20余部其它教材和專著。光學獲得2009年國家精品課程稱號。 承辦有《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和《光散射學報》兩種全國核心期刊,與國內外許多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是四川省物理學會和成都市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也是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四川賽區的承辦單位。 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科學研究為動力,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為目標,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作保證”的建院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發揚“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校風學風,力爭經過10-15年的時間,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
回復話題 |
||
|
|